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保险与就业促进——基于基金支出范围视角的双重差分法分析
本文关键词:失业保险与就业促进——基于基金支出范围视角的双重差分法分析
【摘要】:本文使用2002-2009年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和双重差分法,从基金支出范围的角度,实证分析了失业保险对就业的影响。结果发现:2006年中国实施的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的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劳动力的就业概率;年轻个体、女性、无配偶个体和低教育水平个体,其就业概率相对较低,但受政策影响更强,政策实施后就业概率提升更多。本文研究表明,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提高促进就业项目支出占比,不仅有助于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也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十二五’期间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模式和改革方案研究”(批准号10zd&007)的资助
【分类号】:F842.6;F249.2;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1999年,中国正式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并将制度的目标定位为:保障失业者的基本生活并促进其再就业。尽管建立伊始,政府就规定可以将失业保险制度的基金用于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介绍补贴,但由于国企改革之后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基金主要用于发放失业保险金,用于补贴的支出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杨文忠;;德国的失业保险和促进就业[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4期
2 陆铭;田士超;;显性失业还是隐性就业?——来自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3 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4 邢春冰;李实;;扩招“大跃进”、教育机会与大学毕业生就业[J];经济学(季刊);2011年04期
5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6 马永堂;;比较研究:完善失业保险促进就业功能[J];中国劳动;2006年01期
7 徐悦;李志明;;从失业补偿到就业促进:发展型社会政策视角下中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03期
8 乔雪;陈济冬;;失业保险政策对隐性就业规模和社会产出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1年02期
9 黄觉波;王静;徐明东;;失业保险,道德风险与激励机制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曼娇;;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刘昌用;;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历史背景与主要特征[J];西部论坛;2012年03期
3 程奕健;;农民工对老乡会倾向性的实证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4 卫松;周江涛;;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联动机制研究述评[J];改革与战略;2011年03期
5 叶静怡;周晔馨;;社会资本转换与农民工收入——来自北京农民工调查的证据[J];管理世界;2010年10期
6 马鹏娟;;完善我国失业保障制度浅论[J];经营管理者;2010年05期
7 刘况驰;李莎菲;;借鉴德国经验完善我国失业保险促进再就业机制[J];经营管理者;2010年24期
8 刘小艳;;失业保险的道德风险及其激励机制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高正平;张兴巍;;区域企业自生能力评价指数与区域经济发展实证——基于中国各地区的研究[J];财贸研究;2012年04期
10 王学龙;于潇;白雪秋;;破解城乡差距之困:基于劳动力流转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易行健;张波;杨汝岱;杨碧云;;家庭社会网络与居民储蓄行为——基于农村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检验[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D];沈阳农业大学;2011年
2 姜励卿;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3 姜丽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劳动力市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4 彭文慧;社会资本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李雄;论平等就业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6 李志俊;选择性转移、人力资本深化与内生农业发展[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孙华臣;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收入差距演变及其对经济增长的门限效应[D];山东大学;2012年
8 戴凤燕;高校扩招与国民受教育水平、教育不平等[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9 郭青;农民工权利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曾思康;新生代农民工发展的经济学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加桢;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户非农经营参与[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福康;失业保险制度再就业促进功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韩琨;我国农民工失业保险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周春飞;论失业保险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张能强;失业保险制度运行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1年
6 段海红;城乡劳动力市场融合下的非农就业影响因素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7 李烈;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8 梁海兵;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区域结构性调整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涂建萍;两德统一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融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陈媛;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宾;;构建就业保障新机制[J];中国劳动保障;2009年02期
2 王美艳;蔡f ;;户籍制度改革的历程与展望[J];广东社会科学;2008年06期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丁宁宁,葛延风,董克用,杨燕绥,孙炳耀;中国城镇失业保障制度改革的回顾与前瞻[J];管理世界;2001年01期
4 严善平;;人力资本、制度与工资差别——对大城市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7年06期
5 陆铭;田士超;;显性失业还是隐性就业?——来自上海家庭调查数据的证据[J];管理世界;2008年01期
