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7:10
主体功能区的规划与建设和综合交通运输的统筹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主体功能区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立足于每一个区域的实际情况和资源环境等方面的优势,统筹谋划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大量积压产能,以免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的日益恶化。这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道路的需要,是统筹协调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转方式、调结构、保质量、增效益,使经济发展走向中高端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西方国家国土空间规划等理论研究为我国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目标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探索性地进行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的预期效果。这种实践上的突破与发展将会大大丰富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理论研究。理论上的丰富完善又将会更加有力地促进我国主体功能区在实践层面上的发展。形成理论与实践交互推进的演化规律,使我国的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建设沿着这一规律的发展轨迹逐步走向稳定、科学的发展道路。主体功能区在统筹规划布局以后,怎样发挥各个主体功能区的主体功能?怎么使各个主体功能区在充分发展区域经济的同时,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合力,...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主体功能区发展动力机制??Figure3-1?The?Development?Dynamic?Mechanism?of?the?Main?Functional?Areas??
(2)综合交通运输对主体功能区经济活动的强化效应??“强化效应”简单地来讲,一般是指互相影响的双方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促??进及另一方所产生的对于相对方的依赖,而且随着客观情况的不断发展,这种促??进和依赖的程度越来越明显地加深。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任何相互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都必然深刻反映并遵循这一规律。综合交通运输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发展也必然受这一科学规律的支配,对主体功能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综??交通运输也必须遵循国家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适应其目的,促进其发??,聚集人力资源规模化分布。经济相对集中布局,走空间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交通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综合交通运输将会是主体功能区空间集约化发展重??影响因素。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完善,会带来??体功能区之间运输成本的不断下降,从而直接减少了各主体功能区之间因生产??素的流动配置所产生的费用,反而大大提高物质要素流通的便利程度。综合交??运输成本的降低会使得各个主体功能区的经济活动获得相对较为明显的竞争??势,为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区位选择的优势。使得主体功能区的??
运输对平均生产成本和平均供货成本的影响,便可梳理归纳出综合交通运输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进而得出综合交通运输与主体功能区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大家已经熟知,随着综合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完善,主体功能区之间物质要素的??流动成本会不断下降,不但强化了主体功能区的区位优势,还促进了生产要素向??区位较佳的区域流动聚集,使之向着集约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会减少企业产品的平均供货成本,表现为平均生产成本曲线随着产品产出??的增加而下降。规模经济的形成发展使产品的供给大量增加,这就直接增加了或??相当于延展了主体功能区之间的运输距离,增加了平均运输成本,其曲线呈现出??随产出增长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平均生产成本最低点是企业生产的最优规模,在??综合交通运输水平没有提高以前,平均供货成本曲线的最低点G便是规模经济??的最优规模,超过此规模便形成典型的规模不经济。在综合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革新以后,平均运输成本的下降使得最优规模经济的产量a得到提升,并且生??产的平均成本相对前面而有所下降,规避了规模不经济的发生,从而更加强化了??规模经济效应。综合交通运输与企业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城乡统筹的公路交通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 唐常春,樊杰. 经济地理. 2014(08)
[2]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研究[J]. 刘春梅. 现代商业. 2013(09)
[3]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J]. 陆大道,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3)
[4]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综合交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J]. 孙启鹏. 生产力研究. 2010(10)
[5]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J]. 石刚.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3)
[6]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刘桂文.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7]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系统相关性与协调性定量评价[J]. 余沛,杜文,池茂儒.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02)
[8]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J]. 游鹏飞,牟瑞芳.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10)
[9]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评价研究[J]. 何玉宏,曹旭平.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10]2008年中国综合交通结构分析[J]. 毛保华,孙全欣,陈绍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01)
博士论文
[1]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研究[D]. 韩德军.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张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D]. 王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2]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松原市发展对策研究[D]. 张景山.吉林大学 2009
[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分析[D]. 张茜.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基于PSO的主体功能区区域划分的应用研究[D]. 王尤玮.吉林大学 2009
[5]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吴开慧.贵州师范大学 2009
[6]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 陈吕帅.西南大学 2009
[7]福州市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 张继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D]. 李柱甫.西南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7777
【文章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6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图3-1主体功能区发展动力机制??Figure3-1?The?Development?Dynamic?Mechanism?of?the?Main?Functional?Areas??
