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转型期我国城建投融资体制变革与城市规划的应对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5 11:19
   建设资金是城市建设最基本的要素之一。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城市建设资金由国家统一支配,由于总体财力有限及“重经济建设、轻城市建设”的建设方针,造成城市基础设施、住房以及社会公用事业的严重缺乏,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最大门槛之一。198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以及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城建投融资体制和财政体制的相继改革,建设资金的“瓶颈”逐渐被突破,城市建设实施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城市获得空前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结构日益优化、城市形态与形象迅速改观、城市综合竞争力也大大提升。在此过程中,城建投融资体制变革功不可没。 然而,投融资体制变革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首先,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变了利益格局,过去单一的政府决策机制受到市场机制的挑战,投资导向多样化;第二,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带来资金的充裕,强烈地刺激着投资欲望,催生了政府、企业、银行之间的“铁三角”关系,酝酿出巨大的金融风险:第三,投融资的市场化运作直接拷问着政府的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如何在提高城市建设效率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成为政府职能转变、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迫切要求。 面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给城市建设造成的巨大压力,投融资体制变革无疑是积极的、有效的;但正视我国人均资源极度紧缺的国情,又必须严格控制投资冲动和比例失衡。中央严格要求“死守18亿亩耕地底线”,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城市目标,城市规划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制度设计,必须适时而变、积极应对。勿因投资冲动迷失方向、勿因市场诱惑丧失判断。要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科学制定城市发展目标,发挥对投资的引导作用;要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功能,平衡社会公共利益:要加强规划师职业道德培育,自觉抵制市场诱惑,维护规划的权威和尊严。 本文以转型期我国城建投融资体制变革为切入点,深人分析城市建设制度演变的特征、规律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探讨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的目标导向下,在资金渠道更加广泛、运作方式日趋市场化的情况下,如何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和引导作用,放大城建投融资体制变革带来的正面作用、缩小负面影响,促进城建资金的合理分配,确保城市建设既有速度、又有质量,既有效率、又有公平,实现城市的健康、有序、快速、持续发展目标。
【学位单位】:同济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07
【中图分类】:F299.2
【部分图文】:

城市概念,行政建制


这里的城市概念,实际上包括作为实体形态的城市(physicalarea)及其行政所辖的郊区 (suburbarea)和一定范围的乡村地区(rura!area),往往还包括一定数量的乡镇(eountries andtowns)。在这个空间范围内(见图1),城市政府拥有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其边界不仅在地理上、而且在法律上都是相对明确的、唯一的。乡镇片户Countries&1, owns·城因}ph外iea犷Area郊、/_ SubtlrbArea\件一勺乡村地区 RuralArea丫、丫城市的行政范}祠 AdmlnistrativeArea图1我国按行政建制设立的城市概念图解建国之初,我国行政设市的城市只有,32个,2006年已增加到661个。 1984年以来,各地盛行“撤乡改镇”、“撤县改市”、“县级市改地级市”、“地区改地级市”及“县和县级市改区”等行政区划调整,通过突破城市的“法定边界”,从而拓展城市的“空间边界”,使之在更大范围内配置空间资源合法化。实质上,区划调整降低了城市空间扩张的门槛,达到了“用空间(的超常规跨越式扩展)换(取)时间(上的超常规加速发展)4”的目的

曲线图,总理,数字,曲线图


979年至2005年我国GO户年均增长率为9.6%,其中只有三年增长率在8%以下(,981年7.6%、1998年5.2%、1999年4.8%),1994年高达35%。经过几次增速的波动,至2000年后我国经济增速稳定在9一10%左右(图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儿)一,卜~比1年增长(%)15000010000050000图2我国经济增长曲线图22然而,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再大的数字,除以13亿人,就很小了。2005年尽管我国GOP总量达到 183868亿元人民币,世界排名第四,但人均GOP为,700美元,仅排110位。世界银行2004年人均GO尸的排位中,排名第一的卢森堡为43940美元

变化曲线,变化曲线,对冲基金,外贸增长


外贸增长呈现出持续、快速、稳定的特征,已连续五年增幅23~38%。1990年之前的十年中,有八年是逆差(只有1982、,983两年为顺差);1990年后,除,993年出现过一次逆差外,连续16年呈现顺差局面,同时顺差额还在不断提高。(图5)数据来源 :((2006中国统计公报》。转引自:盛洪“对冲基金、金融市场与民族国家”,《关十政府的制度经济学》,P241。
【引证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练育强;近代上海城市规划法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421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28421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3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