6 高玉泽;隐性就业的制度分析[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7 胡鞍钢;中国城镇失业状况分析[J];管理世界;1998年04期
8 张时飞;隐性就业的普遍性、工作性质与个人特征——以杭州市社会调查为例[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形势分析”课题组;失业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J];经济研究参考;2004年44期
10 王小鲁;城市化与经济增长[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芹;;失业保险制度对欧盟高失业影响的经济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8年25期
2 程新富;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发展方向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4期
3 杨艳琳,兰荣蓉;我国就业结构变化与失业保险制度创新[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王叶菲;;关于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功能的思考[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杨志安;论我国现行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完善[J];市场与人口分析;1998年03期
6 孙立;失业保险制度与就业的关系及现实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07期
7 华坚;浅谈推进失业保险制度的改革[J];学术论坛;1998年S1期
8 徐韬;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浅论失业保险制度改革[J];成人高教学刊;2000年03期
9 蔡德仿,黄雪英;关于完善失业保险法律制度的思考[J];前沿;2005年08期
10 李莉;德国失业保险制度的调整及其依据[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尊重意愿确保稳定 扎实抓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工作[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2 纪春梅;;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王红;;从北京的区域功能看人口与就业的发展——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与人口分布研究[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4 王相敏;;经济政策有效性[A];与时俱进 开拓进取(下)[C];2002年
5 漆根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分析[A];水库经济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6 汪鸣;;国家物流规划将出台 物流环境会更好[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33期-52期(2003年2月-12月)[C];2003年
7 杨敏丽;涂志强;;关于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实施若干问题的思考[A];拖拉机、农用运输车、农用发动机行业背景资料(第十集)[C];2009年
8 赵光茂;乐强顺;;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失业保险体系[A];江西崛起与就业研究——江西崛起与就业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9 胡蓉;;教育筛选与就业[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一)[C];2004年
10 汪良明;王魁然;袁欣;;内外结合法胫腓骨截骨延长美容增高术86例介绍[A];2005年全国中西医结合医学美容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咏梅;灵活就业者门诊报销三月迎来百余人[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9年
2 宋忠祖 分社;乐都灵活就业者享受社保补贴[N];青海日报;2009年
3 记者许斌、宋沁飞;通过政策扶持和优质服务使创业就业者得到更多实惠[N];山西政协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朱卫国 本报通讯员 杨峰 褚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 努力使就业者上岗乐业[N];济宁日报;2009年
5 嘉萌;创业者与就业者的7种不同[N];经理日报;2008年
6 李晓东 王宏伟;市区就业者收入与学历成正比[N];齐齐哈尔日报;2007年
7 记者 余依霖;北京存档灵活就业者可领社保卡[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8 于志华 记者 刘述波;万套公租房年内供给新就业者外来工[N];哈尔滨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朱薇;实习就业者:游走在失业与就业之间[N];经济参考报;2006年
10 记者 薛亚芳;本科毕业即工作“性价比”最高[N];人才市场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红梅;平等就业权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2 别朝霞;失业保险制度优化设计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3 丁煜;中国失业保险制度:反思与重构[D];厦门大学;2006年
4 王静敏;当代中国失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何亦名;中国高等教育扩张的就业与工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金海燕;我国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运行过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钱晓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劳动力跨境就业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8 胡俊波;禀赋、不确定性与转型期农村劳动力转移[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9 刘新宇;论中国低端部门就业与城市环境管理的冲突[D];复旦大学;2007年
10 王冬;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我国主要政策实施与产业整合的绩效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赵昂;构建大学生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3 燕超;失业保险制度就业促进功能的分析与评价[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秦雨馨;失业保险制度中被保险人欺诈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黄娅;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马鹏娟;构建我国就业导向型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景增;我国失业保险制度预防失业功能的探索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福康;失业保险制度再就业促进功能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周春飞;论失业保险制度的促进就业功能[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10 胡莎莎;流动就业者社会支持体系研究[D];济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3025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302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