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偿付能力的财产保险公司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
本文关键词: 保险偿付能力 财产保险公司 内部控制框架 保险公司偿付能力 内部控制评价 风险识别 财险公司 组织架构 内部控制体系 重要保障 出处:《财会通讯》2013年3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正一、引言偿付能力对于财产保险公司安全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保险企业自身对其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大。而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险公司偿付能力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指企业在财产保险标的物出现时的赔付能力:不仅包括一般保险事故发生时,还包括发生超常损失时,财产保险公司的赔偿能力。由于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是保险公司抗击风险、良好经营的重要保障,大多数财产保险公司对偿付能力都非常重视,我国保监会对于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有严格的监管要求。多数财产保险公司为提高本公司偿付能力,满足保监会的监管要
[Abstract]:First, the introduction of solvenc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safe operation of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and the insurance companies themselves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it. And how to strengthen the internal control. Improving the solvency of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has also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e solvency of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refers to the ability to pay when the subject matter of property insurance appears: not only when general insurance accidents occur. It also includes the compensation ability of the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 when there are extraordinary losses. Because the solvency of the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insurance company to resist the risk and run well. Most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olvency, China Insurance Regulatory Commission has strict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for the solvency of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Most property insurance companies to improve the solvency of the company. Meet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of the CIRC
【作者单位】: 唐山学院;
【分类号】:F842.3;F27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偿付能力对于财产保险公司安全经营具有重要意义,保险企业自身对其重视程度也日益加大。而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财险公司偿付能力也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财产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指企业在财产保险标的物出现时的赔付能力:不仅包括一般保险事故发生时,还包括发生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波;吴晓辉;张爱武;;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5期
2 刘爱英;;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财会通讯;2011年14期
3 李莎澜;刘清国;魏文斌;胡超斌;;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评估雷达组网作战效能[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晓辉;我国财险公司偿付能力风险的内部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新军;接琪真;;国外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模式对我国保险监管的启示[J];保险研究;2007年12期
2 朱波;吴晓辉;张爱武;;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08年05期
3 王力;盛逖;;中国保险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保险研究;2009年01期
4 占梦雅;;中国非寿险业法定偿付能力额度标准的合理性分析与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5 蒋才芳;;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区域保险差异影响因素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4期
6 邓庆彪;文辉;;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的非寿险公司财务预警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年01期
7 陈根忠;刘湘伟;杜红兵;;D-S证据理论在作战效能评估中的应用[J];电光与控制;2010年02期
8 肖文杰;王健;卢雷;盛文;;含逻辑门的雷达组网作战效能评估研究[J];电光与控制;2010年02期
9 陈秋明;;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偿付能力的法律界定及其规制[J];法律适用;2010年07期
10 邢天才;康晗彬;;基于资产负债管理的我国巨灾再保险定价研究[J];保险研究;201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袁敏;;建立以风险为导向的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研究——基于欧盟保险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A];十二五·新挑战:经济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1[C];2011年
2 唐健;;浅析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A];黑龙江保险学会2008年度优秀论文[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溪鹏;人身保险创新产品的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滕焕钦;财产保险公司风险预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辛强;欧洲保险市场的一体化:政策、效果与启示[D];复旦大学;2003年
4 胡坤;中国保险业的规模扩张与偿付能力约束[D];复旦大学;2003年
5 王和;保险投资创新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任珊;中国保险企业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7 姬便便;中国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年
8 曾忠东;保险企业全面风险管理(ERM)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燕;未决赔款准备金的分布函数及其界值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卢志义;基于广义线性模型的损失准备金估计方法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焕娟;寿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刘琪;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内部审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春云;台州市财产保险业务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严军;家用轿车保险效益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5 荣宇;财险公司价值成长机理与价值评估[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6 雷媛;我国非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比率模型[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尹超;基于半参数Logistic回归模型的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蔡玉琢;我国非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邓秋霞;对商业性担保公司中异化现象的法律思考[D];南京大学;2011年
