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价
发布时间:2017-09-09 16:41
本文关键词: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价
更多相关文章: 应届毕业生 影响因素 城市选择 因子分析 离散选择模型
【摘要】: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城市选择问题不仅关系到企业对应聘者去留意愿的甄别,而且影响着地区人才资源的配置,对地区经济发展和有序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毕业生就业结构失衡的现实状况逐渐凸显,教育部及相关部门推行政策,并进行相关立项研究,希望探索出新的路径,通过留住和吸引人才,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然而,基于区域选择和人才流动的相关研究较少,指标体系陈旧,从个体行为角度出发研究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很有局限。因此,分析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并从个体行为角度研究地区人才流动机制,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在总结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调查法建立符合现实的指标体系;然后,运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构建影响因素集,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最后,基于最大效用理论和多变量分析方法,构建影响因素分析模型,探索决策行为与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其中,模型构建方面,先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显性变量和隐性变量内部之间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离散选择模型,研究个体在理性选择时,影响因素对决策的影响,进而得出行为与行为结果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在从个体决策角度出发,分析就业地点选择影响因素上,新的指标体系更加符合现实;(2)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本科生和研究生选择城市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差异。(3)对个体行为进行量化分析,运用离散选择模型分析,可以寻找出影响个体偏好留在毕业城市,或者去第三城市的主要因素和边际影响较大的因素,对于人才的合理引导及确定人才的去留有重要意义。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有:(1)在指标体系构建上,采用决策思维,综合考虑生活、环境等因素,更贴合实际;(2)引入离散选择方法解决决策与人才流动之间的关系问题,将多因素与人才地区行为联系并定量分析,解决了隐变量度量问题,从而弥补了这一课题上实证分析上的缺乏。
【关键词】:应届毕业生 影响因素 城市选择 因子分析 离散选择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4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23
- 1.1 问题提出11
- 1.2 研究背景11-12
- 1.3 文献综述12-18
- 1.3.1 就业理论研究综述13
- 1.3.2 就业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研究综述13-15
- 1.3.3 城市选择影响因素研究综述15-17
- 1.3.4 城市选择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及应用综述17-18
- 1.4 研究目标与意义18-20
- 1.5 研究思路与内容20-23
- 1.5.1 研究构思及框架20-21
- 1.5.2 研究内容21-22
- 1.5.3 主要创新点22-23
- 第二章 相关理论与方法23-35
- 2.1 研究理论基础23-25
- 2.1.1 效用最大化理论23-24
- 2.1.2 多变量分析方法基本理论24-25
- 2.2 研究方法25-33
- 2.2.1 因子分析法与主成分分析法25-28
- 2.2.2 探索性因子分析法28-29
- 2.2.3 验证性因子分析法29-31
- 2.2.4 离散选择法31-33
- 2.3 数据收集与处理方法33
- 2.4 本章小结33-35
- 第三章 研究设计35-43
- 3.1 相关概念及指标体系构建35-39
- 3.1.1 就业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35-37
- 3.1.2 就业城市选择的指标体系37-39
- 3.2 问卷调查39-41
- 3.2.1 调查问卷设计39-40
- 3.2.2 预调研阶段40
- 3.2.3 正式调研阶段40-41
- 3.3 数据预处理41-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模型构建43-54
- 4.1 影响城市选择的主要因素提取43-47
- 4.1.1 研究假设与前提43
- 4.1.2 模型构建43-45
- 4.1.3 探索性因子分析模拟与调整45-47
- 4.2 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分析47-51
- 4.2.1 模型假设47-48
- 4.2.2 模型构建48-49
- 4.2.3 验证性因子分析模拟与调整49-51
- 4.3 人才流动与决策关系分析51-53
- 4.3.1 模型假设51-52
- 4.3.2 多元离散选择模型构建52
- 4.3.3 模型调整52-53
- 4.4 本章小结53-54
- 第五章 模型分析与评价54-78
- 5.1 基本数据描述54-60
- 5.1.1 描述性统计分析54-58
- 5.1.2 问卷信效度分析58-60
- 5.2 就业城市选择的主成分分析与评估60-65
- 5.2.1 样本测度及相关分析60-62
- 5.2.2 主成分分析结果及评价62-65
- 5.3 就业城市选择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与验证65-72
- 5.3.1 拟合评价指标分析65-67
- 5.3.2 拟合结果分析及假设验证67-72
- 5.4 人才流动的离散选择模型分析72-76
- 5.4.1 拟合度分析72-73
- 5.4.2 模型结果及评价73-76
- 5.5 本章小结76-78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8-81
- 6.1 结论与建议78-80
- 6.1.1 结论78-79
- 6.1.2 基于现状的建议79-80
-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80-81
- 致谢81-82
- 参考文献82-86
- 附录 应届毕业生就业城市选择影响因素调查86-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市规模[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2 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3 徐云;;城市足迹馆: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蕴[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4 ;我国的城市规模是如何划分的?[J];浙江统计;1999年02期
5 尹达;毛淳镭;;我国城市规模对创新分工的影响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11期
6 熊国平;探析21世纪的城市演化[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邹宏国 ,陈国辅 ,丁玉亭;学会经营城市[J];管理科学文摘;2002年08期
8 宁吉U,
本文编号:8215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821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