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制度碎片化背景下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权益补偿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2 15:30

  本文关键词:制度碎片化背景下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权益补偿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第一代农民工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权益损失 补偿


【摘要】:由于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养老保险制度起步晚,导致各地区养老保险水平发展不一,待遇差异较大。21世纪初期,一些发达城市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开始探索建立各项养老保险制度,提高本地劳动者的养老福利。但是,由于发达城市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养老保险便携性差,跨统筹区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不完善,造成了碎片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难以转移接续问题,给参保者带来损失,第一代农民工便是损失者中的一类。第一代农民工外出务工初期,国家尚未建立农民工相关养老保障制度,当养老保障制度逐渐将农民工纳入保障范围、企业逐步开始给农民工缴纳养老保险之时,农民工却接近退休年龄或已经退休,无法缴满15年的国家规定的最低参保年限,因此在他们即将返乡养老时,他们无法按规定领取养老金,只能选择退保,领取低额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乡保),养老权益遭受损失。因此,本文立足于第一代农民工公平享受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考虑,依据权益与义务对等原则,测算损失,设计补偿低、中、高三种补偿方案,提高参与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职保)农民工的福利水平。首先,本文对第一代农民工进行界定,并对其异于新生代农民工的参保特征以及对两种保险制度对接需求的紧迫性进行分析,进而依据实际参保年限对第一代农民工参保损失进行测算(参保不足15年应领的养老金,等于15年应该领的养老金乘以实际参保年限占15年的百分比),预测第一代农民工全国流动的平均损失和典型地区第一代农民工的流动损失。得到不同工资情况下,参保10年时基础养老金损失额在3-4万元不等,根据本文设计的高、中、低三种补偿方案,低方案即为损失多少补多少;中方案分为补缴20%工资额的中方案和补缴12%工资额的中方案,按20%补缴5年成本为4万元左右,10年成本为7万元左右,4年内的成本收益大于1;补偿高方案按实际年龄进行补缴。在补偿效应方面,按低方案补偿6年时,基本可以保障食品支出,补偿50%的生活支出,补偿12年时,基本可以补偿90%的生活支出,所以补偿方案可切实提高农民工的实际生活水平,此外,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拉动消费具有积极的效应。本文还从个人补缴费用承受能力和财政负担可承受能力角度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第一代农民工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 权益损失 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42.67;F323.8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2
  • 绪论12-19
  • 0.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4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6
  • 0.3 研究思路和逻辑框架16-18
  • 0.4 研究方法18
  • 0.5 文章创新点和不足18-19
  • 1 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19-22
  • 1.1 基本概念19-20
  • 1.1.1 第一代农民工19
  • 1.1.2 养老保险制度碎片化19
  • 1.1.3 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19-20
  • 1.1.4 养老保险权益20
  • 1.2 农民工养老保险基本理论20-22
  • 1.2.1 公共产品理论20-21
  • 1.2.2 社会公平理论21
  • 1.2.3 社会福利相关理论21-22
  • 2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及第一代农民工参保现状22-31
  • 2.1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历程22-23
  • 2.2 中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规定及特征23-25
  • 2.2.1 中国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规定23-24
  • 2.2.2 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政策特征24-25
  • 2.3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现状及参保特征25-26
  • 2.3.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现状25-26
  • 2.3.2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特征26
  • 2.4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存在问题26-28
  • 2.4.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参保率低且退保率高26-27
  • 2.4.2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出台落后于第一代农民工的养老需求27-28
  • 2.4.3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过程中福利损失较大28
  • 2.5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问题的成因分析28-31
  • 2.5.1 参保主体利己观念影响实际参保率28-29
  • 2.5.2 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制度不完善29
  • 2.5.3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制度差异29-30
  • 2.5.4 养老保险统筹层次低30-31
  • 3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权益损失测算与方案设计31-51
  • 3.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权益损失测算31-38
  • 3.1.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权益损失含义31-32
  • 3.1.2 全国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损失总额测算32-33
  • 3.1.3 典型地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损失额测算33-38
  • 3.2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方案设计依据38-39
  • 3.2.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原则38
  • 3.2.2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标准38-39
  • 3.3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具体方案设计39-48
  • 3.3.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低方案39-40
  • 3.3.2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中方案40-42
  • 3.3.3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高方案42-43
  • 3.3.4 典型地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方案实证分析43-48
  • 3.4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补偿保障水平测算48-51
  • 3.4.1 补偿方案对农民工食品支出和生活消费支出替代率测算48-49
  • 3.4.2 补偿方案对农民工工资替代率测算49-51
  • 4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效应及财政可承受能力分析51-56
  • 4.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权益补偿的效应分析51-52
  • 4.1.1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分析51
  • 4.1.2 促进消费的效应分析51-52
  • 4.2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财政可承受能力分析52-56
  • 4.2.1 个人可承受能力分析52
  • 4.2.2 财政可承受能力分析52-56
  • 5 基于福利改进的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的政策建议56-60
  • 5.1 结论56
  • 5.2 政策建议56-60
  • 5.2.1 完善制度建设,促使养老制度无损对接56-57
  • 5.2.2 制定科学原则,保障财政分担合理高效57-58
  • 5.2.3 提高各主体参保意识,确保参保权利完善落实58-59
  • 5.2.4 建设配套机制,提升养老保障综合水平59-60
  • 参考文献60-64
  • 致谢64-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6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第一代农民工养老问题[J];农村经营管理;2013年04期

2 张枫逸;;谁来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J];政协天地;2013年04期

3 张枫逸;;谁来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J];人才资源开发;2013年08期

4 刘小年;;第一代农民工发展: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J];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03期

5 ;时事围观[J];农村经营管理;2013年10期

6 高云龙;;怎么还不是城里人?[J];东北之窗;2009年08期

7 任美华;;学来的吃喝玩乐[J];东北之窗;2009年08期

8 俊杰;;第一代农民工退休金怎么拿[J];农家致富;2014年09期

9 顾一;孙静文;佟新;;打工者 小老板 “社保户”[J];中国工人;2011年06期

10 苏开;;敏感于一种民生信号[J];人力资源;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来沪青年职业发展状况与影响因素调查——基于上海制造业、建筑业的研究[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枫逸;谁来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N];工人日报;2013年

2 记者 罗娟;无以养老,,第一代农民工迄今“难退休”[N];工人日报;2013年

3 徐娟;破解第一代农民工养老困境意义深远[N];中国人口报;2013年

4 徐娟;重视第一代农民工养老问题意义深远[N];山西日报;2013年

5 杨朝清;第一代农民工养老困局亟待破解[N];山东科技报;2013年

6 徐娟;第一代农民工养老困境应进入社会视野[N];中国社会报;2013年

7 李亚;谁来为第一代农民工养老?[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8 田越 邓超 张斌;第一代农民工的如歌岁月 城市像庄稼在指尖长大[N];南充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贾莉丽;城市中渐渐远去的背影[N];甘肃经济日报;2013年

10 早报记者 邱萧芜 于松;第一代农民工面临高龄困境:养老问题将在5年内集中爆发[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薛艳艳;中国第一代农民工养老困境及对策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15年

2 宁应会;制度碎片化背景下第一代农民工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权益补偿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3 叶颖维;话语分析视角下嘉兴地区一代农民工的留城意愿调查[D];浙江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195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0195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57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