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贸易媒介与资源性商品定价:分析框架及基于国内税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02 17:48
【摘要】: 新世纪以来,国际资源性商品价格的普遍上涨和波动,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国际资源性商品市场中的“寡头”国家,中国面临“中国供给带动世界价格下降,中国需求带动世界价格上涨”的现象,严重影响中国的贸易利得和国民经济的平稳增长。国际资源性商品定价的实现、影响和调整机制及优化政策选择是本文要研究的核心问题。 本文从国际市场微观结构分析入手,运用历史研究、制度分析、数理模型、计量实证等方法,以引入贸易媒介环节的生产者-贸易媒介-消费者三分法分析框架为论文的主线,研究贸易商品及资源性商品的定价过程,贸易媒介的形成和转换,贸易媒介对定价的影响以及贸易媒介的优化选择。本文还研究中国资源性商品贸易媒介的形成和转换,并对其影响进行实证测度,进而提出中国参与国际定价的策略集。 论文共分为8章。第1章为导论,阐述选题背景和意义、核心概念、研究内容及篇章结构。第2章综述国内外资源性商品定价的相关文献。第3章从国际市场微观结构分析出发,提出了贸易媒介的范畴,构建了生产者-贸易媒介-消费者的三分法分析框架,并探讨了贸易媒介主要表现形式及影响定价的机理。第4章从国家和微观两个层面对资源性商品的市场结构进行了实证分析,将资源性商品的主要特征考虑到分析框架中,分析了国际资源性商品定价的实现过程,并以棉花和石油贸易为例分析了资源性商品贸易媒介的形成和转换。第5章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国内税对资源性商品定价的影响。第6章构建了最优石油国内税率模型和税制选择模型,探讨了资源性商品国内税的优化选择,并以中国的燃油税改革为例,分析国内税政策优化的政治动力学。第7章实证研究了中国资源性商品贸易媒介的形成、转换及其影响,分析了中国资源性商品的贸易市场结构,利用生存技术法测定了其最优规模经济量,还测定了中国稀土和焦炭出口贸易的市场势力。第8章从效率增进型和租金转移型贸易媒介视角给出了中国的参与策略集,同时还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及结论,提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论文的主要创新在于:(1)探讨了市场微观结构中贸易中介的作用机理,通过界定世界经济中国家/政府的单元行为体角色,构建了基于贸易媒介的三分法贸易商品定价分析框架,将贸易商品的定价过程分解为生产者-贸易媒介与贸易媒介-消费者两个环节,相应的买卖价差形成贸易媒介的收益,每一环节的价格决定都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论文还在区分效率增进型和租金转移型两类贸易媒介的基础上,论述了贸易媒介影响定价的机理。 (2)从国家层面与微观层面研究资源性商品市场结构,发现二者之间存在多种多样的市场结构组合,国家资源性商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商品市场结构的影响,后者又受制于其最优规模经济,利用生存技术法测定的最优规模经济量为资源性商品政策选择提供了实证依据。 (3)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确证了国内税影响资源性商品价格的有效性,证实了Bergstrom(1982)和OECD(2004)的假说。研究发现,国内税对国际价格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贸易媒介和消费者的影响与市场结构相关。实证结果解释了美国、欧盟和日本实际石油国内税率的选择。由于能源利益集团的反对和消费者的敏感,美国的实际石油税率较低;石油公司和环保利益集团的支持推动欧盟和日本采取高石油税率政策。 (4)利用数理模型估计了石油进口“寡头”国家的最优税率,确证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国家最优税率和实际税率的明显偏离,还通过数理模型给出了资源性商品国内税税制选择的判据。研究发现,欧盟的实际税率接近于所估计的最优税率,日本的实际税率明显高于最优税率,美国与中国的实际税率低于最优税率。对中国石油业税制选择的分析发现,从价税制能带来更高的消费者价格稳定性。 (5)对中国资源性商品贸易媒介及其影响的实证研究发现,虽然稀土和焦炭生产及贸易均高度分散,但却出现焦炭出口市场势力较强而稀土出口市场势力较弱共存的结果。其基本原因在于焦炭和稀土产业政策等虚拟贸易媒介作用的差异。论文从效率增进型和租金转移型两个视角提出了较全面的扩大中国资源性商品定价能力的策略集。 在未来的研究中,作者将进一步研究资源性商品定价中贸易媒介的转化形式和影响资源性商品定价的其他因素,进一步扩展已有模型设置,并针对具体资源性商品生产和贸易企业以及产业案例进行更微观、更细致地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F224;F740
【图文】:

石油进口,欧盟,数据来源,美国


模型来完成。由于国际石油市场的高度一体化,国际石油价格存在明显的趋同特性,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主要石油进口国的进口价格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图5一2),因而本文的Panel计量模型中设冲击、全球已探明储量、世界石油产量三个变量对各截面成员有相同的系数。但各国的国内税、滞后期国内价格、各国的相对消费与相对供给变量对国际石油价格的影响可能存在明显的差异。为此在对模型进行估计之前首先判断模型的类型。

出口价格,焦炭


易媒介与资源性商品定价:分析框架及基于国内税的研究额和出口关税等政策限制焦炭出口。由于中国在世界焦炭贸易中具有“寡头”地位,焦炭出口价格从1999年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图7一2),尤其在2004年中国政府宣布大幅削减焦炭出口配额的情况下,当年的焦炭价格达到了263.04美元/吨的高位。由此,中国的焦炭生产和贸易出现了微观结构上高度竞争而在国家层面具有“寡头”地位的状况,借助后者采取的产业和贸易政策似乎推动了焦炭价格的上升.待验证的问题是:中国焦炭出口贸易是否具有市场势力?已采用的关停整顿的产业政策和配额等贸易政策是否有助于中国获得“寡头”定价能力?图7一2.中国焦炭出口价格的变化(,997一2007)(二)方法产业组织理论中较传统的测度市场势力的主要方法是哈佛学派的SCP范式,它主要利用市场集中度指标来衡量,但它无法将高集中度市场中企业之间的竞争和博弈考虑进来。后来较成熟的实证模型来自新经验产业组织学派

稀土,焦炭,稀土生产,HHI指数


易媒介与资源性商品定价:分析框架及基于国内税的研究利用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焦炭和稀土贸易数据,分别利用HHI指数和CRn指数,可计算得到1997一2007年的焦炭和稀土市场结构变化数据。从图7一3可见,从1997年开始,中国稀土出口贸易的HHI指数和CR4指数均出现了持续的下降趋势,这表明稀土贸易(以及所隐含的稀土生产)中的竞争性不断加强,稀土生产中存在大量的的无证开采、越界开采和乱采滥挖现象十分严重,稀土生产的分散化特征非常明显;在这一时期虽存在出口配额,但其执行却并不严格,国家还对稀土出口执行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其出口。因而从产业政策上看,新进入者进入较容易,环保政策也比较宽松,导致稀土生产者只要能补偿其边际成本就愿意从事生产和贸易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杨浏;张许静;;论汇率传递、配额对我国稀土商品出口市场势力的影响[J];商业时代;2012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许静;我国资源性商品国际贸易定价权缺失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788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788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21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