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区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能力比较研究——兼论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各地区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能力比较研究——兼论老龄化和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老龄化 劳动力流动 社保缴费能力 社保缴费负担
【摘要】:中国的人口问题日益突出,劳动年龄人口持续下降,老龄化日益严重,人口红利逐年减弱。文章分析了我国不同经济区域老龄化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轨迹,发现经济发达地区老龄化和老年抚养比出现下降趋势;探讨了劳动力流动对老龄化的影响,发现劳动力缓解了流入地老龄化,却加重了流出地老龄化;劳动力"乡—城"流动,使得农村老龄化速度快于城镇;测算了不同省份的企业最大社保缴费能力和缴费负担,发现我国企业的社保缴费压力依然较大。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关键词】: 老龄化 劳动力流动 社保缴费能力 社保缴费负担
【基金】: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开发应用课题“我国企业诞生和雇佣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项目号:JP011) 中国人民大学2014年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成果
【分类号】:F842.61
【正文快照】: 2000年以后,中国人口问题日益突出。世纪之交,中国开始步入老龄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2012年,劳动年龄人口开始出现持续下降趋势,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老龄化正逐步压缩中国劳动力优势,对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险制度带来严峻考验。财政负担能力和企业缴费水平是社会保险制度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许志涛;丁少群;;各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能力比较研究[J];保险研究;2014年04期
2 陈沁;宋铮;;城市化将如何应对老龄化?——从中国城乡人口流动到养老基金平衡的视角[J];金融研究;2013年06期
3 王增文;邓大松;;基金缺口、缴费比率与财政负担能力:基于对社会保障主体的缴费能力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9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渝琳;陈书;;通货膨胀、养老保险与政府责任[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7期
2 沈毅;;基于统筹账户的城镇老年人口养老金收支预测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2011年05期
3 孙杰;;社会保险缴费水平对居民收入的挤出效应研究[J];蚌埠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4 李斌;;农村居民的城市融入:基于工作状态研究的分析[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3年04期
5 张运红;冯增俊;;美国移民社会融合的教育实践模式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14年03期
6 胡蓉蓉;杨莉莉;李荣辉;;基于“破窗理论”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研究——以乌鲁木齐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为例[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年10期
7 许志涛;丁少群;;各地区不同所有制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能力比较研究[J];保险研究;2014年04期
8 侯聪美;;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的探讨——基于企业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4年21期
9 孙涛;赵岩;翟磊;;社会融入视角下的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研究——基于三亚市的实证调查[J];公共管理学报;2014年04期
10 刘江涛;;刍议中国社会保险缴费对就业的挤出效应[J];经营管理者;2014年3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朱铭来;奎潮;;财政压力视角下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2 刘苓玲;徐雷;;劳动力有限供给视角下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研究[A];全面深化改革: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4[C];2014年
3 邬志辉;;大城市郊区义务教育的空间分异与治理机制[A];“新城镇化背景下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机制研究”201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健;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陈书;“增长性贫困”与收入分配差异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3 王晓丽;中国人口城镇化质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4 陈菊红;“国家—社会”视野下的流动人口自我管理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年
5 魏统朋;青岛市农民工社会流动与休闲参与行为的特征及关系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年
6 张太宇;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7 许志涛;养老保险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机理及效果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8 杨晓妹;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张瑞;流动人口健康管理与服务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4年
10 项洁雯;农村社会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及政策仿真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雅峰;我国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管理模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稳;城市新移民社会化媒体使用与主观幸福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贾琳;护理保险供需分析及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建构[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姗;农村人口流动背景下乡村治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5 黄莹;批发零售业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王帅;青岛沿海小城镇居民职业流动的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柴立娜;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企业缴费率调整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8 李易桐;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差距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9 牛仲逸;农户生产组织形式变迁与乡村政治[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张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社会保险缴费负担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钧;社会保险缴费水平的确定:理论与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4年02期
2 顾文静;;社会保险扩面对私营企业竞争力的影响[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3 孙雅娜;边恕;穆怀中;;中国养老保险最优缴费率的实证分析——基于贴现因子和劳动增长率差异的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7期
4 李珍,王向红;减轻企业社会保险负担与提高企业竞争力[J];经济评论;1999年05期
5 周小川;社会保障与企业盈利能力[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06期
6 赵耀辉;徐建国;;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的激励机制问题[J];经济学(季刊);2001年01期
7 王燕,徐滇庆,王直,翟凡;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转轨成本、改革方式及其影响——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8 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9 封进;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福利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10 王德文,王美艳,陈兰;中国工业的结构调整、效率与劳动配置[J];经济研究;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晋晖;[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f ,都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长期性、效应和政策[J];学术研究;2004年06期
2 Kenneth Roberts;王冉;;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形势及其变化——从历时最久的流动中得到的启示[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6期
3 陆铭;;用经济学书写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评《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6期
4 黎育松;;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规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刘强;翟印礼;;小城镇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网络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6期
6 侯晓莉;;当东西欧相遇——欧洲劳动力流动状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08期
7 龚莉;;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状况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年19期
8 张利萍;邸敏学;燕晓飞;;国外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互动及其启示——以英国、美国和德国为例[J];理论探索;2008年01期
9 姚旦杰;;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5期
10 刘晓英;;我国广义劳动力流动的两种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流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2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焦斌龙;孙晓芳;;自主性流动:我国劳动力流动新阶段[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4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一鸣;李萍;;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燕凌;;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解释——基于35个村庄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玉军;李秀彬;郝海广;;农业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撂荒的影响——一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玉芬 王红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余桔云;促进劳动力流动必须完美社会保障[N];经理日报;2004年
3 高岩辉 刘科伟 张晓露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劳动力流动迁移理论的主要流派[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肖卫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张小溪;美国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减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N];甘肃日报;2005年
7 张镝 作者单位 鞍钢党校;劳动力流动分析[N];鞍山日报 ;2005年
8 本报记者 裴建素;探求劳动力流动新趋向[N];石家庄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祝振强;劳动力流动呼唤就业质量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宋蕾邋王羚;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5 李琴;临时劳动力流动全球性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敦平;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7 姜乾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发展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东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斗星;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09年
2 肖振兴;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辉;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饶e,
本文编号:11079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107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