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14:57
  随着人口高峰、工业化高峰和城镇化高峰的到来,我国土地资源的供需矛盾愈加尖锐。另一方面,土地利用效率低、不合理等问题却十分普遍。这严重制约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土地集约利用,改变土地资源低效、粗放利用状况,具有很强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的理论、实践指导意义。本文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以提高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为研究目的,在对国内外研究现状、可持续发展及土地资源利用等相关理论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对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系统的目标、特征及系统结构进行了分析。然后基于信息熵理论构建了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考虑,构建土地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分析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并借助C-D生产函数构建建设用地需求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从土地利用战略、规划管理及制度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加强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建议和措施。最后,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对滨海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土地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指出了土地集约利用的问题,然后对滨海新区2010年的土地需求进行预测,说明了滨海新区未来土地需求存在的缺口,最后提出了滨海新区土地集约利用政策措施。本文主要创新点如下... 

【文章来源】:天津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基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研究


本文的技术路线图

系统结构图,系统结构图,复杂巨系统,生存发展


通过对系统结构的分析可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的结构和相互关系(如图3-2)所示。资源利用生存发展环境图 3-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结构图资料来源: 渠丽萍, 韩润仙. 2007.土地利用是人与自然、环境交互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不同的利用方式和利用强度组成的一个系统。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则是城市人口、自然资源、社会与经济子系统耦合而成的空间交互影响的复杂巨系统。随着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滨海新区


地开发利用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的重要指标,城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的提高必须以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为前提。图7-3 滨海新区区域规划图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出发,依据指标选取的系统性、相关性、前瞻性、可比性、动态性以及可获取性等原则,设计城市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并构建城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分析及调控研究[J]. 渠丽萍,韩润仙.  生态经济. 2007(03)
[2]2003年天津市生态足迹分析[J]. 刘勇,陶建华.  安徽农业科学. 2007(07)
[3]北京市生态足迹变化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J]. 张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4)
[4]土地集约利用的规划探索与实践——以佛山市一环沿线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J]. 李汉飞.  规划师. 2006(06)
[5]重庆市都市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现状评价与分析[J]. 李霞,刘秀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4)
[6]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J]. 张丽君.  国土资源情报. 2005(09)
[7]旅游生态足迹:测度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方法[J]. 杨桂华,李鹏.  生态学报. 2005(06)
[8]建设用地需求预测的理论与方法——以江苏省为例[J]. 姜海,曲福田.  中国土地科学. 2005(02)
[9]深圳市土地供给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J]. 王爱民,刘加林,尹向东.  热带地理. 2005(01)
[10]中国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分析[J]. 张富刚,郝晋珉,姜广辉,丁忠义,李新波,李涛.  中国土地科学. 2005(01)

博士论文
[1]中国土地资源配置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关涛.东北农业大学 2002
[2]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学分析[D]. 石晓平.南京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江苏省不同经济增长阶段农地非农化实证研究[D]. 许德林.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5075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075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9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