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视角下的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研究
本文选题:工伤保险 + 差别费率 ; 参考:《理论月刊》2013年05期
【摘要】:通过对实行工伤差别费率的国家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发现,人口、经济、工伤保险制度目标、行政资源与能力等是影响国外工伤保险费率确定方式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其风险分类越细;人口数量较多的国家的风险分类往往较细;基金统筹层次高的国家其风险分类也越细。不同的费率方式对工伤保险制度功能特点影响巨大,特别影响到激励雇主做好工伤事故预防的有效性。结合我国工伤保险制度现状与环境条件,指出我国工伤保险费率确定采取更能体现工伤保险制度公平与效率的精算模式的条件还不成熟,主要原因是参保企业数量不足、参保职工人数比例偏低、工伤保险统筹层次过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较欠缺等。建立精算化差别费率,是未来我国提高工伤保险制度功能的关键。
[Abstract]:Through a comprehensiv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ountries that implement differential rates of industrial injury, it is found that population, economy, target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administrative resources and ability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way of determining the rate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abroad.The main manifestations are as follows: the mor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the more detailed the risk classification is; the smaller the risk classification is in the countries with large population; the smaller the risk classification is in the countries with high level of fund coordination.Different rates have a great impact on the func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especially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ncouraging employers to do a good job of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in China,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condition of adopting actuarial mode which can reflect the fairness and efficiency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is not mature,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the number of insured enterprises is insufficient.The proportion of insured workers is low, the overall level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is too low, and the capacity of social insurance agencies is deficient.Establishing actuarial differential rate is the key to improve the function of industrial injury insurance system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浙江财经大学工伤保险研究所;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10YJA840062)
【分类号】: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慧文;工伤保险风险分类及风险分类表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葆春;;职业相关疾病及其工伤保险[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2 岑敏华;郭颂平;;职业病风险与雇主责任保险的风险管控[J];保险研究;2008年09期
3 何励钦;周劲松;;浮动费率在企业工伤保险中的应用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3年01期
4 梁开武;李英德;宋扬;赵传华;;风险评价工伤保险事故预防机制的探讨[J];煤矿安全;2007年10期
5 王立剑;;工伤保险系统人口行业结构变动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0年03期
6 孙桂玲;;工伤保险制度问题分析[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2年01期
7 王立剑;;人口行业结构变动与工伤保险需求研究综述[J];西北人口;2011年05期
8 施建泳;;浅议如何深化工伤保险基金管理改革[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1年10期
9 王东伟;;中国劳动者工伤保险制度的完善[J];时代金融;2011年24期
10 马灿;;对用近因原则处理工伤认定的思考[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颖;现行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领域作用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李影;中国工伤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曲文婧;我国工伤保险和雇主责任险优化研究[D];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4 董颖;完善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5 田红梅;工伤事故人身损害赔偿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6 李英芝;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的定量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8年
7 聂琳;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缺陷及其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佟静;枣庄市工伤保险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韩静;我国工伤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10 冯媛;山西省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慧文;欧洲国家工伤保险费率管理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用经济手段促进企业改善劳动安全条件的尝试[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2 刘辉;推广工伤保险对我国生产事故统计的影响[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德浩;;工伤保险的预防功能及其实现[J];人力资源管理;2011年06期
2 黄新梅;;畜牧行业贯彻实施《工伤保险条例》的难点与对策[J];新疆畜牧业;2008年06期
3 陈曦;;基于工伤保险体系下的我国工伤预防机制研究[J];特区经济;2010年06期
4 林芳至;;从“丰田召回门”事件分析产品责任保险的缺位[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3期
5 王和;我国非寿险精算的思考[J];中国保险;2002年11期
6 ;社会保险知识话你知之三[J];创业者;2001年04期
7 ;信息集锦[J];上海保险;2003年01期
8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东省贯彻<工伤保险条例>试行办法》的通知[J];山东劳动保障;2003年12期
9 陈恒明;;青岛积极探索工伤保险管理新模式[J];山东劳动保障;2006年06期
10 ;“五化建设”催生工伤保险管理新模式[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满;赵静野;;浅析空调设计精算和估算问题[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2 万成略;;工伤保险行业差别费率的统计数据聚类分析法[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3 陈德斌;;发挥学会功能,促进上海精算事业发展[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4 陈万义;;精算数学中某些公式的推导及推广[A];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D卷[C];2011年
5 ;工伤保险制度的实践与对策研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暨“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课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文仁旺;文冠生;;乐平矿务局工伤保险属地管理的实践与探索[A];江西省煤炭工业协会、江西省煤炭学会2007年工作暨学术年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促进上海保险精算事业的发展——市保险学会等举办沪港台精算研讨会[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0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李敏;孟庆春;;《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后的问题与思考[A];中国金属学会2004’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华中;;以科学发展观统筹工伤保险事业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兼论工伤保险的发展及其基本功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曙光;;试论行政裁量权在工伤行政确认中的适用与规范——以工伤认定中工作场所的涵义为视角[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工伤保险常识[N];延安日报;2006年
2 记者 马晨明;魏迎宁:精算成为保险业防范风险核心技术[N];金融时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侯志鸿;《精算规定》压缩误导空间[N];中国消费者报;2003年
4 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鲍传文;“超载”之下精算更须细用[N];深圳特区报;2010年
5 ;精算宝贝博辉[N];中国保险报;2000年
6 邱伟;“得津望京”光大永明精算中国下一步[N];国际商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任荃 通讯员 姜闪闪;“电源管家”埋头精算待机能耗[N];文汇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王正民;工伤保险:近水解不了近渴[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6年
9 李秀芳;规范精算标准 促保险业发展[N];证券日报;2003年
10 朱献刚;双鹿:精算“加减法”促发展[N];台州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方春银;非传统的风险转移方式的研究[D];南开大学;2001年
2 符宁;权益连结年金保险的最优投资策略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3 邱雅;寿险精算及其创新研究[D];厦门大学;2001年
4 梁庆文;企业年金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5 黄玉洁;自然灾害风险模型的矩与保险定价问题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李榕;煤矿工伤风险评价及保险费率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7 刘政明;台湾财产保险赔款准借金估算提存之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8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9 俞慧君;中国基本养老金资产负债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10 郑慧;风暴潮灾害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晓勇;我国企业年金资产负债策略初探[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2 向燕辉;简单与复杂算术中精算与估算的脑机制差异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3 迭光文;我国保险公司企业年金计划缴费的精算方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4 刘新喜;利率风险及精算免疫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5 姜学鹏;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4年
6 赵巍;美德存款保险制度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李崇梅;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8 张晶;我国寿险公司推展反向抵押贷款之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赵文平;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理论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05年
10 金哲;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之重构[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67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67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