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及其价值分配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1 07:50
住宅产业的生态化发展不仅需要产业链内各个主体的密切协作、良性循环、平稳创造价值,更要懂得合理分配价值、共享产业价值。而当前住宅产业缺乏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产业链之间的依存度和成熟度偏低,产业价值分配不合理等问题严重制约着住宅产业的发展。围绕这些问题,本文站在产业管理部门的视角,从住宅产业层面入手,在深入剖析住宅产业价值链发展及其价值分配现状的基础上,创建住宅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应用自组织理论揭示住宅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的作用机理及价值运行机制,进而深入挖掘住宅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的价值增值,探索住宅产业生态价值链系统的价值分配问题,从而为住宅产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路径。通过系统的探索与研究,本文的创新性成果包括:(1)梳理当前国内外典型住宅产业价值链系统结构,测算并揭示当前我国住宅产业价值分配的不合理性。具体内容包括:基于产业价值链理论,分析住宅产业价值链的现有构成;归纳总结及对比分析香港、美国的住宅产业价值链系统以及我国当前存在的“基本社会化”、“部分社会化”、“高度社会化”等三种住宅产业价值链模式,并从产业价值链系统本土化、构建战略联盟合作方式、制定合理价值分配模...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香港住宅产业价值链系统示意图
模式更加相对成熟,企业利润也更加稳定,系统性风险大幅降低。住宅开发的“美国模式”价值链的特点之一便是高度的专业化细分,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更专注于整个价值链过程中的某一专业过程,特点之二是发达的不动产金融市场促使价值链每一阶段的筹融资安排多样化和资金快速的流动性,保证房地产行业整体风险分散化[54],具体见图 2.2。
图 2.4 碧桂园住宅开发价值链示意图(2)绿地集团的“部分社会化”住宅价值链开发模式在当前我国住宅市场处于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自我调节“看不见的手”共同调节下的市场发展阶段,“部分社会化”模式应该说是当前我国住宅产业最主要的开发模式。绿地集团创立于 1992 年,始终坚持“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宗旨,并通过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发展,已形成目前“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产业布局[58],具体包括各地房地产事业部、绿地建设集团、绿地商业集团、绿地能源集团、绿地汽车服务集团和绿地物业集团等产业集团,具体见图 2.5 所示。其中的房地产事业部负责住宅项目的土地获取,项目策划、项目管理及品牌推广等工作;绿地的金融控股集团能够为住宅开发提供更广阔的投融资渠道,实现全球资源整合;绿地建设集团具有国家建设部认定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炉窑工程专业承包、冶炼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践行低碳建筑 实现绿色转变——我们在路上[J]. 低碳世界. 2012(10)
[2]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超循环理论观[J]. 李慧迎. 中国电化教育. 2011(10)
[3]房地产业生态化及其在我国的实现[J]. 李德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4]房地产产业生态及其竞争战略选择[J]. 胡挺. 中国房地产. 2011(10)
[5]从生态价值链思考企业的发展模式[J]. 戴宪法. 中国邮政. 2011(01)
[6]全装修住宅建设思考[J]. 吴凯波. 住宅产业. 2010(08)
[7]对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 王之文.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8]香港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总结[J]. 刘少瑜,苟中华,张智栋. 建筑学报. 2009(11)
[9]住宅产业循环经济[J]. 刘美霞,武洁青,刘洪娥.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10)
[10]循环经济价值链模型及绩效评价[J]. 赵春雨. 商业研究. 2009(10)
博士论文
[1]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 羊卫辉.暨南大学 2010
[2]基于区域差异的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研究[D]. 左晓利.南开大学 2010
[3]基于顾客价值的房地产价值链及价值创造研究[D]. 冯梓洋.吉林大学 2009
[4]电信产业价值链主体的合作竞争机制研究[D]. 范云翠.吉林大学 2009
[5]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D]. 李海莉.吉林大学 2009
[6]基于协同效应的并购目标企业选择研究[D]. 肖振红.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7]房地产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 孙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8]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 孟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9]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黑龙江省城市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 才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10]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D]. 胡沈健.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D]. 颜歆.重庆大学 2010
