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14 12:35
根据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似乎具有正向的相互促进关系。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环境与经济发展概念界定的模糊性,使得两者的相互关系和影响缺乏清晰的刻画,从而难以定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环境切入点。本文从资源环境、自然环境、人口环境、基础设施环境、科技环境和制度人文环境等六个方面构建并刻画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质量等三个方面构建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同时结合山东省1996-2016年间的历史数据,利用动态计量分析方法探讨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表明,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相互关系相对稳定;基于协整关系的误差修正模型及脉冲响应函数表明,山东经济发展符合负向修正机制,但山东经济发展只是自我加强,并未带动山东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应加快构建山东经济发展与山东发展环境良性互动模式:着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推进区域融合互动发展;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着力营造一流的发展环境。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二、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选择
(二)数据处理
三、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二)最优滞后阶与平稳性检验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四)误差修正模型
(五)Granger因果检验
(六)脉冲响应函数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J]. 齐亚伟,安锦. 生态经济. 2015(10)
[2]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J]. 单崇军. 财经界(学术版). 2015(11)
[3]区域环境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曹洪军,莎娜.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8)
[4]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J]. 赵可,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1)
[5]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方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丁辉侠.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7)
[6]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 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焦文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5)
[7]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分类与转型[J]. 徐华. 中国经济问题. 2003(02)
博士论文
[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案设计[D]. 庞敦之.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6167
【文章来源】:山东社会科学. 2020,(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
二、指标体系与数据处理
(一)指标选择
(二)数据处理
三、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二)最优滞后阶与平稳性检验
(三)Johansen协整检验
(四)误差修正模型
(五)Granger因果检验
(六)脉冲响应函数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环境约束下要素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联性研究[J]. 齐亚伟,安锦. 生态经济. 2015(10)
[2]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性[J]. 单崇军. 财经界(学术版). 2015(11)
[3]区域环境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基于山东省数据的实证分析[J]. 曹洪军,莎娜. 中国工业经济. 2011(08)
[4]城市建设用地、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关系的计量分析[J]. 赵可,张安录.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1(01)
[5]制度因素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地方数据的实证分析[J]. 丁辉侠.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0(07)
[6]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进展[J]. 李玉文,徐中民,王勇,焦文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5(05)
[7]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分类与转型[J]. 徐华. 中国经济问题. 2003(02)
博士论文
[1]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案设计[D]. 庞敦之.中国海洋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361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36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