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比较视角下的产出缺口测算
发布时间:2022-01-01 08:36
不同模型测算的产出缺口具有一定差异性。文章在对产出缺口典型的测算模型进行比较的基础上,利用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测算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并进行比较,发现并无显著性差异。利用简单平均对两种方法的测算结果进行汇总,得到1978—2016年中国产出缺口测量值。分析产出缺口的特征发现:产出缺口的阶段性变化与资源配置方式具有显著相关性;影响产出缺口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稳健性、劳动和资本的变化、金融因素等。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20,36(1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中,Trend表示原始产出GDP时间序列的趋势组成成分,即分解原数据得出的潜在产出序列,Cycle表示原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18期·总第558期经济实证动要素份额,用总额数据除以相应的GDP数值即可。将劳动、资本及其相应的要素份额、实际产出代入生产函数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对其进行HP滤波处理,使用参数为6.25,得到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将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就业和资本及其相应的要素份额代入生产函数得出潜在产出,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实际产出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900000800000700000600000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0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图3生产函数法的测算结果从图3可见,由生产函数法测算产出缺口值也具有两阶段特征。第一个阶段为1978—2002年。这个阶段的产出缺口绝对值在0附近,产出波动率较校这一段时间属于计划配置资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阶段,所以要素配置效率总体上不高。从波动特征分析,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更容易接近,但在应付临时经济状况时,没有市场调节的灵活。第二个阶段为2003—2016年,该阶段的产出缺口有时大于零,有时小于零,且波动幅度较大。这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相关制度也比较完善,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不确定性程度增加,相应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主要根据相关的经济形式与目标做灵活调整。这种产出缺口对经济增长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总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化前提下,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2典型模型测算结果比较2.1测算结果的阶段性趋势比较为了更有效
阶段为2003—2016年,该阶段的产出缺口有时大于零,有时小于零,且波动幅度较大。这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相关制度也比较完善,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不确定性程度增加,相应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主要根据相关的经济形式与目标做灵活调整。这种产出缺口对经济增长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总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化前提下,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2典型模型测算结果比较2.1测算结果的阶段性趋势比较为了更有效地对产出缺口测算有效估计,本文对HP滤波法与生产函数法得出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行归纳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实际产出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生产函数法的产出缺口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hp滤波法的潜在产出HP滤波的产出缺口图4HP滤波法与生产函数法的测算结果从图4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得到的产出缺口波动趋势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其中在1978—2001年较为一致,在2002—2010年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看,在2001—2010年,两种方法产出缺口比例曲线的波动幅度偏差相对较大。在1978—1989年实际产出增长率与两条产出缺口比例曲线的波动方向一致,以一定幅度上下波动;在1990—1996年表现出波动方向的差异,实际产出增长率在1990—1994年高速上升达到36.34%,两条产出缺口比例曲线表现出连续下降趋势并跨越零值,HP滤波法在1992年产出缺口为负达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增长跨越[J]. 刘伟,范欣. 管理世界. 2019(01)
[2]新常态下潜在产出测算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谢攀,刘子扣. 统计与决策. 2019(01)
[3]基于金融中性潜在产出模型的中国增长潜力研究[J]. 徐徕. 工业技术经济. 2018(10)
[4]中国金融周期波动的产出缺口效应阐释与风险分析[J]. 陈守东,孙彦林. 金融论坛. 2018(07)
[5]央行偏好识别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检验——基于不同产出缺口的实证研究[J]. 张小宇,刘金全.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6)
