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需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1 01:19

  本文选题: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 供给 ; 参考:《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摘要】:社会保障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和谐,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一直发展落后,尤其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近年来,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形势越来越严峻。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我国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障功能正在逐渐弱化。传统的农村养老保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民养老的需要,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需求十分迫切。为了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我国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给予了高度重视。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提出探索建立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制度,从2009年开始在全国选择10%的县(市、区、旗)开展新农保的试点。 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和试点推动,标志着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事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时期。但是我国新农保制度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新农保制度还存在有许多不足,比如,新农保试点扩面速度较慢,覆盖率较低,保障水平偏低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以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及试点实施为契机,深入研究新农保的供给和需求问题,对于完善我国新农保制度,促进新农保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以新农保政策的出台及试点实施为契机,在分析我国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迫切需求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我国现有新农保制度供给上的不足,探讨新农保供需之间的差距,并对完善我国新农保制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本文分为8章进行分析,各章主要内容及研究结论如下: 第1章是导言部分,主要包括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与内容、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论文可能的创新和不足等。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目前国内外系统研究我国新农保供给和需求问题的文献较少。 第2章是对新农保的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的概述。本章首先将新农保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其次对公共产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生命周期理论、福利经济学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进行梳理,为新农保的供需分析提供理论支撑。 第3章是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根据制度变迁理论,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老农保的初始试点以及停滞阶段;第二个阶段是地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创新阶段;第三个阶段是新农保制度正式建立并试点推广的阶段。重点描述新农保制度的主要内容,对新农保制度进行评析。 第4章是对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经验进行总结借鉴。考察国外典型国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制度模式,选取德国、日本和巴西等国家进行比较分析。国外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对我国新农保的启示有:发挥政府在新农保制度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建立多层次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注重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 第5章是分析农民对新农保制度的需求状况。利用序数效用理论分析农民在现有资源、制度和信息等约束条件下在家庭养老和新农保这两种养老保障方式中做出最优选择,实现养老效用最大化。以湖北省监利县为例,实地调查农民对新农保的需求,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模型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实证检验影响农民参保的因素。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民参加新农保的意愿较为积极,农民对新农保需求较大。农民年龄、务农年限、家庭规模、家庭人均纯收入、农民对新农保的了解程度、农民对新农保的缴费承受能力、新农保的养老保障待遇等因素对农民的参保需求影响显著。 第6章是分析新农保制度的供给情况。根据公共产品的成本—收益法,分析新农保供给的成本和收益。在养老资源的配置上,政府供给新农保,供给行为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时,新农保的经济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根据新农保的实施情况,分析新农保的供给现状,并重点分析新农保的财政供给能力。目前我国政府对新农保的财政供给还存在不足,比如总体财政投入有限,地方各级政府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分担方式不明确,财政补贴激励机制设计不合理,财政投入的保障机制缺失等。新农保制度供给不足,养老保障待遇偏低,难以保证农村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新农保供给的社会经济效益还未达到最大化。 第7章是分析新农保的长期供需平衡情况。以现收现付制基本模型为基础,通过测算未来农村人口数量结构和农村人均纯收入,计算未来新农保帐户收支之间的缺口,找出供需之间的差距。针对新农保帐户的收支缺口,本文认为应该增加政府对新农保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来解决新农保供需之间的矛盾。参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养老金替代率20%,新农保基础养老金按上一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进行补贴。通过测算未来国家财政收入,我国政府有实力为新农保制度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第8章在归纳前文主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新农保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完善新农保的制度设计;加快新农保制度的立法;增加新农保的财政投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新农保的宣传力度,增强农民的参保信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3.89;F842.6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邵宜航;刘雅南;张琦;;存在收入差异的社会保障制度选择——基于一个内生增长世代交替模型[J];经济学(季刊);2010年04期

2 程永宏;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3 林宝;;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模式关系辨析[J];人口与发展;2010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黄晓;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政府责任及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肖明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和养老金账户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陈媛;我国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组合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7337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337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6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