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用事业市场导向改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09:48
【摘要】:公用事业是具有公益性的行业,它提供社会成员生产和生活必需的产品和服务,这些产品和服务有着某种准公共品性质,社会每一个成员只要付出合理价格就有资格享受,但却又不能通过通常的市场渠道来进行令人满意的分配。负责分配这些商品和服务的组织,其市场权力首先来源于自然垄断的效率机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上述组织往往是通过法律制度由政府授予许可证从事准许范围内的经营,其运行性质和特征并不取决于所使用的资本的性质——公有的、私有的、或是混合所有制的。 众所周知,公用事业还具有自然垄断性质,是控制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公用行业涉及供电、燃气、供热、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设施,关系公共服务,影响公众福利,关乎社会利益,肩负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使命。而与此相对应的我国公用事业的一个基本现状是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合理的竞争机制,这与当前发展市场经济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具体表征为生产经营高度行政化,政企权利边界不清,缺乏制度化的激励约束,条块分割属地垄断,管辖壁垒阻隔,要素流动受限,地区发展差异程度高,资源利用和配置不均衡,普遍服务水平层次参差,产业总体运行绩效有待优化。 因而,一个现实的迫切要求是以引入市场机制为目标的公用事业运行体制深层次变革,它既源于社会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又反过来为之服务。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已经把继续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新时期任务,落实到以国企和垄断性行业改革为重点的战略上来。国家明确提出创新公共服务体制的宏大目标,具体确定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发展的实施举措。这正是本命题立论的政策背景。 公用事业市场导向改革问题,是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践中的重大课题,它承载深化国企和公用行业改革、推动非公经济向垄断领域拓展等多重功能。问题关键在于,在已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条件下,基于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竞争,或者说市场的核心要义是竞争机制,那么对应我国公用事业体制缺陷的症结在哪里?要怎么改?或者从更深的层次追问,它的运行机制是如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不相适应,即其不符合市场运行规律的具体矛盾何在?正确回归市场法则的切入点又该如何选择?治理方法和技术手段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市场导向改革的根本目标与出路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实践探索不断前行,更要理论回应与启示现实。 事实上,我国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型以来,竞争性领域市场化改革发展的步伐迅猛,无论是商品或要素环节至今其市场化程度已经比较高了。竞争领域产品与要素市场日渐发育成熟,无疑是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节奏和趋势相适应的,实践表明,这一过程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于是,能否将市场的积极效应扩散延伸到垄断领域,自然成为深化改革开放的时代发展的急切诉求。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利用市场调节这一经济的巨大推动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所用的历史潮流不可逆转,从而充分调动市场机制的优势,发挥市场力量的长处,将市场自主、分散决策和再通过市场协调分散决策的内生禀赋,将竞争机制的正向效应,渗透、辐射、嫁接到自然垄断的公用事业,显然,这一过程需要一系列转换技术手段与孵化程序等中间转化环节,简单的模式移植或许会带来水土不服,反而增加改革的试错行程和纠错成本。 公用事业市场导向改革的一个理论的难题是,公用事业自然垄断的性质怎样与竞争机制有效兼容,即垄断如何实现有效的竞争。探索垄断行业竞争治理模式的命题,具体到我国的公用事业,其市场导向改革还涉及如何找到一种互促互补的协同推进力量,能够有效调和与自然垄断共生的包括政府与市场的合意边界等五对矛盾关系。本命题研究旨在借助西方经济学市场理论关于垄断、竞争、规制以及产业组织等分析范式,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点,还原上述相互对立冲突的表象下内在概念与范畴辩证统一的真实逻辑,并且在理论工具的推演与实证的检验下,因应一时一地的具体条件,探索出均衡发展的合意的公用事业市场导向改革路径,增进垄断的有效竞争概念范畴的理性认知,初步构建垄断的竞争治理理论逻辑体系的基本分析框架。 本文通过公用事业市场化经验的国际比较,在还原政策环境、制度差异等现实约束的前提下,揭示了公用事业市场导向改革实质是基于垄断的绩效潜能注入有效竞争机制,从而建构了一个自然垄断的合意市场边界,并最终以效率与福利的改进作检验和评价。概而言之,本文对于推动公用事业改革创新思路形成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建议,核心在于:阐释私有化、泛市场化并非公用事业市场导向改革的合理内涵和正确出路,比较公用事业要素市场化同产品(服务)市场化两种不同的市场化实现方式,论证提出产权多元化、民营化、FDI发展模式、跨区域运作、特许经营权竞争等要素市场化是公用事业市场导向改革的有效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4
【图文】:
