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社会保险缴费率的“身世之谜”
本文关键词: 社会保险缴费率 虚高 历史欠账 工资总额 初次收入分配失衡 出处:《学术研究》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辨析社会保险费率的内外部相关关系,尤其是透过分子分母效应发现:我国的社会保险缴费数额远低于发达国家。当前费率"虚高",只是增加了职工的参保价格而非企业的参保成本;纵向来看,缴费也没有实质性的增加,综合物价等因素甚至是在降低。社会保险费率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应当由外向里推进,在补偿历史欠账和初次收入分配失衡格局得到有效扭转之后,通过待遇确定型向缴费确定型转变等措施来降低费率。
[Abstract]:Starting with the basic concep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rrelation of social insurance rate. In particular, through the molecular denominator effect, it is found that the amount of social insurance contributions in China is far lower than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current "false high" rates only increase the participation price of employees rather than the cost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insurance of enterprises. There has also been no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contributions, and factors such as comprehensive prices are even decreasing. The reform of social insurance rates should not be carried out too hastily, but should be pushed forward from the outside, and after the compensation of historical arrears and the imbalance pattern of initial income distribution has been effectively reversed, To reduce the rate by means of the change from the fixed treatment type to the payment confirmation typ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社会发展学院人口研究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1CSH012) 国务院侨办项目(GQBQ2011002)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黄先海;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成因分析——基于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视角[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2 卓勇良;;扭转劳动所得在GDP中的利益格局[J];南风窗;2007年17期
3 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Farmers' Income Increas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nan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2 何雄浪,王代敬;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3 王浩;;河南省农民增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4期
4 关海庭;论当代中国渐进体制转型模式的合理性——兼论中苏(俄)体制转型模式的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杨永忠;中国消费症结解析:一个模型及其应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周凤起;;我国节能工作的回顾与展望[J];北京节能;1989年02期
7 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影响因素及变化原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检验[J];财经科学;2010年06期
8 常进雄;王丹枫;叶正茂;;要素贡献与我国初次分配中的劳动报酬占比[J];财经研究;2011年05期
9 黄乾;魏下海;;中国劳动收入比重下降的宏观经济效应——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10年04期
10 张建华;褚玲;张全红;;我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沈坤荣;刘东皇;;中国劳动者报酬提升的需求效应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志军;地方政府竞争下中国之“谜”的若干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4 徐圣;中国劳动收入比重变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许娜;工资差距对技术偏向选择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周卫民;经济增长的内生性要素[D];南京大学;2011年
7 刘东皇;中国居民消费的制约因素及增长绩效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应禄;中国城乡经济差距与一体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9 张军超;发展战略、要素收入分配与需求结构失衡[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李文中;我国健康保障制度的公平与效率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义军;我国老年公寓发展运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娜;私营企业劳动者的工资问题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3 李彬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贻龙;中国劳动报酬份额地区差异的原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雷;公共财政与宪政建设[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熊婕;资本深化、劳动力异质性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1年
7 顾巍巍;无锡市环保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及其政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芦明;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区域差异的统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吴俸强;债券市场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黄佳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化原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杨瑞龙,周业安,张玉仁;国有企业双层分配合约下的效率工资假说及其检验——对“工资侵蚀利润”命题的质疑[J];管理世界;1998年01期
2 黄勇峰;任若恩;刘晓生;;中国制造业资本存量永续盘存法估计[J];经济学(季刊);2002年01期
3 Adam Szirmai;柏满迎;任若恩;;中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1980—1999[J];经济学(季刊);2002年03期
4 戴园晨;黎汉明;;工资侵蚀利润——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潜在危险[J];经济研究;1988年06期
5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6 李扬;殷剑峰;;中国高储蓄率问题探究——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7 孙琳琳;任若恩;;资本边际有效税率的测算:理论基础与中国经验[J];世界经济;2007年10期
8 黄先海;徐圣;;生产率、贸易条件与实际汇率变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9 卓勇良;;关于劳动所得比重下降和资本所得比重上升的研究[J];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光东 ,朱秀珍;破解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中的难题[J];山东劳动保障;2003年12期
2 祝力,丁莹莹,方健华;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形成原因分析[J];特区经济;2005年06期
3 胡永亮;张亮;;缴费单位少报工资总额现象谈[J];劳动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4 胡德荣;征收统筹基金不宜与工资总额挂钩[J];中国劳动;1990年01期
5 黄规主;;浅谈省级统筹基金提取基数[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2年01期
6 李雯铮;陈莹;;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费基侵蚀原因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年09期
7 隗伟;刘旭东;;企业社会保险缴费方式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的思考[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1期
8 吴其莹;;改革工资基金管理的意见[J];金融研究;1979年18期
9 王静楠;谈谈工资基金监督的现状、问题及几点设想[J];西南金融;1981年05期
10 ;深圳社会保险改革方案出台[J];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甄广恩;董嘉强;;代理社会保险业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2 高莉;;社保工作在煤炭企业和谐发展中的作用[A];2007煤炭经济研究文选[C];2007年
3 吴甲春;;关于工伤保险费率合理性的探讨[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首届年会暨职业安全健康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王懿璇;刘君;;制定适合我国的税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制度[A];2004年保险行业协会论坛文集[C];2004年
5 ;企业年金制度的发展与展望[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少何;;对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的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7 杭州市、浙大2006年"市校合作"规划研究课题组;何文炯;;杭州市农民工社会保险政策研究[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选集(第五辑)[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萍;今年我市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这样分解[N];福州日报;2006年
2 记者 傅晓峰;今年新增百万人参保[N];济南日报;2006年
3 张璐邋通讯员 崔宪伟 实习生 王帅;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调整[N];天津日报;2008年
4 记者 茹捷;农民工返乡别急于退保[N];闽东日报;2009年
5 记者 王海英 实习生 袁洋;我区开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N];宁夏日报;2006年
6 刘玉柱;杭锦旗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制度[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7 深圳商报记者 徐恬;员工退休可领双份养老金[N];深圳商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盖东海;企业年金何时惠及每个职工?[N];消费日报;2006年
9 记者 张景亮 通讯员 李守云 南振荣 张鹏;最高4700元 最低940元[N];烟台日报;2006年
10 欣欣;济南社保缴费将由“单基”变“双基”[N];中国矿业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英姿;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蒋畅泓;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3 徐芳;美国失业保险制度及其借鉴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4 余巍;中国人寿保险T分公司战略导向型薪酬体系设计[D];山东大学;2007年
5 王雄瑾;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的原因及对策分析[D];贵州大学;2008年
6 朱杰;常州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08年
7 孙秀均;社会医疗保险中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策略[D];武汉大学;2004年
8 段曼丽;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补偿渠道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9 孙亮;中国企业年金发展中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10 贾云涛;我国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543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543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