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量风险的海南荔枝寒害保险费率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量风险的海南荔枝寒害保险费率研究
【摘要】:根据海南省18个市(县)1990—2013年的荔枝产量数据和1961—2013年的气象数据,采用逐步回归、信息扩散等方法,建立了气象产量分离模型和产量风险估算模型,对海南省荔枝产量风险进行了区划划分,对不同产量风险等级的地区进行了寒害保险费率厘定。结果表明:海南荔枝寒害产量风险中部山区最高,西北部次之,南部和东部沿海地区寒害较少,风险最低,其他为中等风险地区。纯保险费率随风险降低而降低,免赔额为4%、6%、8%和10%时对应纯保险费率最高分别达到12.66%、11.19%、10.14%、9.28%,最低为1.91%、1.37%、1.14%、0.98%。
【作者单位】: 海南省气候中心;南海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海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5096)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198)共同资助
【分类号】:S667.1;S426;F842.66
【正文快照】: 1引言海南地处热带,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荔枝栽培历史悠久,是我国荔枝主产区之一,目前以北部和中部的海口、儋州、澄迈、琼海、陵水、文昌等地种植较多,种植面积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1]。寒害主要是指温度不低于0℃但小于10℃的低温灾害,一般在热带、亚热带地区较常发生,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周玉淑,邓国,齐斌,张敏;中国粮食产量保险费率的订定方法和保险费率区划[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段海来;千怀遂;俞芬;宋秋洪;;华南地区龙眼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J];生态学报;2008年11期
3 蔡大鑫;王春乙;张京红;刘少军;;基于产量的海南省香蕉寒害风险分析与区划[J];生态学杂志;2013年07期
4 任义方;赵艳霞;王春乙;;河南省冬小麦干旱保险风险评估与区划[J];应用气象学报;2011年05期
5 李娜;霍治国;贺楠;肖晶晶;温泉沛;;华南地区香蕉、荔枝寒害的气候风险区划[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05期
6 钟甫宁,邢鹂;粮食单产波动的地区性差异及对策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4年03期
7 刘锦銮,杜尧东,毛慧琴;华南地区荔枝寒害风险分析与区划[J];自然灾害学报;2003年03期
8 霍治国,李世奎,王素艳,刘锦銮,薛昌颖;主要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蓉;;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及灾害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2 江春;张爱民;;安徽省分县小麦产量保险费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3 杨仕贤;张好艳;张春红;胡容;杨丽琼;;气象灾害损失评估技术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4 闫俊霞;张建峰;张春玲;;1961~2008年华南地区极端温度变化趋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叶树春;梁敏妍;张志坤;周武;王迪龙;;1979~2008年罗定市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风险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6 亢继林;陈林;王平;王芬;;资源分析型水稻气象灾害动态评估方法研究——以成都平原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7 李明志;臧俊岭;焦仁庆;;农业气象灾害风险评估研究综述[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4期
8 李爽;李双成;;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综合聚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4期
9 杨lm华;王丽红;鲜祖德;;农作物产量损失风险水平实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的探讨[J];保险研究;2009年10期
10 王华丽;;我国森林火灾保险的风险评估与区划[J];保险研究;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宁平;千怀遂;马丽娜;;中国银杏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2 燕群;蒙吉军;;基于防灾规划的城市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张鹏;李宁;解伟;刘雪琴;温玉婷;吴吉东;;基于水稻保险费率厘定的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分析[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温玉婷;李宁;解伟;刘雪琴;张鹏;吴吉东;;安徽省小麦产量指数保险梯度纯费率等级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于飞;谷晓平;罗宇翔;汤泌;;贵州省综合农业气象灾害危险性风险评价[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淑云;;连阴雨灾害天气对农业的影响评估[A];粮食安全与现代农业气象业务发展——2008年全国农业气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李晴;李春强;卢建立;甄文超;;河北省两熟产区冬小麦气象干旱风险及减灾技术分析[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陈怀亮;张红卫;刘荣花;余卫东;;中国农业干旱的监测、预警和灾损评估[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郑红;王艳秋;郑凯;鞠洋;潘华盛;;黑龙江省夏季旱涝低温灾害区划[A];第26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象灾害与社会和谐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10 李德;;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宿州市农业旱涝风险评估[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新;我国政策主导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丹;区域旱情中长期预报及农业干旱风险综合评价[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谢凤杰;作物保险定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王华丽;基于风险区划的中国森林保险区域化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赵建军;基于气候变化的水稻旱灾风险及其保险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6 周波;江西稻农技术采用决策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7 黄水清;非相关文献知识发现方法及在农业经济学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8 朱启荣;中国棉花主产区空间布局变迁研究(1980—2002)[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邓国取;中国农业巨灾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10 吕爱清;江西省食物生产变化规律与安全分析及调控对策[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兴旭;湖北省油菜种植风险与政策性保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江春;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加亮;我国粮食生产综合险纯费率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浚;海水养殖保险发展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张玉民;我国粮食种植业保险气象灾害损失核损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肖晶晶;主要作物节水灌溉气象等级指标及其风险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7 任义方;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方法研究[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年
