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视角下住宅产业化协同机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产业链视角下住宅产业化协同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基于产业链理论和协同机制理论,以技术为纽带、市场为导向,政策为辅助,整合产业链资源,优化产业链结构,兼顾利益相关者的整体利益,综合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产业链视角下住宅产业化协同演化博弈模型,建立产业链协同机制,为政府因地制宜地制定促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提供对策。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通过对住宅产业化的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构建产业链博弈模型,论证了产业链利益相关主体积极性普遍不高的原因。建立了土地供应市场和住房开发市场的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博弈模型,解释了产业链企业分布不均匀及产业链发展缓慢的原因。(2)基于协同机制理论,指出产业链协同的动力来源包括住宅产品的复杂性、利益最大化和降低风险三大因素,并总结出知识驱动因素、创新驱动因素、关系驱动因素和利益驱动因素四大驱动因素,最后构建了产业链视角下住宅产业化的知识协同机制、创新协同机制、关系协同机制和利益协同机制。(3)分别建立产业链间的协同演化模型、协同的演化博弈模型和价值模型,并运用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和分析,以此来对住宅产业化的协同效应进行分析,为探究住宅产业化的协同机制运行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分析指出,住宅产业化上下游企业产品的转化率对协同演化结果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得到产业链成员选择协同策略的概率与协同风险系数负相关,与惩罚成本、协同收益系数,协同贡献度以及共享激励强度正相关,通过数值分析验证了初始策略选择比例、协同风险系数和政府的惩罚力度对ESS和演化路径的影响;最后研究了产业链企业对链上企业利润贡献度对达成协同状态的影响。(4)围绕产业链机制和协同机制的构建,对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产业链 住宅产业化 协同机制 演化博弈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99.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的意义1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4
- 1.3.1 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典型特征10-12
- 1.3.2 住宅产业化的驱动因素12
- 1.3.3 住宅产业化产业链机制12-13
- 1.3.4 住宅产业化政策及对策13-14
- 1.4 研究的目标、方案14-16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研究内容14-15
- 1.4.3 技术路线15-16
- 第2章 住宅产业链及协同机制的理论基础16-24
- 2.1 住宅产业化16-17
- 2.1.1 住宅产业化的概念16
- 2.1.2 住宅产业化的优势16-17
- 2.2 产业链理论17-20
- 2.2.1 产业链的含义及分类17-18
- 2.2.2 产业链的形成18-19
- 2.2.3 产业价值链19-20
- 2.3 协同机制理论20-21
- 2.3.1 协同的内涵20-21
- 2.3.2 机制的内涵21
- 2.3.3 协同机制的内涵21
- 2.4 演化博弈论21-23
- 2.4.1 博弈论的概念21-22
- 2.4.2 演化博弈理论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住宅产业化的产业链构建24-33
- 3.1 住宅产业链的概念24-25
- 3.1.1 住宅产业链的内涵24
- 3.1.2 住宅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关系24-25
- 3.2 住宅产业链的形成及问题25-27
- 3.2.1 住宅产业链的发展现状25-26
- 3.2.2 存在的问题26-27
- 3.3 产业链的构建原则27-29
- 3.3.1 利益互惠原则27
- 3.3.2 供需平衡原则27-28
- 3.3.3 规模经济效益原则28
- 3.3.4 政府与市场共同引导的原则28-29
- 3.4 产业链博弈模型29-32
- 3.4.1 模型构建29
- 3.4.2 模型分析29-32
- 3.5 本章小结32-33
- 第4章 产业链视角下住宅产业化的协同机制构建33-38
- 4.1 住宅产业化协同的动力来源33-34
- 4.2 产业链协同的驱动因素及驱动路径34-35
- 4.3 住宅产业化协同机制的建立35-37
- 4.3.1 住宅产业化协同机制建立的逻辑框架35-36
- 4.3.2 住宅产业化协同机制的构建36-37
- 4.4 本章小结37-38
- 第5章 住宅产业化协同效应分析38-57
- 5.1 协同演化分析38-44
- 5.1.1 协同演化的概念38
- 5.1.2 协同演化模型38-41
- 5.1.3 数值仿真实验与协同效应分析41-44
- 5.2 演化博弈分析44-51
- 5.2.1 演化博弈模型45-49
- 5.2.2 数值仿真实验与协同效应分析49-51
- 5.3 价值视角下的演化博弈分析51-56
- 5.3.1 公平偏好模型51-52
- 5.3.2 价值模型构建及协同效应分析52-56
- 5.4 本章小结56-57
- 第6章 产业链视角下住宅产业化协同机制构建的对策与建议57-61
- 6.1 促进住宅产业化产业链发展的对策与建议57-58
- 6.1.1 明确公共规则,合理制定激励政策57
- 6.1.2 推动住宅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57-58
- 6.1.3 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业化技术水平58
- 6.2 完善住宅产业化协同机制的对策与建议58-60
- 6.2.1 加强产业化协同机制理论研究,制定合理发展政策58-59
- 6.2.2 加强产业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59
- 6.2.3 合理分配企业间的利润59-60
- 6.3 本章小结60-61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61-63
- 7.1 结论61-62
- 7.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6
- 致谢66-67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富,刘长滨;住宅产业化对国民经济及相关产业影响分析[J];城乡建设;2000年02期
2 聂梅生;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发展途径[J];房材与应用;2000年01期
3 宋世民;住宅产业化的可能性[J];当代经理人;2000年S2期
4 刘玉录;住宅产业化:涵义、条件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0年05期
5 ;建筑业住宅产业化关键技术与产品发展方向确定[J];中国建材;2000年01期
6 章迎尔;住宅产业化成套技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分析[J];住宅科技;2000年12期
7 刘玉录;住宅产业化:条件与对策[J];中国房地产;2001年01期
8 赖明;中国住宅产业化发展(英文)[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9 刘梦娇,李世蓉;国外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10 聂梅生;新世纪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必由之路[J];经济世界;2001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亚东;;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的相关政策及其建设现状[A];2007年河北省轧钢技术与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7年
2 侯建群;;预制混凝土空心模与住宅产业化[A];中国建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研究论文集[C];2013年
3 李楠;刘波;张季超;楚先锋;;新型节能环保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住宅体系及其产业化[A];庆祝刘锡良教授八十华诞暨第八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元端;;绿色住宅与住宅产业化[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5 章崇任;;日本机械化施工新特点[A];施工机械化新技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七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晓华;住宅产业化悄然破题[N];经济参考报;2004年
2 杭州之江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副主任 赵洁生;政府应为住宅产业化做些什么[N];浙江日报;2001年
3 记者 姜欣蔚;我市竞逐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N];济南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U
本文编号:7612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761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