10 耿磊磊;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全面风险预警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启树,吴冲,程建霞;基于模糊AHP理论的科学论文学术价值评审研究[J];编辑学报;2001年01期
2 吴晓辉;王新文;吴蒙;;论财产保险公司数据大集中管理模式[J];保险研究;2007年10期
3 占梦雅;;中国非寿险业法定偿付能力额度标准的合理性分析与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4 谢洪芳,伍超标;发达国家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及借鉴[J];经济师;2004年04期
5 周晶晗;;从欧美财险公司破产看我国非寿险偿付能力监管[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年02期
6 李建英,刘婷婷;保险偿付能力监管的国际比较与启示[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7 朱荣恩 ,应唯 ,袁敏;美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会计研究;2003年08期
8 戴彦;;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基于A省电网公司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01期
9 张瑞君;邹立;封雪;;资金集中管理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2006年11期
10 李静;次级债融资对保险公司的影响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张春生;[N];中国保险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苏世伟;我国财产保险市场效率与偿付能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金明;何一;;基于客户关系管理提升财产保险公司竞争力[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2期
2 ;锐意进取保险市场的“移民部队”——访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张守春先生[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1年Z2期
3 许莉;樊小平;张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0年05期
4 唐红祥;;财产保险营销制度探讨[J];市场论坛;2011年05期
5 夏益国;张健民;;财险公司营销渠道的创新与整合[J];上海保险;2010年09期
6 孙树垒;路晓伟;;财产保险公司客户转移模型与服务竞争囚徒困境[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7 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COSO委员会新报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简介[J];审计研究;2003年06期
8 宋常;丁卫;;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关系探微[J];学术交流;2007年02期
9 郑小荣;时现;;试论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制度、标准与法规[J];财务与会计;2007年19期
10 李保良;;基于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框架探究[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莉;樊小平;张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多样化经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2 余忠;;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2007年)[C];2007年
3 吴慎全;;金融危机下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策略[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郭宗文;;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框架的探讨[A];第九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2010年
5 许莉;樊小平;张宁;;我国财产保险公司多元化经营与绩效的实证研究[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理论卷1)[C];2010年
6 李荣梅;;国有大中型企业内部控制的模式分析与整体设计[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7 王曙光;;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的构建[A];新经济环境下的会计与财务问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林钟高;徐虹;郑军;;企业内部控制研究——基于契约理论和法学思想的拓展性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张玉珍;;中美两国内部控制标准体系的比较与思考[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10 李敬;;基于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建杰;继续曾有的辉煌 开创更美好的明天[N];中国保险报;2000年
2 丁灿;财产保险公司企业所得税纳税筹划思路[N];财会信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钱厚琦;事前预防 方能更好抵御风险[N];中国建设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淑娟;大地财险:业务成熟后IT怎么做?[N];计算机世界;2009年
5 龚程;《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发布[N];中国水利报;2008年
6 陈志斌 何忠莲;美国内控执行机制对我国的借鉴[N];中国财经报;2007年
7 易方;为中国企业防范风险构筑“防火墙”[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中国首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出台[N];中国审计报;2008年
9 李季先;企业内控制度建设 结合修法民主进行[N];证券时报;2007年
10 张馨月;中国式COSO有望三年内建立[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鄂秀丽;企业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梁运吉;企业内部控制标准的实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3 许新霞;新兴委托代理下的侵占与治理[D];武汉大学;2007年
4 王桂莲;基于现代系统思考的企业内部控制创新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王宏;基于国际视野与科学发展的我国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6 何凤平;农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7 童丽丽;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动力分析与约束机制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云鹏;中小型财税保险公司战略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2 喻江平;A财产保险公司珠海分公司营销策略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3 邓伟;平安财产保险公司风险工程管理战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4 胡昌红;现代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5 彭道国;基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内部控制研究[D];江苏大学;2008年
6 蔡爱勇;中小财产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模式探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7 付洁;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存货内部控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8 安艳红;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9 李惠欣;基于公司治理结构下的内部控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10 戈金义;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580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458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