8 乔淑;温室黄瓜低温冷害保险决策支持系统[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蔡冰;基于低温寡照的江苏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10 薛丽芳;广东省典型经济作物精细化气候区划[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熙彦;蒙吉军;康玉芳;;信息扩散模型在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与扩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2 王刚;郭德勇;;用信息扩散理论分析高海拔、寒、旱地区矿山事故风险[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庹国柱,丁少群;论农作物保险区划及其理论依据──农作物保险区划研究之一[J];当代经济科学;1994年03期
4 千怀遂;任玉玉;李明霞;;河南省棉花的气候风险研究[J];地理学报;2006年03期
5 李自珍,李文龙;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水肥条件对作物生态位适宜度和产量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01期
6 张业成;中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测与分区减灾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8年01期
7 吴少华,杨国永,方海峰,薛春容,赵永,郑诚乐,林切;1999年漳州荔枝冻害调查与分析[J];福建农业科技;2000年03期
8 张忠诚;;参数极大似然估计的几点注记[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罗俊杰;黄高宝;;底墒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J];灌溉排水学报;2009年03期
10 涂方旭,苏志,李艳兰;广西荔枝龙眼的冻害区划研究[J];广西科学;2002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邢鹂;中国种植业生产风险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会飞;;农业保险费率和保费的计算方法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王丽红;杨华;田志宏;闫仲勇;;非参数核密度法厘定玉米区域产量保险费率研究——以河北安国市为例[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3 索彦峰;各国存款保险费率比较极其对我国的启示[J];甘肃农业;2003年04期
4 吴垠豪;王军;;阿克苏试点区苹果保险费率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1年06期
5 江春;张爱民;;安徽省分县小麦产量保险费率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6 杨晓煜;鞠荣华;杨lm华;周俊玲;李晓峰;;河南省小麦保险费率厘定研究[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年03期
7 柴化敏;;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洪水保险费率厘定中的运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7年08期
8 丁少群;农作物保险费率厘订问题的探讨[J];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9 ;重要新闻[J];台湾农业情况;1986年02期
10 洪伟;陈辉;方柏州;;森林火灾数量特征和火灾保险率的数学模拟[J];林业科学;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管贻升;;5.2万与1800元的背后……——有关机动车强制保险费率合理性的探讨[A];北京保险学会2006专题评选——“抓住机遇,,车险经营因此而改变”[C];2006年
2 梁春茂;;财产保险费率市场化的渐进逻辑——以车险为例[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李凯;;经济学视角下保险费率的确定——以机动车辆保险为例[A];“创新·和谐·发展”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武;曾勇;;反周期的银行存款保险费率定价的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张倩;;浅析投保人的收益和效用如何决定保险产品费率[A];“创新·和谐·发展”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6 冯嘉壳;;谈解除寿险合同的处理信息监控管理[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彭华;130户企业享受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N];雅安日报;2013年
2 陈沐;保险费率走向市场[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1年
3 许闲邋吴捷;德国: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旨在提高出口竞争力[N];中国保险报;2007年
4 记者 谭丽莎 徐民;成都再次下调四项保险费率稳定就业[N];中华工商时报;2009年
5 朱立毅;出口信用保险费率拟下调30%[N];商务时报;2009年
6 刘京生;保险费率市场化[N];中国保险报;2000年
7 刘京生;保险费率的定价机制和传导机制[N];中国保险报;2002年
8 记者 王红;我市失业保险费率下调[N];郑州日报;2009年
9 记者 王红 实习生 杜梦婷;企业失业保险费年内减半征缴[N];郑州日报;2010年
10 通讯员 王发祥 廖聪贵;武平降低失业保险费率 惠及企业职工4945名[N];闽西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朱文娟;中国社会保险费的就业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姜楠;中国寿险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俊伟;江门市新会区社保费征收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蔡秋杰;放松保险费率管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3 王华;保险费率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4 迟凤丽;我国保险费率监管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5 朱俊生;中国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论纲[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6 张晓玲;保险费率市场化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7 季盼盼;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能力适度水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陈丽;新疆棉花种植业保险费率分区[D];新疆财经大学;2011年
9 涂志宏;公路工程保险费率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10 冯芳;基于我国工程风险评价的工程保险费率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960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296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