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钟摆效应”:基于东部某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3 21:10
本文关键词: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钟摆效应”:基于东部某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钟摆效应 门诊 住院 医疗保险基金
【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钟摆效应对医疗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程度。方法:利用东部某地2008—2014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表的数据,分析参合情况、人均诊疗人次、实际补偿费用及实际补偿比的变化情况,在区县层面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估计门诊、住院服务的人均费用和人均诊疗人次的钟摆效应系数。结果:农业人口参合比例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人均诊疗人次和实际补偿费用整体呈上升趋势,门诊和住院的实际补偿比分别在50%和35%左右波动。门诊人均费用和诊疗人次的钟摆效应系数为0.790和0.936,住院服务对应的系数分别为0.551和0.456。结论:门诊和住院服务均存在钟摆效应,政府在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的同时,要考虑钟摆效应对医疗保险基金风险的影响。此外,还应该考虑门诊和住院服务钟摆效应的差异和替代性,适当提高门诊服务的保障水平。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钟摆效应 门诊 住院 医疗保险基金
【分类号】:R197.1;F842.684;F323.89
【正文快照】: 我国农村居民医疗服务的个人负担依然很高[1-2],作为农村地区基本医疗保障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亟待提升其实际报销比例。然而,目前新农合的筹资水平相对较低,新农合基金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故此,如何在保障基金安全的情况下,稳步提升待遇水平,是新农合,
本文编号:1027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0270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