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01 15:17
   自1978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后,中国采取了东部优先发展的战略,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这二十多年来,国民经济以平均每年9%的速度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但是,中国的不平衡发展战略也带来了相当多弊端,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区域经济差距的扩大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尽管目前对区域差距的变化方向、程度和效应还存在不同的观点,但事实已经证明,区域经济差异扩大已经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突出问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正在引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影响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主要原因,并就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政策建议。 在以省份为单元对我国区域经济差距的实证分析中,运用了计算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的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极值比率、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等多种方法,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自1978年之后,中国的绝对差异一直呈扩大趋势,而相对差异在90年代以前一直在缩小,90年代之后迅速扩大,进入21世纪后扩大速度有所减缓。从对基尼系数和锡尔系数的三大地带分析结果来看,自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三大地带间经济差异一直在逐渐拉大,地带内的差距一直在缩小。地带间的差异对全国总体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较地带内差异更为显著,其中,东部省际经济差异表现突出。按产业对人均GDP进行基尼系数的分解,发现第二产业对基尼系数一直起着扩大差异的作用,而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则是起着降低总体不平衡程度的作用。 区域差距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本文以陈秀山的分析框架为基础,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扩大差距的原因。在生产要素方面,东部地区商品经济意识强,在地理上靠近沿海,有着便利的运输优势,吸引内资和外资能力均较强。而且资本在使用上风险小,回报率较其它地区高,因此充足的资本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另外,东部地区工资高、待遇好,内地劳动力也被吸引到沿海地区,使得中西部地区缺乏技术人才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在发展中处于落后。由于资本和劳动力的优势,东部制造发达,引进和吸收技术的能力比内地强,技术创新的步伐也快于中西部地区,因此要素的优势就使得东部已经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在产业结构方面,东部第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较快,而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严重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在地理区位方面,东部毗邻沿海,享有对外开放的优势和廉价的运输成本,而且东部气候适宜农作物生长和居住,这也是造成差距扩大的原因。在政策和体制方面,东部地区商品意识强,市场化进程比较快,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多,而中西部地区国有企业比重大,思想保守封闭,享受的优惠政策少,这是拉大差距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 人口、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分析长期以来被忽视,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中Johansen协整检验和葛兰杰因果检验等前沿分析方法,分析了各省人口、城市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分析中,对人口变量分解为人口数量和质量,协整分析结果显示,对于大多数省份来说,人口质量对经济发达省份经济增长贡献越大,人口数量对人口大省经济增长阻碍作用越明显。葛兰杰因果检验结果显示,除了少数省份外,经济增长普遍表现为人口数量增加的原因,而人口质量则促进了经济增长。通过对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结论得知,城市化水平对全国和东部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相关的,城市化本身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实际上也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当中保持经济发展势头的一个重要保证。 文章最后从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策导向和对落后地区扶持、发展教育和提高人口素质、以增长极带动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和加大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六个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学位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207;F224
【部分图文】:

曲线,差率,曲线,极值


以说明变量的变动范围和幅度,计算公式如下:R=Ymax-Ymin ( 表示极差,Ymax 表示人均 GDP 的极大值,Ymin 表示人均 GDP 的极.相对差异1)极值差率(极均值差率)值差率指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极均值差率指极值与均值的比率,这是反映变量值偏离参照值的相对额。它们反映一个国家(地区)人均 GD情况,即最富地区与最穷地区人均 GDP 之比,用公式表示为:max minR =Y /Y, max/AR =Y y或 min/AR =Y y(中,R表示极值差率, AR表示极均值差率, maxY表示人均 GDP 的极大表示人均 GDP 的极小值,y表示各区域人均 GDP 的平均值。2)洛伦兹曲线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辉;;中国区域经济差异问题分析——理论与实证[J];才智;2011年19期

2 蒋桂芳;;中原经济区人力资本现状、问题与对策[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付金存;李豫新;李芳芳;;新疆南北疆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因素[J];中国统计;2011年06期

4 李晓鹏;郭琪;;三峡库区区域内经济发展差异初探[J];中国市场;2011年29期

5 王涛;王小梅;;青海省区域经济差异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7期

6 陈群利;王红;;贵州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异格局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3期

7 陈迅;冯敬娟;;重庆区域经济差异分析——基于泰尔指数[J];技术经济;2011年06期

8 陈培阳;朱喜钢;;福建省区域经济差异演化及其动力机制的空间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9 肖亚成;韩晓亮;;区域经济发展的总量分野及其补偿机制[J];改革;2011年06期

10 张青峰;吴发启;赵龙山;卢柳叶;兰敏;;基于空间分析方法的山西省县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斌;;北京市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协调发展研究[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2 刘文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性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聂欣;米红;崔小准;;星地信道空间统计特性分析[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4 刘文旭;;区域经济差异周期波动理论[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王少雄;;浅谈GIS与测绘的关系[A];2007'全国测绘科技信息交流会暨信息网成立3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7年

6 刘文新;;2000年以来东北地区经济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王雪琳;郑林;章青果;;江西省县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空间格局变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8 宋敦江;;线要素空间分布统计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9 贾春蓉;;基于区域经济单元上的环境质量时空分异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10 僧德文;李仲学;;空间数据插值算法与矿体形态模拟的研究[A];2004年全国矿山信息化建设成果及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陈续  通讯员 杨晓萍;科学家建立非典空间统计模型[N];光明日报;2003年

2 沈

本文编号:28316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316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1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