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供需耦合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及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2 08:09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研究基于供需耦合的视角,综合采用质性的研究方法和量化的研究方法,探索和建构了一个整合的、优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鉴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有诸多不同释义产生了对其构成要素的不同解读,而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研究还不多见且主要是狭义的建构视角,本研究从整合的就业过程视角出发,界定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概念,并通过对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及整合研究,厘清并展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及结构维度,初步建构了一个包括个体及就业人格、职业认同及管理能力、通用能力、知识与技能、个人环境及外部因素等主要维度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整合框架。基于这一框架,对大学生及用人单位关于就业能力各构成要素的认知及评价进行了调查研究及比较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现实需求的缺口:大学生普遍低估个人性格特质、执行能力、就业人格特质、学习能力的重要性,而高估了求职能力、社会经济因素、学业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方面的重要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能力、执行能力、实践能力、个人管理能力、职业认同等满意度相对较低。更进一步,本研究分别基于(人才供给方)高校本科层次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需求方)用人单位对本科毕业生的校园招聘广告的质性研究,相对客观地建构了供需两侧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结果显示:供需双侧就业能力结构模型都是围绕知识、能力、素质这三个核心维度建构的,但建构模式及构成各有侧重。其中,高校是以素质为本位,以成才、发展为导向,更倾向于个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综合协调发展;而用人单位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胜任、实用为导向,更侧重于个体的技能、职场化通用能力以及个人性格及职业化特质。在此基础上,从供求耦合的视角,阐释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形成机理及其就业市场供需耦合机制,进而对供需两端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进行耦合分析,构建了一个整合的、优化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理论模型,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本研究建构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是一个层次分明、呈现层层包裹特点的“洋葱”状五因子结构,由表及里依次是:外部就业能力、基本知识及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通用能力组合、个体与职业人格。不同层次要素对就业能力建构具有不同作用,深层因素“控制”浅层因素,同时外层因素又回向“包裹”内层因素,共同促进就业能力的形成。与初始的整合模型相比,该模型不仅优化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的划分,使其层次性更加分明,各维度间的相互影响关系更加明确;而且优化了各维度包涵的构成要素,很好地弥合了大学生就业能力供求缺口,对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更具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总体而言,本研究基于整合的就业能力及供需耦合视角建构的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模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内部信效度、外部效度及预测力都较为有效。这一研究成果理论贡献明确,不仅厘清了现有研究中就业能力缤纷繁多的构成要素及结构关系,建构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整合模型;而且基于供需耦合视角进一步优化了这一模型、更进一步明晰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及相互影响作用。由此丰富和推进了大学生就业能力及就业能力结构的理论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就业能力的复杂结构具有积极的贡献。从实践层面看,本研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的基本路径:在专业设置上与用人需求对接,在培养目标上与用人标准对接,在技能训练上与岗位要求对接;并提出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优化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建立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等教育运行机制、全过程就业指导机制、基于能力嵌入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机制、校企战略性互动合作机制以及就业信息平台及共享机制。本研究为经济新常态下高校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优化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促进大学生就业供需匹配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学位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49.2;G647.38
【部分图文】:

毛入学率,高校毕业生,统计公报,事业发展


图 1-1 1978、2012、2015-2017 年高等教育在学规模和毛入学率Figure 1-1 The scale and enrolment rate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1978,2012,2015-2017资料来源:2017 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图 1-2 2001-2017 年中国高校毕业生人数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万人 114 145 212 280 338 413 495 559 611 631 660 680 699 727 749 770 795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

技术路线图,就业能力,研究范畴,社会背景


12图 1-3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Figure 1-3 The technical roadmap1.6 本研究相关概念界定(The definitions of relevant concepts)(1)就业能力的概念界定由于所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研究范畴和视角的不同,迄今为止,学术界对“就业能力”的概念仍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界定。Gazier(1998)将就业能力描述为一个“模糊的概念,通常定义不明确,有时根本就没有定义”[33]。近年来,

能力研究,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


图 2-1 国内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文献年代分布 2-1 Time distribution of domestic literature on college students‘ employability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热点与主题共现图谱分析可用来反映和揭示某一领域当前的研究热点及过去究热点。词频分析法是在文献信息中提取能够表达文献核心内容的词频次的高低分布,来研究该领域发展动向和研究热点的方法(李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 3 9 16 28 40 33 115 110 110 128 121 130 132 118 75 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霆;;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15年11期

2 王长华;;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的失衡与优化路径探析[J];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03期

3 黄炳超;;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要素、特征及构建途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年08期

4 齐建国;王红;彭绪庶;刘生龙;;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和形成机制[J];经济纵横;2015年03期

5 张占仓;;中国经济新常态与可持续发展新趋势[J];河南科学;2015年01期

6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7 张占斌;周跃辉;;关于中国经济新常态若干问题的解析与思考[J];经济体制改革;2015年01期

8 陈向明;;扎根理论在中国教育研究中的运用探索[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5年01期

9 武毅英;王志军;;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析——基于教育部直属高校2013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数据[J];江苏高教;2015年01期

10 李存岭;李光红;孔晓晓;;大学生就业力结构模型的重构与启示[J];教育与经济;2014年06期



本文编号:28378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378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a7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