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类保险产品创新的负面效应
本文关键词:异类保险产品创新的负面效应
【摘要】:保险产品创新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异类产品,其在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同时,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基于认知偏差理论,构建决策函数模型对该类保险产品创新的影响进行分阶段解析。结果发现,从中长期来看,异类保险产品会动摇保险产品的本质职能,并使得保险在消费者心中形象受损。借助调查所得数据对此进行检验,表明普通大众存在比较明显的认知偏差,对异类保险产品的印象容易产生扭曲。因此保险公司在异类产品的创新上应持审慎的态度。同时,监管部门应该加强监管,对异类保险产品的创新予以正确引导。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GL031)
【分类号】:F84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险需求日益多样化,保险产品数量不断增加。自20世纪末以来,财产保险公司从2005年的29家增加到2014年的65家,人寿保险公司从2005年的28家增加到2014年的71家1。在此背景下,保险公司开始通过保险产品创新应对日益激烈的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夏梅风;论保险创新能力是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J];保险研究;2003年07期
2 王稳;王东;;公司治理风险、保险创新与保险业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的创新与发展论坛综述[J];保险研究;2010年01期
3 裴平,张谊浩;中国股票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4 李心丹;行为金融理论:研究体系及展望[J];金融研究;2005年01期
5 郑晓玲;;因应老龄化社会的保险商品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6 李富军;杨春鹏;吕世瑜;刘菲菲;;认知偏差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7 李勇杰;王海萍;陈水森;;融合3S技术的广东农业保险创新发展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冬昕;李心丹;张兵;;分析师的盈利预测偏差与本地优势[J];财经科学;2011年03期
2 孙亚超;;企业最佳融资结构理论探讨[J];财会月刊;2007年26期
3 金春来;丁晓霞;;公司投资决策中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影响[J];财会月刊;2008年32期
4 张荣武;赵行亮;;经济周期、前景理论与BHS资产定价模型修正[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5 庄正欣;朱琴华;;我国证券市场噪声交易问题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3期
6 龙静;李延喜;;行为金融述评:渊源、定位与在中国的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1年08期
7 张多蕾;孟华婷;;行为财务理论在我国投资决策中推广应用的对策研究[J];福建财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8 郭颂平;朱斌;卢丹丹;;基于金融共生理论视角的银保风险协同防范研究[J];南方金融;2011年01期
9 范惠玲;;从行为金融角度探析我国资本市场会计寻租的产生——基于个体投资者投资心理和行为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年06期
10 饶品贵;赵龙凯;岳衡;;吉利数字与股票价格[J];管理世界;2008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小琼;;农民金融资产结构与选择取向的实证分析——以江西为例[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调研报告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2 李丽;;中资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产品创新视角[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乐;李好好;;我国证券市场中的噪声交易研究——基于一个“机构噪声交易者—散户噪声交易者模型”的分析[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任广乾;;基于非标准偏好和信念的公司治理主体决策行为研究——一个理论框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公司治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公言磊;财务分析师盈余预测乐观倾向成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博;多水平框架下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偏差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李冬昕;市场参与者意见分歧与公司融资决策[D];南京大学;2011年
4 郭朋;市场情绪、技术分析和投资者行为模式[D];复旦大学;2011年
5 余沿福;我国股市急跌现象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辜毅;企业年金治理及其风险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7 连英祺;基于行为金融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股权再融资决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8 宋书彬;中国IPO市场承销商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畅;中资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10 潘国臣;保险企业创新能力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敏霞;管理者过度自信与非效率投资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叶杨;基于SEM的我国保险公司核心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杜微微;中国机构投资者处置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苑亚朝;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过度投资行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段亚春;基于后悔规避的个体投资策略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6 张静文;中国股票市场过度联动现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朱楚烨;框架效应下群体投资决策的极化现象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叶颖;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折价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王宁;中国股票市场投资者过度自信行为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赵海东;我国银行保险发展创新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辜毅;林义;;我国企业年金可携带性问题探索[J];保险研究;2009年02期
2 陈盛伟;;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及在我国的探索[J];保险研究;2010年03期
3 林升;陈清;滕忠群;;市场结构与财产险公司承保绩效——来自中国机动车保险市场的经验证据[J];保险研究;2010年04期
4 于丽娜;;我国车险市场承保周期的实证研究——费率管制与市场准入限制的影响[J];当代经济管理;2013年04期
5 陈进宏;陈昌华;;广东省农业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6 田玲;彭菁翌;王正文;;承保能力最大化条件下我国巨灾保险基金规模测算[J];保险研究;2013年11期
7 刘平;刘帅;陈世璋;;中国保险业60年发展历程综述[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5期
8 蔡华;;我国财产保险市场承保效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11年06期
9 杨胜刚;行为金融、噪声交易与中国证券市场主体行为特征研究[J];经济评论;2002年04期
10 李勇杰;;论新兴科技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策略[J];经济问题;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卜华白;;从认知偏差角度诠释企业X低效率[J];商业时代;2007年19期
2 潘枫;;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综述[J];技术与市场;2010年05期
3 任智;;论公众寿险认知偏差的成因及纠正[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年09期
4 杨菁;;校报编辑的认知偏差效应与克服[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裴平,张谊浩;中国股票投资者认知偏差的实证检验[J];管理世界;2004年12期
6 卜华白;周远成;;认知偏差视角下的企业X低效率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年02期
7 王官诚;;个体非理性经济行为的心理透析[J];经济纵横;2008年09期
8 唐艳;;认知偏差、成本信息和管理层决策[J];企业管理;2011年01期
9 郑雨明;;决策判断中认知偏差及其干预策略[J];统计与决策;2007年10期
10 王冀宁;干甜;;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侯瑞鹤;俞国良;;字对关联强度和关联方向对学习不良儿童元认知偏差的效应[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李静;;大学生认知偏差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全国心理咨询师大会论文集[C];2011年
3 金林群;;女大学生形体认知偏差引起的满意度与体育锻炼及节食行为的关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C];2011年
4 叶德珠;;行为主体认知偏差与刑罚资源的优化配置[A];2007年全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朱益民;A股后3000点时代:集体认知偏差再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2 李静萍 李锁云;投资决策中的认知偏差[N];山西日报;2003年
3 吴晔;缘何出现自我认知偏差?[N];浙江日报;2013年
4 贾伟;纠正投资的几个认知偏差[N];经济日报;2007年
5 胡汝银;把握金融系统运行规律的新工具[N];天津日报;2012年
6 堂吉伟德;“体检不入医保”或因认知偏差[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堂吉伟德;“体检不入医保”或因认知偏差[N];江西日报;2011年
8 上海社科院 曹泳鑫;对马克思主义的三种认知偏差[N];社会科学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军;管理决策中的个体认知偏差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倪婕;中小学生的认知偏差及其影响因素的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玲;基于认知偏差的高校学生理财行为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3 孟甜;突发事件下即兴决策认知偏差分析及实证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4年
4 王卉;从解题错例分析高中数学难点及认知偏差[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贺佩环;小组工作介入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计划书[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李静;家庭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钟剑锋;公允价值推广与投资者认知偏差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杨金玉;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及应用[D];浙江大学;2014年
9 胡辉;认知偏差影响下的企业家机会识别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马腾;IPD项目团队信任与成员认知偏差关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974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197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