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知识读物出版体会
本文选题:保险知识读物 + 出版与普及 ; 参考:《中国出版》2013年22期
【摘要】:出版与普及保险知识读物对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提升国民保险素质、促进保险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保险知识读物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在出版与普及过程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市场失灵现象;通过采用市场调节与行政干预相结合的模式,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制订分类指导规则、设计多元化操作模式、采取全方位的市场营销策略、展现保险行业正面形象等一系列措施,能够有效提升保险知识读物出版与普及的社会效果,在数量与质量方面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Abstract]:Publishing and popularizing insurance knowledge book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cultivating modern citizen consciousness, improving national insurance quality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insurance industry. The phenomenon of market failure appears to a certain extent, by adopting the mode of combining market regulation with administrative intervention, the top-level system is designed, the rules of classification and guidance are formulated, the diversified operation mode is designed, and the omnidirectional marketing strategy is adopted. A series of measures, such as showing the positive image of insurance industry,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social effect of publishing and popularizing insurance knowledge books, and meet the needs of current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quantity and quality.
【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商学院;
【基金】:湖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保险产业经济波及效应研究——以促推湖南省产业经济发展为视角”(12C0911)系列成果
【分类号】:F84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灿;;基于外部性视角的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6期
2 张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以南通市为例的实证检验[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新光;;福建省人身保险市场发展环境、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柏正杰;;《农业保险条例》与我国农业保险发展[J];西部法学评论;2012年04期
3 王军;;保险业经营理念变革与政策调整——基于国家经济安全视角[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2期
4 于凌云;张凯伦;;消费者寿险购买意愿相关因素实证分析[J];保险研究;2013年02期
5 陈进宏;陈昌华;;广东省农业保险现状、问题与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3年04期
6 钟诚;;我国寿险个人代理人失信行为研究[J];海南金融;2009年09期
7 郑鸬捷;;基于投资的我国再保险预测性定价新探讨[J];经济数学;2012年01期
8 陈浩;殷甜甜;孙武军;;实现保险业包容性增长的相关问题探讨[J];金融纵横;2012年09期
9 褚小林;;保险营销员佣金收入个人所得税计算的分歧探讨——关于展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J];商业经济;2012年23期
10 张营周;;我国保险业未来人才需求分析[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唐健;;浅析非寿险公司偿付能力[A];黑龙江保险学会2008年度优秀论文[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曲震霆;寿险资金投资组合选择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陈宇宁;我国财产保险综合偿付能力监管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大龙;中国商业保险深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欧娜;基于战略视角的保险业员工信用管理评价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汤红光;中国人保财险新疆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3 吴桂娥;基于SCP范式的宁波保险产业组织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4 李冬玉;我国非寿险业信用危机预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5 徐蕊;基于三阶段DEA方法我国保险业效率的实证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6 张鱼燕;中国再保险供给市场结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吴锐;我国人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梅海平;基于EOS中间件平台的理赔辅助系统的构建[D];复旦大学;2009年
9 雷丽;我国政策性农业机械保险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10 王威;新医改背景下商业健康保险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延中;龙玉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社会保障支出分析[J];财贸经济;2011年01期
2 杨思斌;;国际金融危机与我国社会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年05期
3 王冰,杨虎涛;论正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与绩效——庇古和科斯的正外部性内在化理论比较[J];东南学术;2002年06期
4 张盈华;杜跃平;;社会保障与人力资本积累:研究综述[J];经济学家;2008年05期
5 张雷;;社会保障、收入差距与城镇化——基于全国31省份数据的实证研究[J];社会保障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湖南大学 许崴;[N];光明日报;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延君;;关于农村保险市场的培养和思考[J];科技信息;2009年26期
2 张跃华;顾海英;;准公共品、外部性与农业保险的性质——对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理论的探讨[J];中国软科学;2004年09期
3 费友海;;农业保险属性与政府补贴理论探析[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李选芒;杨卫军;郭晨阳;;农业保险的国外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2009年04期
5 郭晨阳;杨卫军;李选芒;;农业保险的国外经验及启示——基于政策性视角[J];乡镇经济;2009年06期
6 王亮;曹文;;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祁喜庆;;试析政府在农业保险发展中的角色定位[J];经营管理者;2010年06期
8 周运涛;;我国环境责任保险发展停滞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17期
9 彭晓艳;张根明;;论公估人准公共产品属性保护机制与构建[J];求索;2010年07期
10 欧阳志荣;;农业自然灾害与农业保险模式的选择[J];农业考古;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薛梅;;论微观财政政策在我国农业保险中的应用[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田泓;交强险之争拷问监管责任[N];人民日报;2007年
2 记者 姜欣欣;理论创新才能开拓“三农”保险的新路[N];金融时报;2005年
3 “三农”保险发展研究课题组;“三农”保险发展战略和对策研究[N];金融时报;2005年
4 郭永刚邋毛晓梅;专家:交强险应尽快调整完善[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记者 金涛;碰到天灾,,农民兄弟不再心慌慌[N];浙江日报;2006年
6 丹正;浙江正式启动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N];粮油市场报;2006年
7 交通安全周刊编辑部邋周堪;交强险:想说“爱”你不容易[N];人民公安报·交通安全周刊;2007年
8 刘鑫贺;我市加快推进农业保险工作[N];营口日报;2008年
9 徐丽红;发展农业保险不能放过细节[N];中国财经报;2007年
10 俞燕;农业保险:春天迫近[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伶;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商业化经营[D];河北大学;2006年
2 庄树雄;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对策及创新产品运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郭建;我国农业保险制度模式探讨[D];山东大学;2009年
4 靳天文;农业保险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9年
5 张雪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分析与制度构建[D];四川大学;2005年
6 王丽郦;个人需求与政府供给: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评价体系与实证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7 胡伟;完善湖南农村养老保险的财政政策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8 陈林艳;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9 何宗干;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及其支持政策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7年
10 吴豪;基于农户意愿的农业保险需求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8076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807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