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安徽省新农合制度抗疾病风险能力探析

发布时间:2017-10-26 14:22

  本文关键词:安徽省新农合制度抗疾病风险能力探析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抗疾病风险能力 因病致贫


【摘要】:目的:描述安徽省参合农民因病致贫情况,分析安徽省新农合制度抗疾病风险能力的变化,为完善新农合制度提供建议。方法:在安徽省随机抽取3个县,结合新农合制度在参合率、筹资水平和补偿比方面的变化,从因病致贫率、因病致贫解决程度、因病致贫缓解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2013—2014年新农合制度的抗疾病风险能力。结果:2013—2014年安徽省新农合制度抗疾病风险能力有所提高,但提升有限。结论:应通过改革支付方式、控制病人外流、完善多层次保障体系等手段,逐渐减少农民因病致贫。
【作者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安徽省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公室;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抗疾病风险能力 因病致贫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3003)
【分类号】:R197.1;F842.684;F323.89
【正文快照】: “没有9亿农民的健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提高农民对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1-2]自从新农合制度实施以来,国内外学者就对该制度的抗疾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崔欣;罗力;李春芳;潘迎冰;蔡琳;宋明山;叶真;徐润龙;曾国经;陈瑜;郭清;郝模;;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降低就医经济风险能力的评价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03期

2 徐润龙;叶真;曾国经;陈瑜;郭清;李春芳;蔡琳;罗力;宋明山;崔欣;潘迎冰;郝模;;浙江省三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方案对解决“因病致贫”问题的作用评价[J];中国卫生经济;2006年04期

3 徐恒秋;彭婧;;住院按病种付费的必要性分析:以安徽新农合制度为例[J];中国卫生经济;2011年05期

4 闫菊娥;范婷婷;史少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疾病经济风险的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09年02期

5 李士雪;王晓林;张英洁;;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补偿模式的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田园;;浅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践与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2 徐雅丽;李亚青;吴联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效果指数构建[J];财经科学;2011年10期

3 张翠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研究综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10年02期

4 魏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价值取向、偏差与对策回应[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5 贺晓娟;陈在余;马爱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缓解因病致贫的效果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高远远;杨金侠;温丽娜;;新农合住院实际补偿比影响因素的分析[J];安徽医学;2013年01期

7 柯双凤;胡德华;;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施效果研究综述[J];当代经济;2014年20期

8 彭磊;蒋思宇;熊光练;;两种医疗支付方式博弈理论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4年05期

9 吴予红;邢焕琴;时松和;赵学勇;田庆丰;张体华;;郑州市参合农民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评价[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年06期

10 孔丽霞;张丹霞;彭林珍;罗家洪;喻箴;李丽;;昆明市西山区新农合医疗制度缓解参合农民住院经济风险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桑新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保障能力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洪秋妹;健康冲击对农户贫困影响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璐莹;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与支付制度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张英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补偿方案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马骋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辅助决策方法及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6 咸辉;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变迁与欠发达地区政策选择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7 李新华;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与补偿方案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8 李友卫;农村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经济风险及其影响因素和风险管理策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薛秋霁;新农合按病种付费实现路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邹厚东;新农合福利性评价指标构建及应用[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2 许利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制对外延功能的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3 刘淑敏;我国农村居民疾病风险管理模式探索[D];山东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庆伦;医疗保险的原则、概念及做法[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2年02期

2 谭湘渝;樊国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补偿模式研究——兼与质疑“大病统筹”模式者商榷[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4期

3 崔巍;;贫困规模和程度的测量方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4 唐金成;邓昀;;中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研究[J];上海保险;2006年09期

5 梅光才;合作医疗与住院医疗保险的比较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1998年02期

6 张毓辉,赵郁馨,陶四海,万泉,黄结平,王丽;现金卫生支出贫困影响的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4年05期

7 陈迎春,徐锡武,王蓉,张宏涛,吴妮娜,王莉阳,罗五金,汪早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减缓"因病致贫"效果测量[J];中国卫生经济;2005年08期

8 杨金侠,李林贵,李士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测算方法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05年09期

9 王昊;;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及借鉴[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6年10期

10 郝模,丁晓沧,罗力,邱扬明,李海宁,李维,尹爱田,王志峰,孙邦贵,袁小平;农村居民疾病经济风险测定方法及意义[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7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开万;;论大众叙事与市民疾病风险认知关系[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年03期

2 王鑫;姚兆余;;疾病风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创新研究——仅以南京市郊区S村为例[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年01期

3 ;生活中的重大疾病风险[J];致富天地;2014年06期

4 ;久坐不站增加肥胖与疾病风险[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年02期

5 欧一得;;戒烟5年后疾病风险明显下降[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08年06期

6 何杰锋;;晨起5种状态暗藏疾病风险[J];人人健康;2013年17期

7 ;斑块数相同的男女患者面临的心脏疾病风险或不同[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年02期

8 ;中年时期减肥或能降低患心脏疾病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年03期

9 朱明晓;;预测女性心脏疾病风险[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科普版);2014年09期

10 ;频繁出差易肥胖[J];恋爱婚姻家庭.养生;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迪诺 杭疗;预知风险 把握健康[N];健康报;2008年

2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疾病风险理应全社会共同面对[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3 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 曹克将;健康来自健康的生活方式[N];新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谢文哲邋郁进东 通讯员 许昌亮 刘康;为农民筑起一道抵御疾病风险的堤坝[N];经济日报;2007年

5 浙江大学遗传与基因组医学教授 祁鸣邋郑颖t,

本文编号:10990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0990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0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