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保险业低声誉的经济学解释:基于时间不一致偏好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1-27 17:43

  本文关键词: 保险业声誉 保险购买 垄断竞争 时间不一致偏好 出处:《经济研究》2013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整体行业的低声誉已经成为影响中国保险业快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本文基于时间不一致偏好理论构建了(半)双曲折现模型,通过分析保险消费者的最优购买行为以及在垄断竞争条件下保险公司的最优竞争策略,首次发现和解释了导致保险业低声誉的经济机理。研究表明,消费者的时间不一致偏好导致了其保险购买意愿不足,为此在市场均衡条件下保险公司的最优竞争策略是操纵消费者的风险感知,这是导致保险行业低声誉的直接原因,但这并不必然会导致消费者的事后福利受到损失。伴随我国保险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试图通过政府加强监管解决保险行业低声誉的直接效应可能是低效且损害消费者福利,加强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教育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是,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监管来增加保险公司操纵消费者风险感知的成本,这对普及消费者的风险感知教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Abstract]:The low reputation of the whole industry has become a prominent problem affecting the rapi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na's insurance industry. Based on the time inconsistent preference theory, 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emi-hyperbolic) discounted model. By analyzing the optimal purchasing behavior of insurance consumers and the optimal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insurance companies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onopoly competition, the economic mechanism leading to the low reputation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is first discovered and explained. Consumers' inconsistent preference of time leads to their insufficient willingness to buy insurance. Therefore, the optimal competitive strategy of insurance companies is to manipulate consumers' risk percep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quilibrium. This is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low reputation of the insurance industry, but it does not necessarily lead to the loss of consumer welfare afterwards. The direct effect of trying to solve the low reputation of insurance industry through government supervision may be inefficient and harmful to consumer welfare, and strengthening consumer risk awareness education is the effective mean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e government can strengthen supervision to increase the cost of insurance companies manipulating consumers' risk awareness, which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popularizing consumers' risk awareness education.
【作者单位】: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20102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创新团队和杰出青年学者培育计划的资助
【分类号】:F842.3;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保险业声誉不佳、形象不好的问题比较突出,正在不断侵蚀保险业发展的诚信基础,严重损害了保险行业的整体形象,很可能会引发信任危机,这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部分研究探讨了保险业低声誉的成因,如消费者认知偏差、保险供给方诚信缺失、经营不规范、监管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锁凌燕;;中国保险业声誉风险管理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09期

2 刘超;陈秉正;;我国人身保险市场结构变化与预测分析[J];保险研究;2011年09期

3 王国军;保险业:声誉、功能与监管[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元昊;;我国保险业风险管理的认知演进——以《保险研究》为代表的文献综述[J];保险研究;2010年08期

2 郜灿;;我国人身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分析——以声誉风险的特点为视角[J];经营管理者;2011年19期

3 庞楷;;我国保险公司合规风险管理问题探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S1期

4 谢圣远;李晓锋;;我国寿险公司产品同质程度研究[J];财经论丛;2014年07期

5 温波;;浅析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J];甘肃金融;2014年07期

6 崔亚;谢志刚;;保险行业声誉风险的成因与管控研究[J];保险研究;2014年07期

7 郭冬梅;;保险业声誉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3年05期

8 卢燕;;较低社会评价下保险声誉建设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S1期

9 薛生强;徐梅;;西部地区人身保险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以宁夏为例[J];西南金融;2014年09期

10 粟榆;岑敏华;;赋予第三者直接请求权与责任保险的风险管控[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炎杰;中国保险合同纠纷防范及处理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微微;沈阳人身保险市场银代渠道误导销售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曹颖;论我国保险信用体系的建设[D];四川大学;2005年

3 李清;湖南人身保险需求的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2年

4 刘兴;泰州人身保险市场银行代理渠道销售误导问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5 殷海峰;新华保险厦门分公司寿险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6 胡立娜;我国保险产业结构与市场绩效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7 周兴堂;人身保险产品代理人销售误导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赵波;;保险销售误导的危害及治理建议[J];保险研究;2008年06期

2 龙文;王惠文;;基于成分数据的市场集中度指标预测建模方法及应用[J];系统工程;2008年05期

3 杨有成;;中国财产保险市场结构实证分析[J];开放导报;201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延;中国保险市场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包莫尔;定扬;;垄断竞争和福利经济学[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5年02期

2 石德宏;对垄断竞争理论的批判与理解[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2期

3 艾学蛟;论资本运营与垄断竞争[J];湖北社会科学;1998年02期

4 樊厚斌;简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垄断竞争[J];中国石化;1999年06期

5 邓大才;论制度垄断竞争[J];理论学刊;2003年02期

6 朱兰波;庄彤宇;;校园内餐饮市场的垄断竞争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6年03期

7 马文军;;西方垄断竞争厂商均衡理论的评析与修正[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朱子韬;;垄断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竞争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17期

9 马春礼;市场垄断竞争特性的分析[J];经济管理与干部教育;1991年03期

10 张伯仑;陈彪如;;修正后的垄断竞争[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1961年1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麻纯斌;垄断竞争专营[N];人民邮电;2001年

2 特约撰稿王小广;由初级竞争走向垄断竞争[N];中国证券报;2002年

3 朱玉强;从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N];计算机世界;2001年

4 国泰君安证券副总裁 符学东;经纪业务全面转型 打造垄断竞争优势[N];证券时报;2003年

5 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郭绍华;酸奶市场形成垄断竞争格局 地方品牌渗透率最高[N];中国经营报;2002年

6 本报特约撰稿人 张坤;区域白酒品牌固点拓圆[N];华夏酒报;2012年

7 梁小民;高价还是低价,,这是一个问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8 刘晓丹;垄断竞争:画家勇于创新的真实理由[N];美术报;2009年

9 张锴雍;宏观经济走势与民营金融大前景[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10 韩丹 程继明;差别是垄断利润的来源[N];中国经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戴群;垄断竞争产业升级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胜;新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理论和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利平;班轮市场周期与垄断竞争行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690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4690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