[6]金融因素对我国产出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J]. 何启志,谭东洋. 统计与决策. 2018(08)
[7]中国通胀预期测度及时变系数的菲利普斯曲线[J]. 何启志,姚梦雨. 管理世界. 2017(05)
[8]基于GRNN算法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估算模型[J]. 张强劲,陈忠华. 重庆大学学报. 2016(06)
[9]金融危机后产出缺口理论的回顾、反思与最新进展[J]. 刘元春,杨丹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2)
[10]中国区域R&D资本存量的再估算:1998-2012[J]. 陈宇峰,朱荣军. 科学学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562009
【文章来源】:统计与决策. 2020,36(1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中,Trend表示原始产出GDP时间序列的趋势组成成分,即分解原数据得出的潜在产出序列,Cycle表示原
统计与决策2020年第18期·总第558期经济实证动要素份额,用总额数据除以相应的GDP数值即可。将劳动、资本及其相应的要素份额、实际产出代入生产函数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对其进行HP滤波处理,使用参数为6.25,得到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将趋势全要素生产率、潜在就业和资本及其相应的要素份额代入生产函数得出潜在产出,具体结果如图3所示。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实际产出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9000008000007000006000005000004000003000002000001000000潜在产出产出缺口图3生产函数法的测算结果从图3可见,由生产函数法测算产出缺口值也具有两阶段特征。第一个阶段为1978—2002年。这个阶段的产出缺口绝对值在0附近,产出波动率较校这一段时间属于计划配置资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阶段,所以要素配置效率总体上不高。从波动特征分析,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更容易接近,但在应付临时经济状况时,没有市场调节的灵活。第二个阶段为2003—2016年,该阶段的产出缺口有时大于零,有时小于零,且波动幅度较大。这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相关制度也比较完善,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不确定性程度增加,相应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主要根据相关的经济形式与目标做灵活调整。这种产出缺口对经济增长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总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化前提下,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2典型模型测算结果比较2.1测算结果的阶段性趋势比较为了更有效
阶段为2003—2016年,该阶段的产出缺口有时大于零,有时小于零,且波动幅度较大。这个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起来,相关制度也比较完善,因为市场经济体制使得不确定性程度增加,相应地在宏观经济政策上主要根据相关的经济形式与目标做灵活调整。这种产出缺口对经济增长质量有一定影响,但总的全要素生产率在市场化前提下,全要素生产率有所提升。2典型模型测算结果比较2.1测算结果的阶段性趋势比较为了更有效地对产出缺口测算有效估计,本文对HP滤波法与生产函数法得出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进行归纳对比,结果如图4所示。10000008000006000004000002000000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实际产出生产函数法的潜在产出生产函数法的产出缺口800006000040000200000-20000-40000-60000hp滤波法的潜在产出HP滤波的产出缺口图4HP滤波法与生产函数法的测算结果从图4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HP滤波法和生产函数法)得到的产出缺口波动趋势在不同阶段具有差异性;其中在1978—2001年较为一致,在2002—2010年存在一定差异。具体来看,在2001—2010年,两种方法产出缺口比例曲线的波动幅度偏差相对较大。在1978—1989年实际产出增长率与两条产出缺口比例曲线的波动方向一致,以一定幅度上下波动;在1990—1996年表现出波动方向的差异,实际产出增长率在1990—1994年高速上升达到36.34%,两条产出缺口比例曲线表现出连续下降趋势并跨越零值,HP滤波法在1992年产出缺口为负达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增长跨越[J]. 刘伟,范欣. 管理世界. 2019(01)
[2]新常态下潜在产出测算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谢攀,刘子扣. 统计与决策. 2019(01)
[3]基于金融中性潜在产出模型的中国增长潜力研究[J]. 徐徕. 工业技术经济. 2018(10)
[4]中国金融周期波动的产出缺口效应阐释与风险分析[J]. 陈守东,孙彦林. 金融论坛. 2018(07)
[5]央行偏好识别与货币政策调控模式检验——基于不同产出缺口的实证研究[J]. 张小宇,刘金全. 国际金融研究. 2018(06)
[6]金融因素对我国产出缺口影响的实证检验[J]. 何启志,谭东洋. 统计与决策. 2018(08)
[7]中国通胀预期测度及时变系数的菲利普斯曲线[J]. 何启志,姚梦雨. 管理世界. 2017(05)
[8]基于GRNN算法的潜在产出与产出缺口估算模型[J]. 张强劲,陈忠华. 重庆大学学报. 2016(06)
[9]金融危机后产出缺口理论的回顾、反思与最新进展[J]. 刘元春,杨丹丹.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16(02)
[10]中国区域R&D资本存量的再估算:1998-2012[J]. 陈宇峰,朱荣军. 科学学研究. 2016(01)
本文编号:3562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562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