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业部门隐含能源的测度、分解与跨境转移——基于CRIO模型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11-11 16:47
传统基于直接能源消耗量的测度方法容易造成产业部门能源消耗量的高估或低估,据此制订的节能减排政策容易导致政策的反弹效应。为克服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构建跨区域投入产出(CRIO)模型,从隐含能源的视角对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量进行测度,从总产出使用去向的角度对能源消耗量的使用去向进行分解,辨识能源消耗的关键环节,随后对隐含能源的跨境转移情况进行了讨论。研究发现:(1)中国产业部门的隐含能源强度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部门之间的隐含能源强度存在较大的差异性。(2)能源消耗的关键环节是中间使用,其占总产出隐含能源的75.87%,是最终使用环节能源消耗量的3.14倍;但中间使用隐含能源的73.85%被产业链下游其他部门的生产所消耗。(3)进口的隐含能源主要用于了生产而不是消费,进口的隐含能源中转出口的量超过了国内最终消费的量,忽视进口转出口的隐含能源将高估中国实际的能源消耗量。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模型设计与数据处理
(一)跨区域投入产出(CRIO)模型
(二)计算方法
1. 国内隐含能源强度。
2. 国外隐含能源强度。
3. 各种隐含能源的测算与分解方法。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测算结果分析
(一)隐含能源强度
(二)总产出的隐含能源
(三)中间使用的隐含能源
(四)最终消费的隐含能源
(五)隐含能源的跨境转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3862935
【文章页数】:11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模型设计与数据处理
(一)跨区域投入产出(CRIO)模型
(二)计算方法
1. 国内隐含能源强度。
2. 国外隐含能源强度。
3. 各种隐含能源的测算与分解方法。
(三)数据来源与处理
三、测算结果分析
(一)隐含能源强度
(二)总产出的隐含能源
(三)中间使用的隐含能源
(四)最终消费的隐含能源
(五)隐含能源的跨境转移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编号:3862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3862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