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熵理论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研究
发布时间:2023-06-04 01:36
西部地区城市化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是对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具体贯彻落实,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 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的研究刚刚起步,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 已有的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研究,在我国城市化及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些研究中,大多是从封闭、静态的线性方式来进行研究分析的,偏重于采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将城市化过程这一复杂性、时变性、多维性、非线性系统还原归结为简单经济行为加以解释;或侧重于采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注重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研究。由于城市化系统涉及诸多方面的影响要素,是一个不断地与外界环境发生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动态交换的、开放的,且各种因素彼此渗透与互相制约的非线性、非平衡的耗散结构动力系统。显然,已有的从封闭、静态的线性方式进行城市化研究的做法显然是不充分的,不能有效提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所以用这些理论解决政策制定中的一些问题是不...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六) 基于熵理论的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具体内容
第二章 我国西部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
(一)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历史阶段分析
(二)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
(三)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本概念与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二) 城市化的类型
(三) 城市化的特点
(四) 国内外城市化基础理论
(五) 熵理论基础
(六)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理论基础
(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熵变理论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一) 城市化动力机制概述
1、城市化动力机制国外研究现状
2、城市化动力机制国内研究现状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耗散结构特征
1、耗散结构理论
2、熵变模型
3、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内能流与外能流
4、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
(三) 基于熵变理论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
1、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动力引擎
2、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主动力分析
3、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从动力分析
(四) 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内能流
1、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内能流分布
2、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内能流增长途径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熵分析方法
(一)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承受阈限分析
1、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承受阈限
2、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承受阈熵变模型
3、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承受阈限关系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系统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熵效应
1、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熵指标
2、西部地区城市化系统对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的熵增
(三) 基于LS-SVM 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熵效应系数及辨识仿真
1、熵效应系数的影响变量分析
2、LS-SVM 的系统辨识理论
3、基于LS-SVM 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熵效应系数辨识仿真-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算例
(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部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熵评价方法
(一)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必要性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熵评价的优越性
(三)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熵评价模型及实证应用
(四)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熵变理论的西部城市化过程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一) 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观
1、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观要点
2、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含义
3、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机理
4、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策略
1、基于第二类负熵增加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2、基于第二类正熵消除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3、基于不断汲取第二类负熵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4、基于增加第一类负熵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5、基于减少内部总熵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6、基于减少外部总熵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三)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和从事的科研工作
致谢
本文编号:3830431
【文章页数】:15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
(五)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六) 基于熵理论的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理论方法具体内容
第二章 我国西部城市化发展历史进程
(一)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历史阶段分析
(二)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的现状
(三) 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面临的挑战
(四)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本概念与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 基本概念
(二) 城市化的类型
(三) 城市化的特点
(四) 国内外城市化基础理论
(五) 熵理论基础
(六)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理论基础
(七)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熵变理论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
(一) 城市化动力机制概述
1、城市化动力机制国外研究现状
2、城市化动力机制国内研究现状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耗散结构特征
1、耗散结构理论
2、熵变模型
3、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内能流与外能流
4、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
(三) 基于熵变理论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机制分析
1、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动力引擎
2、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主动力分析
3、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从动力分析
(四) 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内能流
1、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内能流分布
2、西部地区城市化动力系统内能流增长途径
(五)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熵分析方法
(一)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承受阈限分析
1、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承受阈限
2、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承受阈熵变模型
3、西部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承受阈限关系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系统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熵效应
1、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影响的熵指标
2、西部地区城市化系统对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的熵增
(三) 基于LS-SVM 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熵效应系数及辨识仿真
1、熵效应系数的影响变量分析
2、LS-SVM 的系统辨识理论
3、基于LS-SVM 的生态环境综合影响熵效应系数辨识仿真-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算例
(四)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西部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熵评价方法
(一)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必要性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熵评价的优越性
(三) 西部地区城市化过程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熵评价模型及实证应用
(四)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熵变理论的西部城市化过程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一) 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观
1、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观要点
2、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含义
3、西部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机理
4、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
(二) 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策略
1、基于第二类负熵增加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2、基于第二类正熵消除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3、基于不断汲取第二类负熵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4、基于增加第一类负熵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5、基于减少内部总熵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6、基于减少外部总熵流的西部地区城市化可持续协调发展策略
(三)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一) 结论
(二)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清单和从事的科研工作
致谢
本文编号:38304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8304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