[2]万科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周庆竑.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房地产业生态系统及其健康评价体系研究[D]. 倪蓁.西南大学 2010
[4]基于CWM的住宅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张晓楠.大连理工大学 2009
[5]长春市房地产业生态环境研究[D]. 王俊.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中国住宅产业化面临的障碍性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 潘璐.重庆大学 2008
[7]城市居住区湖景生态价值研究[D]. 吴冬梅.南京农业大学 2008
[8]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标准化战略研究[D]. 张川.湖南大学 2007
[9]房地产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 乔凤羽.北京交通大学 2007
[10]基于超循环理论的组织学习研究[D]. 于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61938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8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香港住宅产业价值链系统示意图
模式更加相对成熟,企业利润也更加稳定,系统性风险大幅降低。住宅开发的“美国模式”价值链的特点之一便是高度的专业化细分,价值链上的各个节点企业更专注于整个价值链过程中的某一专业过程,特点之二是发达的不动产金融市场促使价值链每一阶段的筹融资安排多样化和资金快速的流动性,保证房地产行业整体风险分散化[54],具体见图 2.2。
图 2.4 碧桂园住宅开发价值链示意图(2)绿地集团的“部分社会化”住宅价值链开发模式在当前我国住宅市场处于政府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自我调节“看不见的手”共同调节下的市场发展阶段,“部分社会化”模式应该说是当前我国住宅产业最主要的开发模式。绿地集团创立于 1992 年,始终坚持“绿地,让生活更美好”的企业宗旨,并通过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举发展,已形成目前“房地产主业突出,能源、金融等相关产业并举发展”的产业布局[58],具体包括各地房地产事业部、绿地建设集团、绿地商业集团、绿地能源集团、绿地汽车服务集团和绿地物业集团等产业集团,具体见图 2.5 所示。其中的房地产事业部负责住宅项目的土地获取,项目策划、项目管理及品牌推广等工作;绿地的金融控股集团能够为住宅开发提供更广阔的投融资渠道,实现全球资源整合;绿地建设集团具有国家建设部认定的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炉窑工程专业承包、冶炼工程施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践行低碳建筑 实现绿色转变——我们在路上[J]. 低碳世界. 2012(10)
[2]构建虚拟学习社区的超循环理论观[J]. 李慧迎. 中国电化教育. 2011(10)
[3]房地产业生态化及其在我国的实现[J]. 李德智.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04)
[4]房地产产业生态及其竞争战略选择[J]. 胡挺. 中国房地产. 2011(10)
[5]从生态价值链思考企业的发展模式[J]. 戴宪法. 中国邮政. 2011(01)
[6]全装修住宅建设思考[J]. 吴凯波. 住宅产业. 2010(08)
[7]对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思考[J]. 王之文.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3)
[8]香港绿色建筑发展经验总结[J]. 刘少瑜,苟中华,张智栋. 建筑学报. 2009(11)
[9]住宅产业循环经济[J]. 刘美霞,武洁青,刘洪娥.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10)
[10]循环经济价值链模型及绩效评价[J]. 赵春雨. 商业研究. 2009(10)
博士论文
[1]商业地产中地产与零售企业间的协同效应研究[D]. 羊卫辉.暨南大学 2010
[2]基于区域差异的产业生态化路径选择研究[D]. 左晓利.南开大学 2010
[3]基于顾客价值的房地产价值链及价值创造研究[D]. 冯梓洋.吉林大学 2009
[4]电信产业价值链主体的合作竞争机制研究[D]. 范云翠.吉林大学 2009
[5]基于客户价值的移动商务价值网价值促生机制研究[D]. 李海莉.吉林大学 2009
[6]基于协同效应的并购目标企业选择研究[D]. 肖振红.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7]房地产企业核心能力研究[D]. 孙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8]战略联盟竞争优势获取的协同机制研究[D]. 孟琦.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9]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黑龙江省城市系统演化发展研究[D]. 才华.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6
[10]住宅装修产业化模式研究[D]. 胡沈健.同济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推进我国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策略研究[D]. 颜歆.重庆大学 2010
[2]万科集团发展战略研究[D]. 周庆竑.北京交通大学 2010
[3]房地产业生态系统及其健康评价体系研究[D]. 倪蓁.西南大学 2010
[4]基于CWM的住宅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 张晓楠.大连理工大学 2009
[5]长春市房地产业生态环境研究[D]. 王俊.东北师范大学 2009
[6]中国住宅产业化面临的障碍性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D]. 潘璐.重庆大学 2008
[7]城市居住区湖景生态价值研究[D]. 吴冬梅.南京农业大学 2008
[8]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标准化战略研究[D]. 张川.湖南大学 2007
[9]房地产业供应链管理研究[D]. 乔凤羽.北京交通大学 2007
[10]基于超循环理论的组织学习研究[D]. 于华.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619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61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