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02 16:51
本文选题:保险公司 切入点:市场退出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自新中国建立至今,我国保险市场主体的发展演绎了一个典型的V字型轨迹。1949年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成立之后,在政治运动和社会动员的强大推动下,民营保险大量退出市场,外资保险陆续撤离中国。短时间内倒转了中国保险业发展中“外国资本控制、民族资本抗争”的历史,实现了保险业务由一家国有保险公司专营的局面。从1959年开始,国内保险业务全面停办,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仅留一名号而已,并无实际业务经营,中国的保险市场主体全部退出市场。以1980年恢复保险业经营为新起点,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我国保险市场主体开始不断增加。尤其是自1996年实施产寿险分业经营以来,保险业市场改革和公司改制的步伐大大加快,保险市场的开放力度空前提高。大量中资保险公司纷纷成立,大批外资保险公司也陆续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原保险公司的数量从1995年的9家猛增到了2012年的130家,17年内增加了14倍;传统国有保险公司的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市场结构从寡头垄断走向了垄断竞争。 在完善的市场经济背景下,市场主体的进入与退出既是利益驱动的必然结果,也是自由竞争、优胜劣汰的必然规律。所以,在发达的保险市场,市场的进入与退出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随着市场主体大量、突击性进入,我国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竞争手段层出不穷,各种违规行为也屡见不鲜,各种经营风险也频频爆发。这些问题在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上得到了切实的反映,偿付能力严重不足则最终导致保险公司的市场退出。但我国从1980年至今只有两家保险公司被监管机构短暂接管后恢复了经营,至今还没有一家保险公司完全退出市场。然而,我国保险市场只进不出的局面并不代表我国保险业风险很小。相反,一方面说明我国的保险市场还不成熟,自由竞争的市场制度还未完全健全,保险市场退出的相关机制还未建立;另一方面说明我国保险市场的风险在不断的积聚,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还未形成,保险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景堪忧,保险监管制度的完善任重而道远。 因而,保险公司市场退出在我国是一个目前立而未破的难题。本文以经济学和法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市场行为与法律规范相结合、国际比较与国内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和构建一个适应我国保险市场状况的保险公司退出机制。本文主体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保险公司市场退出体系建设中所涉及到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相关概念的定义、分类的界定、特殊性的分析、遵循原则的规定及退出的壁垒与退出的路径等内容。通过理论的分析和实践的观察我们发现,保险公司从市场退出有两种主要的渠道:在行政干预和市场运作都无法解决公司财务危机的情况下,只能选择破产退出,使其既失去法律资格又失去行为能力;而在政府支持和市场引导下可以挽救公司财务困境的状况下,最佳的选择则是并购退出,使其在失去法律资格的情况下可以继续保持经营活动,而不至于引发保险行业和社会的震动。因此,论文第二部分在分析了保险公司破产诱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经济周期、金融周期、保险周期、承保周期与保险公司风险形成直到破产退出的传导模型,并选择适当的经济指标建立了一个计量模型,对其进行了协整检验,形成了一个四大周期与保险公司破产之间的理论框架。第三部分对保险公司并购的理论基础——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进行了分析,并以我国主要财产保险公司和寿险公司为对象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保险公司的并购存在理论依据和市场基础。第四部分是从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立法、监管、保障等方面对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日本四个发达保险市场进行了比较,为我国制度的设计提供参考和启发。第五部分是从法律法规、监管操作、辅助建设三个层面,从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预警、挽救、终止和保障四个环节,构建了一个与我国保险市场状况相适应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并对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的建设内容进行了分析。 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建设这一既贫瘠又迫切的研究领域为本文提供了较大的创新空间:在宏观上首次构建了一个四大周期理论与保险公司破产退出之间的理论框架,既可以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供警示,又可以为逆周期监管提供依据;在微观上对我国主要财险公司和寿险公司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检验,为以后我国保险公司并购中的政府干预和市场引导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从而尽量避免保险公司破产所产生的巨大经济和社会成本;在制度构建上设计了一个三个层面、四个环节的框架,基本上涵盖了保险公司市场退出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种问题。当然,新的研究领域带来的机遇与困难并存:限于数据的有限性,实证检验还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适用;鉴于各国法律法规比较繁多复杂,加之对众多语言的掌握有限,还不能更加完整、清晰地对其保险公司市场退出的操作进行比较;每一个机制体系的构建都需要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论是一个研究者还是一篇研究报告都不能尽善尽美地解决全部的问题。 因此,需要不同领域学者的共同应对、学术界与实务界的通力合作、监管机构与社会的大力支持,才能建立一个合理、完善的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以优化保险产业组织结构、维护保险行业市场秩序、增强保险公司国际竞争力、缓解消费群体心理恐慌、保证我国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42.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玉娜;郑海涛;;中国非寿险市场承保周期的存在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胡炳志,王兵;我国保险公司的最佳经济规模分析[J];保险研究;2000年10期
3 胡三明;吴洪;;我国非寿险业承保周期研究[J];保险研究;2007年09期
4 何晓夏;章林;;论中国保险产业的适度规模[J];保险研究;2008年05期
5 林嘉楠;;我国保险公司规模经济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07期
6 赵尚梅;李勇;庞玉锋;;保险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模型与实证检验[J];保险研究;2009年01期
7 陈华;张艳;;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与路径研究[J];保险研究;2010年01期
8 李心愉;李杰;;中国非寿险市场承保周期研究[J];保险研究;2010年02期
9 王丽珍;李秀芳;郭思文;;中国非寿险业承保利润周期根源探析[J];保险研究;2010年09期
10 龙翔;;保险监管机构在保险公司强制退出市场中的角色[J];保险研究;2010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领伟;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沈南宁;中国保险市场退出机制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573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557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