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化机制分析——基于“适用性学习”和“自然选择”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7-12-28 02:37

  本文关键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演化机制分析——基于“适用性学习”和“自然选择”的视角 出处:《经济研究参考》2015年5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演化机制 “适用性学习” “自然选择”


【摘要】:达尔文生物进化论提出制度演化机制分为"适用性学习"和"自然选择"两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从无到有,从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化,从旧农保向新农保演变,从新农保向城乡居民养老演化,其动力机制是什么?未来的演变方向是什么?本文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为分析工具,探索我国60多年来农村养老保险的演化实践,并力求揭示养老保险的未来演化方向。
[Abstract]:The system evolution mechanism of Darwin's theory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s divided into two kinds: "applicability learning" and "natural selection". The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from scratch, from family support to social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old to the new agricultural insurance, agricultural insurance development, to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pension evolution from the new farmers, what is the mechanism? What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evolution? Based on Darwin's theory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natural selection" and "adaptive learning" as the tool of analysis, explore the evolution of the practice of 60 years of China's rural endowment insurance, and reveal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evolution of endowment insurance.
【作者单位】: 河北经贸大学财政税务学院;
【基金】: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全覆盖’问题研究”(2013BJY088) 河北省第二批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河北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问题研究”(BR2-24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323.89;F842.67
【正文快照】: 制度演化理论引入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自然选择”的观点,认为制度的演化机制分为两种:“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学习”。“自然选择”是指能够导致同一种群种,不同遗传性状的分布比例在下一世代发生变化的过程。在达尔文式的自然选择中,中心概念是有机体、群体、适应性、基因和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郑栋;;浙江省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路径选择[J];经营与管理;2013年09期

2 杨斌;郑军;朱甜甜;;政府财政补贴对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影响机制分析——以西藏的新农保为例[J];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济兵;东莞市农民增收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2 赵环宇;黑龙江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晓洁;王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财政补贴效应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12期

2 王晓洁;;完善河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保障机制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0年01期

3 邓大松;薛惠元;;新农保财政补助数额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8年的数据[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贾宁;袁建华;;基于精算模型的“新农保”个人账户替代率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0年03期

5 张瑞书;王云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适度给付水平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淑文;;基于自主创新的企业知识结构演化机制研究[J];技术经济;2008年06期

2 刘晔;;企业能力本质及其演化机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3 任建雄;;基于耗散结构论的开发区有序演化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期

4 顾文涛;李东红;王以华;;企业自我实现的演化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8年01期

5 李朝明;刘松;;企业协同知识创新演化机制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3年02期

6 冯林安;张瑞锋;;农业复合系统持续协调演化机制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6年03期

7 陈宝国;丁长青;;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知识共享的演化机制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10期

8 郭强;李霞;;企业成长的演化机制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6年02期

9 陈彦亮;高闯;;组织惯例的跨层级演化机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03期

10 魏遥;雷良海;;基于Brusselator模型的产融集团演化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蒋品群;汪秉宏;罗晓曙;周涛;;演化网络中成长与老化之间的竞争[A];第二届全国复杂动态网络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2 杨春宇;黄震方;毛卫东;;基于系统科学的旅游地复杂系统演化机制及规律性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周伟林 复旦大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区域协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演化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青;现代服务业演化机制与效应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姜涵;我国矿企境外投资的演化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张晓兰;东京和纽约都市圈演化机制与发展模式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王爱玲;反腐类微博舆情热点演化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42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3442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f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