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经济承载能力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3-10-12 05:4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要把经济增长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增长却仍以粗放型方式为主,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虽然刺激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由于它是一种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线性工业模式,必然会导致资源严重短缺,环境日益恶化,使人口系统、资源系统、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所以说,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实现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更具有特殊意义。 承载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在经济承载能力容许范围内的发展。目前为止,有关经济承载能力系统的、专门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没有出现。因此,对经济承载能力进行理论和方法上的系统研究已迫在眉睫。 本文共分六章,主要采用了理论分析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系统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立了经济承载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论文中以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思想为指导,从现代系统科学理论的视角对经济承载能力进行了界定,构建了经济承载能力的基本理论框架。具体包括了经济承载能力的特征与内涵、经济承载能力的形成机理即PREE复合系统的耦合机制等。从而为构建...

【文章页数】:18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1.2.2 环境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1.2.3 生态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1.2.4 经济承载能力研究现状
    1.3 研究所解决的主要问题
    1.4 研究方法
    1.5 主要内容与研究框架
        1.5.1 主要内容
        1.5.2 研究框架
    1.6 可能的创新点
        1.6.1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经济承载能力基本理论探究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
        2.1.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特点
        2.1.2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2 经济承载能力研究的指导思想-经济可持续发展
        2.2.1 经济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
        2.2.2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2.2.3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本质
        2.2.4 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特点
    2.3 承载能力概念的提出及演变
        2.3.1 承载能力概念的起源
        2.3.2 承载能力概念的发展
        2.3.3 承载能力概念的逐步完善
    2.4 经济承载能力基本概念、特征与内涵
        2.4.1 经济承载能力概念
        2.4.2 经济承载能力特征
        2.4.3 经济承载能力内涵
    2.5 现代系统科学是经济承载能力研究的基础
        2.5.1 现代系统科学相关理论与方法
        2.5.2 PREE复合系统构成
        2.5.3 经济承载能力形成机理:PREE复合系统的耦合机制
    2.6 经济承载能力研究趋势及面临挑战
        2.6.1 经济承载能力研究趋势
        2.6.2 经济承载能力研究面临挑战
第3章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方法研究
    3.1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3.1.1 关于指标体系的一般理论
        3.1.2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概念与意义
        3.1.3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3.1.4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流程
        3.1.5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3.2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3.2.1 多指标综合评价研究状况概览
        3.2.2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指标的标准化
        3.2.3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指标权数的确定
        3.2.4 经济承载能力评价方法
第4章 中国省域经济承载能力聚类分析
    4.1 中国国情:经济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
        4.1.1 人口压力依然存在
        4.1.2 自然资源相对短缺
        4.1.3 环境污染严重
        4.1.4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制约
    4.2 经济承载能力聚类分析的数据处理
        4.2.1 经济承载能力聚类分析样本选取
        4.2.2 聚类分析数据指标搜集
        4.2.3 指标相关性分析
    4.3 中国省域经济承载能力聚类分析
        4.3.1 省域经济承载能力聚类过程
        4.3.2 省域经济承载能力聚类结果分析
    4.4 提升中国省域经济承载能力的基本路径与对策
        4.4.1 提升中国省域经济承载能力的基本路径
        4.4.2 提升中国省域经济承载能力的主要对策
第5章 北京、上海、天津与重庆四直辖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
    5.1 北京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
        5.1.1 北京市区域发展概况
        5.1.2 北京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过程
        5.1.3 提升北京市经济承载能力的政策建议
    5.2 上海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
        5.2.1 上海市区域发展概况
        5.2.2 上海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过程
        5.2.3 提升上海市经济承载能力的政策建议
    5.3 天津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
        5.3.1 天津市区域发展概况
        5.3.2 天津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过程
        5.3.3 提升天津市经济承载能力的政策建议
    5.4 重庆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
        5.4.1 重庆市区域发展概况
        5.4.2 重庆市经济承载能力评价过程
        5.4.3 提升重庆市经济承载能力的政策建议
    5.5 四直辖市经济承载能力水平横向比较研究
第6章 结束语
    6.1 主要观点和结论
    6.2 论文在本研究领域的地位和作用
    6.3 研究展望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535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8535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48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