(2)综合交通运输对主体功能区经济活动的强化效应??“强化效应”简单地来讲,一般是指互相影响的双方其中一方对另一方的促??进及另一方所产生的对于相对方的依赖,而且随着客观情况的不断发展,这种促??进和依赖的程度越来越明显地加深。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任何相互影??响双方关系的发展都必然深刻反映并遵循这一规律。综合交通运输与主体功能区??的关系发展也必然受这一科学规律的支配,对主体功能区产生深刻的影响。但综??交通运输也必须遵循国家进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适应其目的,促进其发??,聚集人力资源规模化分布。经济相对集中布局,走空间集约利用的发展道路,??交通经济学角度出发分析,综合交通运输将会是主体功能区空间集约化发展重??影响因素。综合交通运输结构的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方式的不断完善,会带来??体功能区之间运输成本的不断下降,从而直接减少了各主体功能区之间因生产??素的流动配置所产生的费用,反而大大提高物质要素流通的便利程度。综合交??运输成本的降低会使得各个主体功能区的经济活动获得相对较为明显的竞争??势,为产业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区位选择的优势。使得主体功能区的??
运输对平均生产成本和平均供货成本的影响,便可梳理归纳出综合交通运输对企??业生产成本的影响,进而得出综合交通运输与主体功能区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大家已经熟知,随着综合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完善,主体功能区之间物质要素的??流动成本会不断下降,不但强化了主体功能区的区位优势,还促进了生产要素向??区位较佳的区域流动聚集,使之向着集约规模经济的方向发展。规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会减少企业产品的平均供货成本,表现为平均生产成本曲线随着产品产出??的增加而下降。规模经济的形成发展使产品的供给大量增加,这就直接增加了或??相当于延展了主体功能区之间的运输距离,增加了平均运输成本,其曲线呈现出??随产出增长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平均生产成本最低点是企业生产的最优规模,在??综合交通运输水平没有提高以前,平均供货成本曲线的最低点G便是规模经济??的最优规模,超过此规模便形成典型的规模不经济。在综合交通运输工具和方式??革新以后,平均运输成本的下降使得最优规模经济的产量a得到提升,并且生??产的平均成本相对前面而有所下降,规避了规模不经济的发生,从而更加强化了??规模经济效应。综合交通运输与企业规模经济之间的关系如图3-3所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城乡统筹的公路交通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以长株潭为例[J]. 唐常春,樊杰. 经济地理. 2014(08)
[2]我国综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研究[J]. 刘春梅. 现代商业. 2013(09)
[3]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兴起与作用[J]. 陆大道,樊杰.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2(03)
[4]推进主体功能区形成的综合交通结构优化对策研究[J]. 孙启鹏. 生产力研究. 2010(10)
[5]我国主体功能区的划分与评价——基于承载力视角[J]. 石刚. 城市发展研究. 2010(03)
[6]主体功能区建设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刘桂文.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2)
[7]铁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系统相关性与协调性定量评价[J]. 余沛,杜文,池茂儒.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0(02)
[8]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J]. 游鹏飞,牟瑞芳.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9(10)
[9]江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评价研究[J]. 何玉宏,曹旭平.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1)
[10]2008年中国综合交通结构分析[J]. 毛保华,孙全欣,陈绍宽.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9(01)
博士论文
[1]基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欠发达地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研究[D]. 韩德军.中国农业大学 2014
[2]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研究[D]. 张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分研究[D]. 王丽.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0
[2]基于主体功能区视角的松原市发展对策研究[D]. 张景山.吉林大学 2009
[3]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分析[D]. 张茜.大连理工大学 2009
[4]基于PSO的主体功能区区域划分的应用研究[D]. 王尤玮.吉林大学 2009
[5]贵州省主体功能区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吴开慧.贵州师范大学 2009
[6]成渝经济区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 陈吕帅.西南大学 2009
[7]福州市主体功能区划研究[D]. 张继红.福建师范大学 2008
[8]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研究[D]. 李柱甫.西南交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077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07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