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规划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05:54
住房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既有商品属性,也有社会保障属性。随着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城镇居民的居住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居住水平不断提高。但仍然存在相当数量的城镇家庭面临着无房、危房、拥挤、共用等居住问题,需要政府给予扶助和保障。本文将城镇住房保障的对象界定为居住弱势群体,即现状居住水平不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又无法通过市场途径改善居住状况的群体。通过分析居住弱势群体的构成、居住现状与特征,提出城市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目标为:实现人人享有适当住房的社会权利;完善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实现社会融合。城市更新是推动居住弱势群体聚居区居住条件改善的重要外力作用。本文回顾了我国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城市更新对居住弱势群体的影响,指出被动外迁是对居住弱势群体权益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并在对新的宏观政策环境下城市更新发展趋势判断的基础上,提出在城市更新中居住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措施建议。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居住弱势群体获得政府救助来改善住房条件的主要途径。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住房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我国国情实际,提出保障性住...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烟袋斜街片区生活设施分类图
民来承担具体的改善工作。在改善住房的过程中,居民必须遵守相关政策和历史保护规划,对房屋的外观进行保护、整饰和修缮,满足历史风貌保护的各项要求。在此前提下,居民应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居住要求,进行住房内部的改善.3)社区组织和规划师的角色由于个人的参与通常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时难以形成参与者相互合作的良好局面,而包括社区委员会、住房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社区组织,是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平台,也是促进和保证有效社区参与地重要手段。社区组织应将居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行动,这不仅可以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使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也可以通过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增加信任、建立社会网络和重新认识共同利益来加强他们的社会资本。同时社区组织可以代表居民与政府进行洽商,以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并从社区外部获得更多的资源。
圈4一 2:1997一2005年经济适用房投资完成额占住宅总投资完成额比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X)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图4一3:1,97一20书年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占住宅总开工面积比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圈4一4:1997一20国客统计局沁4年经甘济适用房实际销售额占住宅总销仓额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学研究[J]. 杨上广,王春兰. 社会. 2006(06)
[2]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研究[J]. 张岸,齐清文. 南方人口. 2006(03)
[3]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及其可行性分析[J]. 田野,栗德祥,毕向阳. 建筑学报. 2006(04)
[4]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魏立华,闫小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01)
[5]城市“贫困聚居”现象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以北京市为例[J]. 张高攀. 城市规划. 2006(01)
[6]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J]. 李晓蕴,朱传耿. 城市发展研究. 2005(05)
[7]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J]. 崔桂芳,关胜学.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03)
[8]住房保障政策与模式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褚超孚. 中国房地产. 2005(06)
[9]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 侯敏,张延丽. 城市. 2005(03)
[10]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J]. 冯书泉. 人民论坛. 2005(02)
本文编号:3479292
【文章来源】: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22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烟袋斜街片区生活设施分类图
民来承担具体的改善工作。在改善住房的过程中,居民必须遵守相关政策和历史保护规划,对房屋的外观进行保护、整饰和修缮,满足历史风貌保护的各项要求。在此前提下,居民应获得更多的选择权和决定权,根据自己的经济条件和居住要求,进行住房内部的改善.3)社区组织和规划师的角色由于个人的参与通常都是非常有限的,同时难以形成参与者相互合作的良好局面,而包括社区委员会、住房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社区组织,是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沟通平台,也是促进和保证有效社区参与地重要手段。社区组织应将居民组织起来进行集体行动,这不仅可以建立通畅的信息渠道,使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得到更加有效的贯彻和执行;也可以通过增强居民之间的联系、增加信任、建立社会网络和重新认识共同利益来加强他们的社会资本。同时社区组织可以代表居民与政府进行洽商,以改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并从社区外部获得更多的资源。
圈4一 2:1997一2005年经济适用房投资完成额占住宅总投资完成额比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2(X)6.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图4一3:1,97一20书年经济适用房新开工面积占住宅总开工面积比例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统计年鉴2005.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圈4一4:1997一20国客统计局沁4年经甘济适用房实际销售额占住宅总销仓额比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上海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学研究[J]. 杨上广,王春兰. 社会. 2006(06)
[2]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与社会空间结构研究[J]. 张岸,齐清文. 南方人口. 2006(03)
[3]不同阶层居民混合居住及其可行性分析[J]. 田野,栗德祥,毕向阳. 建筑学报. 2006(04)
[4]转型期中国城市社会空间演进动力及其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魏立华,闫小培.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6(01)
[5]城市“贫困聚居”现象分析及其对策探讨——以北京市为例[J]. 张高攀. 城市规划. 2006(01)
[6]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J]. 李晓蕴,朱传耿. 城市发展研究. 2005(05)
[7]完善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思考[J]. 崔桂芳,关胜学. 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5(03)
[8]住房保障政策与模式的国际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 褚超孚. 中国房地产. 2005(06)
[9]北京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J]. 侯敏,张延丽. 城市. 2005(03)
[10]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注弱势群体[J]. 冯书泉. 人民论坛. 2005(02)
本文编号:34792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79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