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用工催生我国人力资源供给新常态——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用工结构变革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6 00:04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为了缓解行业之间冷热不均的用工现象,企业纷纷试水共享用工。共享用工实现了人力过剩企业、人力紧缺企业和共享员工三方共赢。文章运用调查法研究了目前共享用工兴起的背景,运用数量研究法对企业运用共享员工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疫情将使共享用工成为未来我国人力资源供给新常态,其契机主要表现为:我国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用人缺口较大;生态环境的逐渐成熟;我国灵活用工市场成长空间还很大;劳动者更愿意选择灵活自由的工作方式。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 2020,(0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疫情对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
虽然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是不同行业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餐饮业、零售业等传统企业门可罗雀陷入寒冬,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餐饮业在春节七天内的损失金额可能达到5000亿元。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外卖等新零售商超平台的线上订单量激增,导致供应链中分拣、配送等环节面临着人力紧缺等问题,出现了“用工荒”。用工供需不均衡为传统企业与新经济企业合作、共渡难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和西贝餐饮的合作。西贝的两万多名员工因为疫情而在家待业,导致西贝月亏损约1.5亿,如果疫情不能很快得到控制,西贝将面临倒闭的风险。相比之下,盒马生鲜却因为人们对生鲜产品上门配送需求的增加而面临人员缺口。于是,盒马鲜生邀请西贝等餐饮企业员工“临时”到盒马上班。由此可以看到共享用工模式已经在本次疫情中启动并呈现出新特点,具体表现为由线上零售业向制造业、物流行业的扩展,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三线城市的发展。所谓共享用工是指两个以上雇主在同一期限内同时共用一个或一类人,它与共享经济无关,属于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共享员工并非是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才诞生的新鲜事物,它是灵活用工方式的一种。比如,以往同行之间淡旺季互补“借员工”就属于共享用工。每年10月份到次年1月份,不少玩具企业就会把员工出借给年底旺季的食品企业,以往的共享员工属于小规模,但疫情期间的规模更大、跨行尝试更多。新经济企业联手传统企业形成了更强的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将探索出一种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大数据时代下加油站共享用工模式[J]. 胡秀娣. 财会学习. 2019(28)
[2]经济盛宴下的共享用工[J]. 白永亮. 人力资源. 2017(10)
本文编号:3478768
【文章来源】:当代经济. 2020,(09)
【文章页数】:3 页
【部分图文】:
疫情对中小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
虽然都受到新冠疫情影响,但是不同行业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景象。餐饮业、零售业等传统企业门可罗雀陷入寒冬,据恒大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报告显示,餐饮业在春节七天内的损失金额可能达到5000亿元。与此同时,生鲜电商、外卖等新零售商超平台的线上订单量激增,导致供应链中分拣、配送等环节面临着人力紧缺等问题,出现了“用工荒”。用工供需不均衡为传统企业与新经济企业合作、共渡难关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比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和西贝餐饮的合作。西贝的两万多名员工因为疫情而在家待业,导致西贝月亏损约1.5亿,如果疫情不能很快得到控制,西贝将面临倒闭的风险。相比之下,盒马生鲜却因为人们对生鲜产品上门配送需求的增加而面临人员缺口。于是,盒马鲜生邀请西贝等餐饮企业员工“临时”到盒马上班。由此可以看到共享用工模式已经在本次疫情中启动并呈现出新特点,具体表现为由线上零售业向制造业、物流行业的扩展,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城市再到三线城市的发展。所谓共享用工是指两个以上雇主在同一期限内同时共用一个或一类人,它与共享经济无关,属于人力资源配置问题。实际上,共享员工并非是此次新冠疫情期间才诞生的新鲜事物,它是灵活用工方式的一种。比如,以往同行之间淡旺季互补“借员工”就属于共享用工。每年10月份到次年1月份,不少玩具企业就会把员工出借给年底旺季的食品企业,以往的共享员工属于小规模,但疫情期间的规模更大、跨行尝试更多。新经济企业联手传统企业形成了更强的传统与创新的融合,而这种融合将探索出一种抵御不确定性冲击的商业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浅谈大数据时代下加油站共享用工模式[J]. 胡秀娣. 财会学习. 2019(28)
[2]经济盛宴下的共享用工[J]. 白永亮. 人力资源. 2017(10)
本文编号:34787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478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