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方法的实证研究
本文关键词:城市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方法的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物流枢纽 空间布局 货运量预测 灰色神经网络 模糊综合评价
【摘要】: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给城市带了很多变化,最直观的表现是城市中的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范围进一步扩张,各种需求也会随之增长,其中物流需求也不例外。在物流需求增多的同时,人们对于物流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给城市物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物流系统需要在承接更多物流量实现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物流相关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另外,目前城市物流还存在很多问题,物流资源和设施较为分散,且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整体运作效率较为低下,没有形成有效的体制,同时小规模的运作还会产生相应的环境污染,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就需要更加完善和高效的物流基础设施作为支撑,而城市物流枢纽作为城市物流网络中的最高层级,其建设可以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上述挑战和问题,合理布局规划的城市物流枢纽可以实现对原有物流资源的整合,形成更加规模化和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对于城市物流发展和城市整体的发展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以大量相关研究和文献作为基础,本文对城市物流枢纽的空间布局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提出理论方法之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验证方法的有效性。首先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城市物流枢纽”的基本内容进行整理定义,为后文的研究进行铺垫。同时对研究过程中涉及的其他理论和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之后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部分,城市物流枢纽规划布局体系,通过物流需求预测、建设规模确定以及枢纽的选址三个步骤得出城市物流枢纽最终的空间布局方案,而后运用AHP-熵权法相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整体的布局方案进行评价。最后以北京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其现有物流发展建设情况相关内容的分析,运用上文提出的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方法对北京市2020年的物流枢纽进行空间布局规划。通过研究分析,本文不仅建立了一整套城市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方法,为城市的物流枢纽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同时在实证研究中获得了北京市2020年物流枢纽的布局方案,可以为北京市的物流发展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物流枢纽 空间布局 货运量预测 灰色神经网络 模糊综合评价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59.2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2
- 1 引言12-20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4
- 1.1.1 研究背景12-13
- 1.1.2 研究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4-17
- 1.2.1 物流枢纽的研究14-15
- 1.2.2 物流节点规划布局方法研究15-16
- 1.2.3 研究文献评述16-17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框架17-20
- 2 理论基础及方法20-30
- 2.1 城市物流枢纽的相关研究20-24
- 2.1.1 城市物流枢纽的定义及特点20-22
- 2.1.2 城市物流枢纽的功能22-24
- 2.1.3 城市物流枢纽与城市物流间的关系24
- 2.2 城市物流规划布局的相关理论24-28
- 2.2.1 物流需求预测理论24-26
- 2.2.2 物流枢纽选址理论26-28
- 2.3 灰色系统和神经网络理论28-30
- 2.3.1 灰色系统理论28-29
- 2.3.2 神经网络理论29-30
- 3 城市物流枢纽规划布局体系研究30-52
- 3.1 城市物流枢纽规划布局的步骤30-31
- 3.2 城市物流需求预测31-40
- 3.2.1 物流需求影响因素31-34
- 3.2.2 需求预测量化指标34
- 3.2.3 灰色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34-40
- 3.3 城市物流枢纽规模研究40-43
- 3.3.1 城市物流枢纽建设规模40-43
- 3.3.2 城市物流枢纽数量43
- 3.4 城市物流枢纽选址方法43-45
- 3.4.1 选址考虑的因素43-45
- 3.4.2 选址步骤45
- 3.5 城市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方案评价45-52
- 3.5.1 布局方案评价的步骤45-47
- 3.5.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47-48
- 3.5.3 基于AHP和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48-52
- 4 北京市物流枢纽建设条件分析52-70
- 4.1 北京市物流发展情况概述52-57
- 4.1.1 北京市物流业运行状况52-55
- 4.1.2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55-56
- 4.1.3 北京市物流总体布局56-57
- 4.2 北京市综合交通情况分析57-61
- 4.2.1 北京市物流通道布局现状57-59
- 4.2.2 北京市货运枢纽现状分析59-61
- 4.3 北京市物流节点现状61-66
- 4.4 北京市产业市场分布情况66-70
- 4.4.1 主要工业产业分布66-67
- 4.4.2 主要市场分布67-70
- 5 北京市物流枢纽空间布局研究70-88
- 5.1 北京市物流枢纽规划布局基本内容70-71
- 5.1.1 北京物流枢纽规划基本原则70-71
- 5.1.2 北京物流枢纽规划目标71
- 5.2 北京市物流需求预测71-77
- 5.2.1 北京市物流需求影响因素和运输方式占比预测73-74
- 5.2.2 北京市货运量预测74-77
- 5.2.3 物流枢纽建设规模确定77
- 5.3 北京市物流枢纽数量、选址的确定77-83
- 5.4 北京市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方案评价83-88
- 5.4.1 指标权重的计算83-86
- 5.4.2 指标隶属度计算86-87
- 5.4.3 模糊综合评价87-88
- 6 结论与展望88-90
- 6.1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总结88-89
- 6.2 研究展望89-90
- 参考文献90-94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94-98
- 学位论文数据集9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昕;;政府在构建物流枢纽中的职能要点[J];时代经贸;2006年01期
2 李幼萌;;韩国物流枢纽计划的形势及策略调整[J];港口经济;2007年09期
3 刘万平;;重庆离现代物流枢纽城市有多远[J];中外物流;2007年06期
4 刘南;陈远高;李玉民;;物流枢纽最优选址的综合决策方法(英文)[J];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2007年S1期
5 董雷;刘凯;;物流枢纽的内涵与特性分析[J];综合运输;2008年03期
6 陈召华;;全力推进物流枢纽港建设[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9年10期
7 陆华;刘凯;;物流枢纽形成与演进机理研究[J];综合运输;2013年02期
8 ;拉萨将建智能化货运物流枢纽[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3年06期
9 倪鹏;张永明;张姝慧;;西部港口物流枢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研究[J];珠江水运;2013年17期
10 年似水;;妥处国际物流枢纽岛建设三大关系[J];浙江经济;2013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尹晓水;余颖;肖泳;;重庆物流枢纽规划布局评价研究[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2 任冰;党凌云;;建设山西中部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势在必行[A];中部崛起与现代服务业——第二届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培松;倾力打造区域性物流枢纽[N];遵义日报;2013年
2 记者 刘春辉;拉萨将建智能化货运物流枢纽[N];中国交通报;2013年
3 记者 种筱娜 涂静;珠西物流枢纽两年建成[N];珠海特区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王艳红;打造国际物流枢纽基地[N];乌鲁木齐晚报(汉);2014年
5 通讯员 付义书 本报记者 杨廷华;吉林物流枢纽推进网络建设[N];中国交通报;2002年
6 鲁军;物流枢纽:国际化的主导力量[N];深圳商报;2004年
7 刘志林;郑州全力打造物流枢纽城市[N];物资信息报;2005年
8 记者 郭京泉;我市谋划建设环京津物流枢纽城市[N];廊坊日报;2006年
9 记者 何宝庆;着力打造五大现代物流枢纽[N];江西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朱宇 罗涟浩 镇海记者站 张如新;物流枢纽港:“三位一体”振翅飞[N];宁波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兆磊;物流枢纽系统演化与承载能力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容庭斌;GB公司QY物流枢纽项目可行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琛;城市物流枢纽空间布局方法的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杜衡;物流枢纽建设发展有关问题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4 李青;武汉市向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5 尹晓水;基于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庆物流枢纽规划布局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
6 董键;城市物流枢纽与购物中心空间分布的优化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340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fazhanlunwen/834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