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发展论文 >

典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1 22:05

  本文关键词:典型资源型城市城镇化过程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资源型城市 城镇化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风险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变快,由较为重视农村向城市发展的数量和规模,转变为更加强调提高城市发展后的质量,以及城乡之间协调统一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城市类型,资源型城市能否转型成功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实施有着必然联系,当今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与过去相比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和谐发展。本研究结合资源型城市因资源开采、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地利用不大合理的现状,抓住其在资源开采业发展和城镇化过程中面临的土地利用变化大、快的特点,首先对资源型城市和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和模式进行了解和综述,阐述了我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区域分布、发展特征和面临的问题,量化不同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化质量,结果表明2010-2014年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水平拉动了我国城市的城镇化平均水平,但城镇化质量未达到我国城市的平均水平以此总结了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城镇化特征;然后,通过选取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和三个景观格局指数构建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指数来研究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地生态环境造成的风险进行评价,建立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等级并形成空间分布,对比四种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结果发现,衰退型城市作为资源枯竭正处在关键转型期的城市,其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最高,成长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相对最低;最后,以典型资源型城市朔州市为例,利用GIS技术和20年的土地利用统计资料及数据库,通过分析朔州市各地类变化的数量、分布、发展方向,总结其在城镇化背景下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特征和结构演变,针对朔州市1990年-2010年城镇用地扩展的面积变化和空间分布进行城镇用地扩展状态分析,进而分析研究期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变化特征,结果发现,1990-199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提高了63%,由于1999年的退耕还林工程,2000年的土地利用生态风险有所缓解,已经降到了最低值0.1311,但是2000-2010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逐年上升,2010年几乎达到最高值;据此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城市建设、加快产业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四个方面提出针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风险预警对策。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城镇化 土地利用 生态风险 风险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F299.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21
  • 1.1 研究背景12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2-13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3-18
  • 1.3.1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研究进展13-17
  • 1.3.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17-18
  • 1.3.3 城镇化与生态风险关系研究现状18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8-21
  • 1.4.1 研究内容18-20
  • 1.4.2 技术路线20-21
  • 第2章 相关概念辨析21-22
  • 2.1 资源型城市相关概念21
  • 2.2 城镇化相关概念21
  • 2.3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相关概念21-22
  • 第3章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基本特征22-43
  • 3.1 我国资源型城市概况22-27
  • 3.1.1 资源型城市初步界定22-23
  • 3.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类型及分布23-25
  • 3.1.3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特征25-26
  • 3.1.4 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26-27
  • 3.2 我国资源型城市城镇化现状27-41
  • 3.2.1 我国城镇化发展情况27-30
  • 3.2.2 成长型城市城镇化情况30-32
  • 3.2.3 成熟型城市城镇化情况32-36
  • 3.2.4 衰退型城市城镇化情况36-38
  • 3.2.5 再生型城市城镇化情况38-40
  • 3.2.6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情况与城镇化质量40-41
  • 3.3 资源型城市城镇化发展特征41-43
  • 第4章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43-55
  • 4.1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方法43-44
  • 4.2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风险特征分析44-52
  • 4.2.1 成长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44-46
  • 4.2.2 成熟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46-49
  • 4.2.3 衰退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49-50
  • 4.2.4 再生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50-52
  • 4.3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对比分析及分布52-55
  • 第5章 实证分析——以朔州市为例55-70
  • 5.1 研究区城镇化概况55-57
  • 5.1.1 人口城镇化55-56
  • 5.1.2 经济城镇化56
  • 5.1.3 土地城镇化56-57
  • 5.2 朔州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57-61
  • 5.2.1 朔州市土地利用结构57
  • 5.2.2 朔州市土地利用变化57-61
  • 5.3 朔州市城镇用地时空变化分析61-64
  • 5.3.1 城镇用地数量变化分析61
  • 5.3.2 城镇用地空间分布变化分析61-63
  • 5.3.3 城镇用地变化特征63-64
  • 5.4 朔州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分析64-67
  • 5.4.1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特征分析64-67
  • 5.4.2 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变化分析67
  • 5.5 资源型城市土地利用生态风险对策67-70
  • 第6章 结论与讨论70-73
  • 6.1 结论70-72
  • 6.2 讨论72-73
  • 致谢73-75
  • 参考文献75-80
  • 附录8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庆媛;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演化浅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2期

