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及改进途径
本文选题:农民工 切入点:工伤保险 出处:《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出现的特殊群体,大多集中于采矿、建筑、冶金、纺织等行业。这些行业劳动强度高、工作环境差、危险性大,使农民工成为工伤事故的高发群体。然而,现有风险管理的低水平和社会保障供给的缺位,加之农民工群体本身具有的职业身份特殊性、流动性强、文化素质低等特征,使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运行中存在工伤保险覆盖范围窄、工伤认定程序复杂、农民工对工伤保险缺乏认识等问题,这就需要扩大农民工劳动关系的认定范围,简化工伤认定程序,确定工伤赔偿为主的建制取向,逐步加强和完善工伤预防和工伤康复,普及农民工工伤保险知识,以更好地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Abstract]:Migrant workers are a special group in the period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our country. Most of them are concentrated in mining, construction, metallurgy, textile and other industries. These industries have high labor intensity, poor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great danger. However, the low level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 absence of social security supply, together with the particularity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rong mobility and low cultural quality of migrant workers, make them become a high incidence group of industrial accidents.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such as narrow coverage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complicated procedure of industrial injury identification and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system of migrant workers'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n our country, which need to expand the scope of identification of migrant workers' labor rela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simplify the procedure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industrial injuries, determine the system orientation of giving priority to compensation for industrial injuries, step by step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prevention and rehabilitation of industrial injuries, popularize the knowledge of migrant workers' work-related injury insurance, and better protect the legitimat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migrant workers.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40);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5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2&ZD060)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30)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2012FRGG14)
【分类号】: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杨琳华;;论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J];今日南国(理论创新版);2009年05期
2 孟繁元;田旭;李晶;;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6年02期
3 张开云;许国祥;李倩;;农民工工伤保险现状评价——基于对广州市农民工问卷调查的分析[J];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璇;顾辉;;回乡民工外出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安徽的实证研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朱永虹;邵炜;;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中的企业策略行为分析与制度安排构想[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张家宇;;试论农民工劳动权利的法律救济[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刘洪玲;;困境与出路:新时期农民工政治参与探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敖德玉;黄雪梅;周相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的影响——对农民外出打工现象的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3期
6 王维;朱强;;关于农民工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7 李艳玲;李录堂;;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8 姜乐军;;农民工的生存困境及其出路——以南通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9 马春建;;河南省外出农民工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1期
10 肖云;杜毅;;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唐国福;;浅析农民工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问题[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王晓红;周薇;;农民工社会保障权保护的法律思考[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张红;;职业教育与农民工市民化——一种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视角[A];道路·创新·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优秀论文[C];2009年
4 曹延汹;;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队伍的分化[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5 刘军奎;;进京保姆:一种社会变迁背景下的女性劳动力转移模式——基于甘肃陇东南L村的个案分析[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吕云涛;;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户籍制度改革的路径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朱文亮;司金龙;王忠明;;改革农村宅基地使用制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8 张小娜;;贵州省外出务工农民工社会流动问题研究——以贵州在温州的农民工为例[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晓茹;;第二代农民工城市适应性分析——基于贵阳市南明区的调查[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冯帮;;经济排斥与流动儿童的教育公平[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2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高月;我国农民工就业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滕姗姗;我国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与完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婷;中法移民聚居区更新政策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陈福祥;公共性职业教育培训的有效供给[D];西南大学;2011年
7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徐俊;信仰播撒与权力博弈[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9 于丽敏;农民工消费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10 李昱;中国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和谐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学良;随州市建筑业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孙书青;农民工就业现状与对策[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宋静;建立与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9年
5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先忠;建筑企业人工成本上扬对企业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刘林军;应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政府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崔岩;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外来务工青年生存状况调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建宁;昆山市农民工体育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吴洁;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罗云;李英芝;董江勇;;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相结合的探讨[J];劳动保护;2006年04期
2 孟繁元;田旭;李晶;;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2006年02期
3 罗遐,夏淑梅;农民工社会保障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岳志英;霍常福;;农民工工伤保险需强化[J];中国社会保障;2006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书华;;建筑业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不足的原因及对策[J];天津社会保险;2010年06期
2 谭浩娟;;工伤保险三大功能中预防地位的演变[J];财经政法资讯;2005年05期
3 何一汉;;浅谈在农民工群体中构建信任机制的重要性[J];引进与咨询;2006年10期
4 徐旭忠;付杉杉;刘晓莉;;“第二代农民工”透视[J];乡镇论坛;2006年24期
5 蔡学兵;杨君;;农民工安全思想工作的探讨[J];安全;2008年08期
6 凌梓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思考[J];山东劳动保障;2009年07期
7 孙丽;;浅析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及对策[J];河南农业;2009年18期
8 陈曦;刘雅青;;“民工荒”现象透析[J];时代经贸;2009年09期
9 ;“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路在何方[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05期
10 孙晓青;;进城! 四亿人的身份之变[J];小康;2010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炜;;城市女性农民工群体:现状、心态及需求——以青岛市为例[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2 吴小淋;;农民工流动现象研究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刘天金;蔡志强;;农民工代际转换问题及其政策调适和制度安排[A];2007年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4 赵继刚;;农民工犯罪问题浅探[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杜书云;张广宇;;农民工代际差异比较分析及启示建议[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6 石化东;;农民工犯罪问题再研究[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2007浙江就业报告 农民工问题研究 农民工生存状况和社会融合——以宁波为例[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农民工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钧;许广权;张俊华;;农民工犯罪原因分析及对策[A];中国犯罪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梁忠;;海西建设中工伤保险制度发展趋势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陈玉忠;;和谐社会背景下城市农民工体育问题的理论判断与政策思路[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易运文;深圳掀起农民工技能比武热潮[N];光明日报;2007年
2 黄全权;我国农民工工会会员总数已达4100万人[N];团结报;2007年
3 周五新 佟红敏 卢劲松;蠡县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成为农民工之家[N];保定日报;2007年
4 陈文勇;高度重视农民工群体 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N];成都日报;2007年
5 大鲵;18名农民工当选劳模的社会意义[N];工人日报;2006年
6 ;“民工潮”与“民工荒”的背后[N];工人日报;2006年
7 刘久锋邋肖克;农民工“故事会”贵州开讲[N];农民日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樊丽萍;学习,让农民工成为市劳模[N];文汇报;2007年
9 陈斌;代表农民工何必一定要农民工[N];南方周末;2007年
10 马志刚;人生一样好年华[N];经济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星博;强制与遵从:收容遣送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2 李晓云;中国进城农民工养老保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毛光烈;农民工社会保障实践中的合作问题分析[D];上海大学;2008年
4 王兴周;农民工城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大学;2009年
5 雒庆举;中国农民工养老保险路径选择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6 李汉宗;农民工群体的内部差异:社会流动与社会网络[D];武汉大学;2011年
7 季文;社会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城市融合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8 陶明达;农民工生态流动与市民化、城市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9 姜晓兵;农民工医疗保险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10 张晔林;农民工培训投入决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勃;对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的分析[D];暨南大学;2007年
2 顾欣欣;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3 贺晓玲;关于农民工社会地位提升问题的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7年
4 李冬萍;完善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多丽梅;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险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6 孙玲;农民工的利益诉求与政府整合能力的提升[D];郑州大学;2006年
7 朱燕芳;农民工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的构建[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晶晶;农民工流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魏智慧;农民工阶级意识的形成及其归宿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娜;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本文编号:1641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4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