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选择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18 15:42
   城市化是现代化的突出特征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走过了30年改革之路的今天,人均GDP已经超过了3000美元,工业化也已经初步具备了成熟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与此同时,作为经济增长重要载体和工业化伴生体的城市化也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并且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主要特征。但是,随着中国内、外部发展条件的变化,我国的城市化道路需要“创新”和突破。 本文旨在以准确判断中国城市化现有水平为前提,以回顾和总结中外城市化经验教训为基础,通过详细分析我国城市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变化,提出一条适应时代、国情和经济社会综合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这里的外部条件变化主要是指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内部条件变化主要是指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转向集约,工业化由不可持续的传统工业化转向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本文所论述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包括新型城市化体系、新型城市化动力与新型城乡关系三个方面。除导言外,全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首先对现有的已经或熟的城市化的基木理论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中国城市化道路选择”这一具体问题,奠定一般性的理论基础,其中包括城市化的定义与范畴、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城市化的发展类型以及城市化发展的演进过程以及各阶段的特征。其次,以城市的起源、发展为历史线索,研究不同时期城市化水平、城市化特点与人的需求和发展的关系,最终得出结论:城市化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的全面发展”而进行的历史过程。再次,系统地论述城市文明,包括定义、内涵,对城市化的意义,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最后,论述了城市化道路的范畴,包括主体、客体、载体、影响因素和合理选择的原则。 第二章,是对国外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与特点分析。本章主要选取了六个典型国家作为分析样本,英国是第一个完成城市化与城市现代化的国家,美国是当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日本和韩国是与中国毗邻具有相同人口、文化特点的国家,印度和巴西是与中国处于相同发展阶段和具有类似城市化特点的国家。对发达国家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使我们吸取城市化的经验,对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道路的分析使我们吸取城市化的教训。 第三章,是对国内城市化道路的历史回顾和特点分析。本章以改革开放为时间节点,把新中国以来的城市化道路划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回顾和分析。简而言之,我国的城市化在改革开放以前一直处于滞后的状态,是一种违背客观规律的城市发展方式;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城市化逐渐走上正轨,开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却存在“重速度、轻效益”、“重规模、轻质量”的问题。 第四章,首先总结传统城市化道路的特点与问题,阐述新时期、新阶段城市化的新背景,并以此为基础定义新型城市化道路。其次,本文构建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即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因此,要分别论述城市化与以人为本的关系,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与协调发展的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再次,论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关系,因为工业化与城市化就像一对双胞胎,具有特殊的紧密联系。因此,新型城市化道路必须是在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个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实践中构建。 第五章,这一部分是以上一章为指导思想提出的我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具体实施策略。主要包括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准则的新型城市体系的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内涵的新型城市化动力的选择,和以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手段的新型城乡关系的塑造。本章旨在选择一条通过构建合理的城市体系、选择科学的城市化动力,并以城乡均衡发展为目标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学位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9
【中图分类】:F299.2
【部分图文】:

城市化率,世界,城市化水平,类型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联合国城市报告明确指出城市化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国家越穷,往往城市化水平就越低,国家越富裕,城市化水平往往就越高(如图 1)。联合国根据相关数据预测,到 2020 年,极不发达国家人均 GDP 为 1307 美元,城市化水平为 26.1%,发展中国家人均 GDP 为 4474 美元,城市化水平为 43.9%,而发达国家人均 GDP 为 29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 77.3%。自从工业革命开始,世界城市化进程已经走过了 200 多年,1800 年世界的城市化率只有 5.1%,2005 年达到了 48%,2008 年则将首次突破 50%。正是看到了城市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其与经济发展呈现如此密切的相关性,因此城市发展以及相关问题始终是西方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孙爱真;;论新型城镇化的就业功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2 马红;;对我国城市化的重新审视与思考[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林国蛟;中国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曾宪明;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刘利;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理论分解·现状评判·对策思考[D];吉林大学;2010年

4 谭元发;两型社会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循环经济与管理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5 刘嘉汉;统筹城乡背景下的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岳锋利;中国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经济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7 王婷;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创新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8 王素斋;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秀荣;内蒙古城镇化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3 胡桢钰;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心镇发展和对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静;加快安徽省城镇化进程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韩丽娟;我国城乡收入差异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苏薇;湖南省新型城市化推进机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李映屏;闵行区七宝镇城市化推进策略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欧阳祥生;新型城市化及其在长沙望城的推进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马文武;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进程中非均衡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荆树伟;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城市综合承灾能力评价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21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21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b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