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功能转型的结构优化分析
发布时间:2021-09-18 13:11
本文从城市经济特性出发 ,研究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城市功能转型的关系 ,并探索通过结构优化推进城市功能转型的路径
【文章来源】:生产力研究. 2002,(02)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结构与功能——效应分析
1、承载效应
2、传导效应
3、联动效应
二、现实与背景——问题考察
1、我国城市功能转型面临的问题
(1) 老工业基地城市功能转型乏力
(2) 城市功能同化
(3) 城市功能发展滞后
2、时代背景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功能转型的要求
三、优化与转型——路径探索
1、塑造城市功能转型的微观基础
2、城市政府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城市功能与加快信阳城市化进程研究[J]. 郭俊玲. 风景名胜. 2018(09)
[2]基于城市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以铜山城区为例[J]. 常江,卢璟莉. 中国科技论文. 2012(05)
[3]城市创新发展的“资源—结构—功能”分析[J]. 张静晓,李慧.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8)
[4]大中城市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蔡绍洪,李莉,解伏菊. 经济纵横. 2010(11)
[5]合肥与芜湖的城市功能研究及对比[J]. 程国防,赵春雨. 资源与产业. 2009(04)
[6]创新型城市构建的思考[J]. 罗吉,王代敬.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8)
[7]城市职能研究述评[J]. 韩延星,张珂,朱竑. 规划师. 2005(08)
博士论文
[1]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功能定位研究[D]. 李崇峰.中共中央党校 2016
[2]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D]. 闫沛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3]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与扩散域研究[D]. 冯章献.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研究[D]. 冯建超.吉林大学 2009
[5]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优化研究[D]. 卢林.大连理工大学 2009
[6]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 徐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7]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D]. 曾武佳.四川大学 2006
[8]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 李培祥.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众源数据的济南市城市用地结构及其功能演变研究[D]. 周慧敏.山东师范大学 2020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城市功能研究[D]. 陈昊.河北大学 2018
[3]中心城市卫星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 刘倩.北京交通大学 2018
[4]上海创新功能空间的等级体系研究[D]. 任会明.上海师范大学 2017
[5]城市功能重构与演化机制研究[D]. 周婷.上海师范大学 2017
[6]城市功能集聚与边界识别研究[D]. 施维.上海师范大学 2016
[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互动关系研究[D]. 刘烁.浙江财经大学 2016
[8]传统小城镇的功能更新研究[D]. 崔仕锦.湖北美术学院 2015
[9]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唐山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D]. 王小艳.东北师范大学 2015
[10]城市功能演变下的滨水门户空间重构研究[D]. 陈宇翔.重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0199
【文章来源】:生产力研究. 2002,(02)CSSCI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结构与功能——效应分析
1、承载效应
2、传导效应
3、联动效应
二、现实与背景——问题考察
1、我国城市功能转型面临的问题
(1) 老工业基地城市功能转型乏力
(2) 城市功能同化
(3) 城市功能发展滞后
2、时代背景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功能转型的要求
三、优化与转型——路径探索
1、塑造城市功能转型的微观基础
2、城市政府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完善城市功能与加快信阳城市化进程研究[J]. 郭俊玲. 风景名胜. 2018(09)
[2]基于城市功能视角下的城市空间发展分析——以铜山城区为例[J]. 常江,卢璟莉. 中国科技论文. 2012(05)
[3]城市创新发展的“资源—结构—功能”分析[J]. 张静晓,李慧. 城市发展研究. 2011(08)
[4]大中城市从功能城市到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J]. 蔡绍洪,李莉,解伏菊. 经济纵横. 2010(11)
[5]合肥与芜湖的城市功能研究及对比[J]. 程国防,赵春雨. 资源与产业. 2009(04)
[6]创新型城市构建的思考[J]. 罗吉,王代敬.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8)
[7]城市职能研究述评[J]. 韩延星,张珂,朱竑. 规划师. 2005(08)
博士论文
[1]辽中南城市群城市功能定位研究[D]. 李崇峰.中共中央党校 2016
[2]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实践[D]. 闫沛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
[3]东北地区中心地结构与扩散域研究[D]. 冯章献.东北师范大学 2010
[4]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类研究[D]. 冯建超.吉林大学 2009
[5]基于产业集聚的城市中心区功能结构优化研究[D]. 卢林.大连理工大学 2009
[6]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 徐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7]现代会展与区域经济发展[D]. 曾武佳.四川大学 2006
[8]东北地区城市与区域相互作用机理及模式研究[D]. 李培祥.东北师范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众源数据的济南市城市用地结构及其功能演变研究[D]. 周慧敏.山东师范大学 2020
[2]京津冀协同发展下的城市功能研究[D]. 陈昊.河北大学 2018
[3]中心城市卫星城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 刘倩.北京交通大学 2018
[4]上海创新功能空间的等级体系研究[D]. 任会明.上海师范大学 2017
[5]城市功能重构与演化机制研究[D]. 周婷.上海师范大学 2017
[6]城市功能集聚与边界识别研究[D]. 施维.上海师范大学 2016
[7]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互动关系研究[D]. 刘烁.浙江财经大学 2016
[8]传统小城镇的功能更新研究[D]. 崔仕锦.湖北美术学院 2015
[9]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唐山市城市功能定位研究[D]. 王小艳.东北师范大学 2015
[10]城市功能演变下的滨水门户空间重构研究[D]. 陈宇翔.重庆大学 2015
本文编号:34001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00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