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新型城镇化的低碳转型激励:维度构建与机制设计

发布时间:2017-04-22 22:11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的低碳转型激励:维度构建与机制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是以生态文明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坚持“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基本发展原则。低碳城镇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一直深受观念和制度约束,最终形成一种自我利益固化和强化的格局,导致低碳城镇化转型面临高环境冲击的高碳型城镇化模式锁定效应的约束。现阶段,探求我国新型城镇化如何从传统粗放型城镇化模式转向低碳城镇化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在归纳分析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高碳排放现实特征的基础上,演绎分析低碳转型的现实制约因素以及转型约束的内在形成逻辑,并基于低碳城镇化转型激励相关理论,从理念、创新和效率三个维度剖析激励导向的城镇化低碳转型治理模式的基本架构。在能源资源稀缺性及环境承载力有限性的约束压力下,大量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方式的改变、大规模城镇建设的扩张以及经济结构的高碳化,使得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低碳转型面临能源消费量增加的过程约束、高碳化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构刚性约束以及自利经济主体的刚性利益诉求约束,而这些约束受制于分权体制刚性、激励机制扭曲和代理机制失灵等内生性阻碍。为消除制约并加快低碳转型,应从多维视角构建低碳城镇化转型的激励机制模型。同时,低碳城镇化转型涉及到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的低碳行为选择,其转型效果取决于不同行为主体角色和职能的准确定位。故此,本文在对现有低碳城镇化转型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和归纳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低碳城镇化转型面临的现实制约以及约束的内在形成机制;以低碳经济相关理论和激励机制设计理论为理论支撑,基于三个维度构建激励机制:从理念维度提出构建政府、企业和居民低碳理念激励机制,从创新维度提出构建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激励机制,从效率维度提出构建要素优化配置、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力资本集聚激励机制;基于上述三维度激励机制设计,本文进一步提出更具体的激励相容机制,并根据行为主体角色和职能的差异性提出激励低碳城镇化转型的对策建议:以稳定的制度保障预期作为激励低碳城镇化转型重要推力;以地方政府的政策优惠作为激励低碳城镇化转型外部拉力;以企业低碳技术创新支持作为激励低碳城镇化转型内在动力;以强化居民低碳自律作为激励低碳城镇化转型必要助力。
【关键词】:低碳城镇化 转型约束 激励维度 激励相容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导论9-21
  • 一、选题背景9-10
  • 二、低碳城镇化的内涵界定及特征10-12
  • 三、文献综述12-17
  • 四、研究意义和研究思路17-18
  • 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8-20
  • 六、文章创新点和研究不足20-21
  •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21-28
  • 一、低碳经济相关理论21-24
  • 二、激励与机制设计理论24-28
  •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碳排放现状刻画28-32
  • 一、市民化进程中高碳排放的现实表现28-29
  • 二、能源消费结构惰性推高碳排放总量29-30
  • 三、工业倚重型产业结构的高碳化特征30-31
  • 四、供需结构失衡导致高碳化趋势效应31-32
  • 第四章 低碳城镇化转型的三重约束32-35
  • 一、能源消费量增加的过程约束32-33
  • 二、高碳化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构刚性约束33
  • 三、自利经济主体的刚性利益诉求约束33-35
  • 第五章 低碳城镇化转型约束成因剖析35-39
  • 一、分权体制刚性与低碳城镇化转型约束的形成35-36
  • 二、激励机制扭曲与低碳城镇化转型约束的形成36-37
  • 三、代理机制失灵与低碳城镇化转型约束的形成37-39
  • 第六章 低碳城镇化转型激励维度建构39-43
  • 一、低碳理念激励维度39-40
  • 二、低碳创新激励维度40-41
  • 三、低碳转型效率激励维度41-43
  • 第七章 低碳城镇化转型激励机制与措施43-48
  • 一、激励相容机制构建43-46
  • 二、低碳城镇化转型的激励措施46-48
  • 结束语48-49
  • 参考文献49-54
  • 致谢54-55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主持及参与的科研项目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华斌;盛硕;刘嘉;;低碳生态城市空间规划途径研究综述与展望[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12期

2 潘峰;西宝;王琳;;中国地方政府环境规制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经济问题;2015年06期

3 庞明礼;张风;;被动式城镇化的社会稳定风险: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框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04期

4 陈彦光;;城市化的深层结构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6期

5 郭峰;龙硕;胡军;;财政分权、政绩偏好和地方官员腐败研究[J];世界经济文汇;2015年03期

6 张倩;邓祥征;周青;;城市生态管理概念、模式与资源利用效率[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6期

7 范剑勇;莫家伟;张吉鹏;;居住模式与中国城镇化——基于土地供给视角的经验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04期

8 马万里;;中国式财政分权:一个扩展的分析框架[J];当代财经;2015年03期

9 陈志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绿色生态城市发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2期

10 刘希雅;王宇飞;宋祺佼;齐晔;;城镇化过程中的碳排放来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邓之湄;;低碳城镇化重点在“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2 谈媛;;全国政协委员“数说”新能源重要性[N];中国气象报;2012年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的低碳转型激励:维度构建与机制设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3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213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0f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