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9 09:52
知识是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具战略意义的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能力提升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本文在对企业能力、知识创新和组织学习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组织学习与知识创新、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以及组织知识创新与企业能力成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模型和新方法。本研究将视角聚焦于如何在知识和创新的环境中提升企业的核心能力这一主题,这对核心竞争力相对低下的众多中国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组织学习、知识创新和企业能力三者的关系进行研究。提出对不同知识层次的掌握和不同的知识学习类型形成企业不同层次能力的观点,其中,知识积累形成企业的静态核心能力,知识创新形成企业的动态核心能力,组织学习保证了这一过程的顺利进行,进而推演出本研究的核心命题:组织知识创新是企业能力成长的根本动力。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证研究,也证明了组织知识创新可以显著影响企业能力成长这一基本假设。通过对已有知识创新模式进行评析,本文总结了知识创新模式的一般规律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遵循从基本理论到研究方法的逻辑思维,提出了组织知识创新模式的一般建构程序;对知识创新中的两个重要过程——知识扩散和知识增...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的总体研究框架
图 2-1 Nonaka 的 SECI 模型资料来源:Nonaka 等,1995I 模型有以下突出特点:①知识创新是一项团队工作,新的知识总,个人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对组织整体有价值的组织知识,这就在
技术企业组织知识创新模型(图 2-2)。芮明杰认为 SECI 知识模与创新,忽视了显性知识的共享,且缺乏对组织作为知识创新系。针对该缺陷,他引入动态知识价值链,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的知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可以简化为三个组成部分,即知识创新知识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企业知识结构分析[J]. 曹兴,向志恒.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8)
[2]基于技术形成机理的自主创新决策模型研究[J]. 李晏墅,李金生. 中国工业经济. 2007(06)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知识增长模型研究[J]. 和金生,罗正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6)
[4]动态知识观视野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李永红. 理论界. 2007(04)
[5]基于创新能力增长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J]. 胡珑瑛,张自立.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02)
[6]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J]. 何绍华,曾文武. 图书情报知识. 2007(02)
[7]学习、创新与核心能力:机制和路径[J]. 谢洪明,罗惠玲,王成,李新春. 经济研究. 2007(02)
[8]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本质初探[J]. 白瑶,和金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9]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知识流分析[J]. 王越,和金生.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03)
[10]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 魏江,刘锦. 管理工程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支持动态能力的企业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 蒋翠清.合肥工业大学 2007
[2]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D]. 王翔.复旦大学 2006
[3]组织学习视角:公司核心竞争力与组织学习方式相关性研究[D]. 王国荣.复旦大学 2006
[4]组织学习的原理、实施体系及评价研究[D]. 隋静.天津大学 2005
[5]组织内知识增长效率研究及实证分析[D]. 王越.天津大学 2005
[6]基于知识的企业成长研究[D]. 罗文军.复旦大学 2005
[7]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组织知识需求、获取与管理研究[D]. 袁静.天津大学 2005
[8]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D]. 王核成.浙江大学 2005
[9]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研究[D]. 熊德勇.天津大学 2004
[10]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刘璇华.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与工作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浙江省1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D]. 陈晔武.浙江大学 2004
[2]基于知识平台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D]. 周江华.浙江大学 2004
[3]基于动态知识观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 李永红.山西大学 2004
[4]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和模式研究[D]. 杜静.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01390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本文的总体研究框架
图 2-1 Nonaka 的 SECI 模型资料来源:Nonaka 等,1995I 模型有以下突出特点:①知识创新是一项团队工作,新的知识总,个人知识最终都要转化为对组织整体有价值的组织知识,这就在
技术企业组织知识创新模型(图 2-2)。芮明杰认为 SECI 知识模与创新,忽视了显性知识的共享,且缺乏对组织作为知识创新系。针对该缺陷,他引入动态知识价值链,提出了高技术企业的知高技术企业知识创新模型可以简化为三个组成部分,即知识创新知识库。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技术核心能力形成的企业知识结构分析[J]. 曹兴,向志恒.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8)
[2]基于技术形成机理的自主创新决策模型研究[J]. 李晏墅,李金生. 中国工业经济. 2007(06)
[3]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的知识增长模型研究[J]. 和金生,罗正清.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06)
[4]动态知识观视野下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李永红. 理论界. 2007(04)
[5]基于创新能力增长的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J]. 胡珑瑛,张自立.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7(02)
[6]基于组织学习的知识创新过程研究[J]. 何绍华,曾文武. 图书情报知识. 2007(02)
[7]学习、创新与核心能力:机制和路径[J]. 谢洪明,罗惠玲,王成,李新春. 经济研究. 2007(02)
[8]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知识本质初探[J]. 白瑶,和金生.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2)
[9]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知识流分析[J]. 王越,和金生.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5(03)
[10]基于协同技术学习的组织技术能力提升机理研究[J]. 魏江,刘锦. 管理工程学报. 2005(01)
博士论文
[1]支持动态能力的企业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 蒋翠清.合肥工业大学 2007
[2]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D]. 王翔.复旦大学 2006
[3]组织学习视角:公司核心竞争力与组织学习方式相关性研究[D]. 王国荣.复旦大学 2006
[4]组织学习的原理、实施体系及评价研究[D]. 隋静.天津大学 2005
[5]组织内知识增长效率研究及实证分析[D]. 王越.天津大学 2005
[6]基于知识的企业成长研究[D]. 罗文军.复旦大学 2005
[7]基于融知发酵模型的组织知识需求、获取与管理研究[D]. 袁静.天津大学 2005
[8]基于动态能力观的企业竞争力及其演化研究[D]. 王核成.浙江大学 2005
[9]基于知识发酵的组织核心能力研究[D]. 熊德勇.天津大学 2004
[10]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组织创新研究[D]. 刘璇华.暨南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企业知识创新过程与工作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浙江省1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分析[D]. 陈晔武.浙江大学 2004
[2]基于知识平台的企业技术能力增长机理研究[D]. 周江华.浙江大学 2004
[3]基于动态知识观的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 李永红.山西大学 2004
[4]基于知识整合的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机理和模式研究[D]. 杜静.浙江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4013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0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