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与竞争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26 07:24
【摘要】: 自上世纪7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就开始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进行改革,一方面放松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将自然垄断行业的可竞争部分拆分,向市场开放,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改革管制模式,实行激励性管制,比如英国的价格上限管制。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加快,我国政府也认识到自然垄断行业政企合一的管制体制弊端,并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对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改革步伐也逐步加快,但总体来说,改革的效果尚不明显,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针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改革现状,对自然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和竞争情况下管制定价进行了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重庆地区电力公司的数据为例对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探讨了5种主要竞争性市场结构重组模式及其特点,并分析了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和中国在自然垄断产业实行市场结构重组的政策实践;并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进行评价,并认为,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改革是我国电力行业的管制史上的一大进步,与国外经济发达国家的电力管制改革的放松管制趋势基本一致,但我国目前的电力体制改革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立政府激励性价格管制体制的建议。 第二部分自然垄断行业的放松管制,在非自然垄断环节引入竞争机制已经成为各国对自然垄断行业进行改革的措施之一,本部分运用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理论,建立了管制机构、在位者和进入者之间的三人动态博弈模型,并得出了各方的均衡策略,在此基础上比较分析了政府进入管制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从而为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改革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第三部分分别介绍了一体化市场结构下的三种接入定价模式;在此基础,本部分运用数学模型分析了一体化企业采取歧视性策略和不采取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企业行为和政府管制机构的行为;同时本部分还利用期权理论分析了在边缘竞争情况下的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和在垄断情况下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通过模型研究得出了在一体化上游企业实施非价格歧视和不实施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价格。另外,通过研究一体化企业的投资策略得到,在一体化垄断情况下,一体化企业的投资动机与管制价格呈负相关系,从而形成了垄断情况下的“两难境地”,不管制,垄断企业将会进行垄断定价,形成社会福利损失,管制又会降低投资的积极性,因此自然垄断行业的适当竞争将会提高行业的经济效率的研究结论。 第四部分针对我国自然垄断行业的管制效率问题,本部分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选用了重庆地区19家电力公司2005年和2006年的经济数据对重庆地区电力公司在垄断情况下的管制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地区供电公司不仅缺乏成本降低的激励,相反还有扩大成本的逆向选择动机,电力公司通过成本增加倒逼电价上调的趋势;电力公司的效率低下,同时电力公司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增长率增长缓慢。从而证明了对电力公司的管制是无效率的。 本论文有以下创新之处: 一是本文引入歧视成本参数,研究了一体化企业在实施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价格和在不允许一体化企业实施歧视性策略情况下的政府最优接入管制价格。研究表明,在不允许一体化企业实施歧视性策略情况下,当政府转移支付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较高时,政府最优接入价格大于一体化上游企业的边际成本,当公共资金的影子成本较低时,政府最优接入价格小于一体化上游企业的边际成本;在允许实施歧视性非价格策略情况下,政府的最优接入管制价格大于不允许歧视性策略时的最优接入价格,最优接入价格与一体化企业的采取歧视性策略的成本呈负相关关系。 二是本文在Alberto Iozzi的在位者和进入者的二人动态博弈的基础上引入了管制因素,建立了在位者、潜在竞争者和管制者的三人动态博弈模型研究了管制和竞争的经济效率,同时运用实物期权理论分析了管制者和潜在竞争者的进入投资策略。研究表明,当进入成本较低,对缺乏经济效率、成本较高的在位企业,竞争者的进入能够提高行业的社会福利;当在位者是有效率的成本较低时,竞争者的进入竞争会形成过渡竞争,其结果反而降低了行业的社会福利,得出对自然垄断行业的进入进行管制是必要的结论;另外,研究还表明,在竞争威胁的情况下,即使低成本在位者也不能进行垄断定价,从而得出竞争的效率优于垄断时的效率。 三是本文运用柔性期权理论分别研究了接入竞争情况下一体化企业的最优投资和垄断情况下一体化企业的最优投资。研究表明,在接入竞争的情况下,一体化企业投资意愿与竞争者的生产能力成正相关关系,竞争者的生产能力越大,一体化上游企业越不愿意进行投资,当竞争者的生产能力越小时,一体化上游企业的投资积极性越大;在一体化垄断和实施价格管制情况下,一体化企业的投资动机与管制价格呈负相关系,管制价格越高,投资积极性越高,管制价格越低投资的积极性越小,从而形成了垄断情况下的“两难境地”,不管制,垄断企业将会进行垄断定价,形成社会福利损失,管制又会降低投资的积极性。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03;F272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03;F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
本文编号:2770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70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