2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动力学国际会议将在北京召开[J];应用生态学报;2001年03期

3 张长义,蔡博文;台湾土地利用变迁及其永续发展之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2年01期

4 樊杰,吕昕;简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核心领域——土地利用变化[J];地学前缘;2002年04期

5 郭荣中;申海建;;湖南省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影响[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6期

6 ;中德专家聚首北京研讨土地利用与水资源管理[J];人民长江;2008年21期

7 R.W.尼克灵;;能源与土地利用[J];地理译报;1985年03期

8 韩渊丰,张加恭,廖伟群,张争胜;土地利用的区域规律研究[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1期

9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J];地理学报;2000年02期

10 葛全胜,赵名茶,郑景云;20世纪中国土地利用变化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俊奇;;序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18:土地生态学——生态文明的机遇与挑战[C];2008年

2 李琪;王秋兵;刘扬;王洪禄;;中国土地利用中的农耕文化因素影响机制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佳;;有关土地利用伦理问题的理性思考[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4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姜永生;田忠志;;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水质响应研究进展[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胡波;;土地利用现状挂图编制[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四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唐秀美;陈百明;路庆斌;宋伟;;北京市土地利用生态分类方法初探[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龙花楼;;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的新视角——土地利用转型[A];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环境效应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董建美;;从内外两个途径来保护耕地[A];2004年中国科协年会3分会场论文摘要集[C];2004年

9 武广平;李永平;;都市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10 王亚男;马春华;;天津市土地利用与交通关系初探[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华丽;土地利用需合理[N];新农村商报;2014年

2 南京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 张颖 王群 王万茂;树立土地利用立体观[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3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师、博士 杨遴杰;强化土地调控 统筹土地利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4 记者 丁洪美;土地利用每年造成10亿吨碳排放[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5 周永恒;土地利用总规通过市级评审[N];六盘水日报;2011年

6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志喜;土地利用绩效有了统一评判标准[N];湖北日报;2011年

7 本报驻江苏记者站记者 杨应奇;警惕土地利用中的“闯黄灯”现象[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冯培丽 通讯员 贺楚华 臧翊 邓凡;打破土地利用“先违法后治理”怪圈[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9 记者 陈诗圆;提升土地利用和管理水平 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N];钦州日报;2013年

10 首席记者 杨应奇 通讯员 薛建;土地利用的“3D”时代[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洋;博斯腾湖流域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重心迁移分析[D];新疆大学;2015年

2 陈学渊;基于CLUE-S模型的土地利用/覆被景观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3 胡文敏;环洞庭湖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

4 张云鹏;基于主体的常州市新北区土地利用情景模拟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5 宇苗子;黄土塬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水力特征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6 黄旭东;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堵河流域产流产沙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边红枫;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保护区湿地生态系统影响及格局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Laari Prosper Basommi;加纳西北部矿区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以及对水质和健康的影响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6年

9 王亮;盐城海岸带土地利用及其生态安全评价与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10 张瑜;新疆不同尺度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应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2 宋颜颜;城镇化进程中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经济效应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3 古亚娟;晋中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4 杨丰;基于CLUE-S模型的岔口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5年

5 庹玉莲;快速城镇化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6 刘琳;天津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梯度分析及区域生态风险评价[D];天津理工大学;2015年

7 蒋狄微;宁波市土地利用/覆被时空变化分析和预测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江淑芳;朝鲜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及NPP遥感估算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9 李帅;宁夏黄河流域气候与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径流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10 李储强;海宁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的耦合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7681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7681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