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02 11:16
【摘要】: 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各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但是由于我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刚性和农村劳动力主体情况,使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又有别于它国,形成了“农民工”这个特殊的群体,出现“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的流动就业模式。农民工流动就业不仅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而且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因此,研究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现象,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分析行为的经济社会作用,透视行为的制约因素,预测行为趋势,提出促进农民工有序流动的对策建设,对推动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具有相当重要意义。 本文从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流动就业过程中存在着流动形式过于单一、流动方向过于集中等问题。对研究农村劳动力的理论进行梳理,发现其存在着研究视角的对立,造成了对农民工问题认识的片面性,并指出我国农民工在流动就业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主体、社会结构和行为的相互作用,其行为表现出结构化特征。提出了运用结构化理论,从农民工流动行为出发,把结构和主体作为行为的两个侧面,从三者的相互关系分析农民工流动就业行为的研究思路。 为了对农民工流动行为进行深入的剖析,在研究中首先运用结构化、有限理性、相对剥夺和预期收入等理论对流动行为结构性和主体性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国家的相关政策、制度约束、经济结构和主体自身秉赋对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架起研究农民工流动行为的理论模型,提出农民工流动行为的路径,即合理预期、行为选择和行为趋势。 为了使研究更具科学性,本文建立了农民工流动行为预期、选择和趋势的计量模型,2006年对黑龙江省两个县六个村3000农户进行了入户调查,对黑龙江省六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数据进行采集。在此基础上对农民工流动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 在行为预期研究中,着重分析了由于户籍和土地等制度因素,造成的我国二元经济社会刚性,以及农民工家庭因素的影响,使我国农民工采取流动就业这种形式,其流动目标指向家庭增收最大化。 在行为选择研究中,通过对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的情况分析,论证了在农民工流动行为选择过程中,尤其是就业区域选择过程中,预期收入和流动成本是行为主体关注的重要因素。并指出预期收入和流动成本,不仅是造成农民工流向过于集中东部发达地区,而且是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农民工流动阻碍的主要因素。在行为选择分析中还发现农民工人力资本整体偏低,存在结构性短缺和总量过剩的状况。主体因素中是否培训和流出方式对行为选择影响较大,年龄和性别等因素影响次之。 在行为趋势研究中,主要对农民工流动行为的长期性进行了论述,对农民工流动行为的规模、流向和结果等趋势进行了预测。 通过对农民工流动行为过程中就业不充分,流向过于集中,流出方式过于单一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统筹农民工城乡就业为目标,以城镇化道路和壮大县域经济为路径,以加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为引导,以提升农民工素质、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为手段,以制度改革和完善为保障的对策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49.2
【图文】:

农民工,亲友,流动方式,中介机构


口中专及以上.初中图2一 22004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受教育情况Fig.2一2诵 grantfarmlaborers’ edueationalbaekgroundin2004(3)流动方式的选择主要以自发性流出为主,有组织流出比例较低。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50l。据调查,88%的农民工通过自发方式流出,有组织流出的仅占12%。自发性流出主要靠亲友介绍或帮带,就业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也与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有关。近年来,通过政府或中介机构组织和介绍流出就业的农民工逐步增多,但仍然不是主要渠道。从农民工流动行为的方式上看,其流动方式过于单一,主要靠自发或亲友介绍,有组织流出比例较低,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受制度的约束

农民工,亲友


口中专及以上.初中图2一 22004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受教育情况Fig.2一2诵 grantfarmlaborers’ edueationalbaekgroundin2004(3)流动方式的选择主要以自发性流出为主,有组织流出比例较低。目前,农民外出务工主要依托以亲缘、地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信息网络[50l。据调查,88%的农民工通过自发方式流出,有组织流出的仅占12%。自发性流出主要靠亲友介绍或帮带,就业成本低且成功率高,这也与农民工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少、对社会职业中介机构诚信的认同感低有关。近年来,通过政府或中介机构组织和介绍流出就业的农民工逐步增多,但仍然不是主要渠道。从农民工流动行为的方式上看,其流动方式过于单一,主要靠自发或亲友介绍,有组织流出比例较低,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劳动力市场受制度的约束

中国农民工流动行为研究


04年农民工流动就业的输入地分布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立驰;邓希泉;;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结构特征及其趋势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潘华;新生代农民工“回流式”市民化研究[D];上海大学;2012年

2 戴国琴;建筑业劳动力未来供给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虞小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进城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王杰力;中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静静;流动儿童的城市适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柏娟娟;农民工迁徙法律问题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3 刘玲燕;“赶工时”游戏[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梁美瑜;社会转型期家庭背景对个体社会化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105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105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9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