图 1-1 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与公用事业潜在竞争者进入管制原理是原垄断者平均成本,AC’ 由其复制而来,是新竞争者进入后两个厂商的L是垄断厂商平均成本最小值对应的产量,显然,QL是公用事业规模经济L以内属规模经济范围,QL以外则属规模不经济。类似地,AC 与 AC’的交是公用事业成本弱增的分界点,QM以内的产量范围,由在位厂商独占市场是弱增的,这时政府应当以限制发放公用事业经营许可证的方式管制低效应 QM以外由新竞争者进入市场与原垄断厂商共同生产满足社会总需求,厂商一家垄断为低因而生产效率较高,这时不必对公用事业实施进入管制符合自然垄断要求的最大产量。现假设 QL与 QM之间,市场需求曲线 d-d点处在 AC 递增段,这时即使原垄断厂商按平均成本 Pd定价,但进入者只断企业价格 Pd与 PL之间供给产量 QL就可赢利,而 QL以外的市场需求差断厂商提供,这样就导致垄断的不可维持。因为此时处在成本弱增范围,的结果就造成社会效率损失。
图 3-1 我国公用事业运行体制模式演进第二节 我国公用事业自然垄断运行特征的表现形式一、国资单一产权结构与资本要素进入屏障受计划体制的思维定式影响,以社会利益为中心、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传统公用事业,其产权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依靠国资一股独大来强化对国和“社会性”目标的调控功能。于是,单一产权的全资国有公用企业就顺理成章政府“代理人”,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并在一定范围内担当调节经济任务子行政机构”角色。这种政企一体化模式,确乎有某种快速动员的巨大渗透力量在新中国建设初期“经济赶超”阶段能够起到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的作用。但随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公用事业国资独大带来的体制僵化、企业法人治理的内在
自然垄断国企盈利势必是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的。持这一推自然垄断国企盈利是依靠自身支配市场的权力,借助对垄断产量场利益。细心考量,上面的论断其实排斥了自然垄断国企依靠提来盈利的基本可能。依照西方经济学市场与价格决定的理论模型假设,有相悖的结论:自然垄断国企依靠市场垄断地位盈利会造高效率从而改进企业成本效益来盈利就产生社会净收益。首先如
本文编号:2788920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99.24
【图文】:
图 1-1 自然垄断的可维持性与公用事业潜在竞争者进入管制原理是原垄断者平均成本,AC’ 由其复制而来,是新竞争者进入后两个厂商的L是垄断厂商平均成本最小值对应的产量,显然,QL是公用事业规模经济L以内属规模经济范围,QL以外则属规模不经济。类似地,AC 与 AC’的交是公用事业成本弱增的分界点,QM以内的产量范围,由在位厂商独占市场是弱增的,这时政府应当以限制发放公用事业经营许可证的方式管制低效应 QM以外由新竞争者进入市场与原垄断厂商共同生产满足社会总需求,厂商一家垄断为低因而生产效率较高,这时不必对公用事业实施进入管制符合自然垄断要求的最大产量。现假设 QL与 QM之间,市场需求曲线 d-d点处在 AC 递增段,这时即使原垄断厂商按平均成本 Pd定价,但进入者只断企业价格 Pd与 PL之间供给产量 QL就可赢利,而 QL以外的市场需求差断厂商提供,这样就导致垄断的不可维持。因为此时处在成本弱增范围,的结果就造成社会效率损失。
图 3-1 我国公用事业运行体制模式演进第二节 我国公用事业自然垄断运行特征的表现形式一、国资单一产权结构与资本要素进入屏障受计划体制的思维定式影响,以社会利益为中心、以追求公平、正义为核心的传统公用事业,其产权制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依靠国资一股独大来强化对国和“社会性”目标的调控功能。于是,单一产权的全资国有公用企业就顺理成章政府“代理人”,以保障社会公共利益为己任,并在一定范围内担当调节经济任务子行政机构”角色。这种政企一体化模式,确乎有某种快速动员的巨大渗透力量在新中国建设初期“经济赶超”阶段能够起到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的作用。但随经济建设的深入发展,公用事业国资独大带来的体制僵化、企业法人治理的内在
自然垄断国企盈利势必是以牺牲社会效益为代价的。持这一推自然垄断国企盈利是依靠自身支配市场的权力,借助对垄断产量场利益。细心考量,上面的论断其实排斥了自然垄断国企依靠提来盈利的基本可能。依照西方经济学市场与价格决定的理论模型假设,有相悖的结论:自然垄断国企依靠市场垄断地位盈利会造高效率从而改进企业成本效益来盈利就产生社会净收益。首先如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邵宁;;我国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中的风险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曹建海;试论有效竞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王俊豪,王建明;我国城市污水与垃圾处理的市场化改革及其管制政策[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张树民;自然垄断行业管制理论评述[J];财贸经济;2003年04期
5 王自力;对公用事业民营化趋势的制度供求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10期
6 仇保兴;西方公用行业管制模式演变历程及启示[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7 仇保兴;;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理论和实践进展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1期
8 丁艳华;城市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探讨[J];城市公用事业;2004年04期
9 钱春海;;如何解决竞争性?——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发展方向的重新思考[J];城市公用事业;2010年01期
10 孙强,肖兴志;自然垄断治理的比较制度评价及启示[J];财政研究;2000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普;中国水资源市场化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7889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788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