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我国基本养老金隐性债务变化趋势分析——基于改进精算测算模型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10 00:14

  本文选题:隐性债务 + 精算测算模型 ; 参考:《中国管理科学》2013年05期


【摘要】:隐性债务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前人精算测算模型基础上,指出其在数据选取、参数设定、最新制度应用等方面的不足,从三个方面扩展了精算测算研究:结合最新法规对测算模型进行完善,考虑了未来工资增长率与历史工资增长率的区别,修改了养老金调整系数;在测算模型中考虑了过渡性养老金与基础性养老金领取特点的区别;利用最新、最合理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通过研究本文发现,保持合理的工资增长率水平与利率水平可以保证隐性负债规模实际可控,确保隐性负债占财政收入和GDP比例在安全线以内。为此,本文建议:维持温和的工资增长,保证隐性债务不过高的同时兼顾社会福利的提高;尽量提高社会养老金运作的投资收益率,但同时应当权衡提高收益率的成本与其降低的隐性债务之间的利弊。
[Abstract]:Implicit debt is an important problem in the reform of endowment insurance system.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actuarial calculation model, this paper points out its shortcomings in data selection, parameter sett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latest system, and extends the actuarial calculation research from three aspects: perfecting the calculation model with the latest laws and regulations.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uture wage growth rate and the historical wage growth rate, modifying the pension adjustment coefficient; considering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ransitional pension and the basic pension payment in the calculation model; and using the latest, The most reasonable data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rough th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maintaining reasonable wage growth rate and interest rate level can ensure that the scale of implicit debt can be controlled and the ratio of hidden debt to fiscal revenue and GDP is within the safe line. To this end, this paper suggests: to maintain moderate wage growth, to ensure that implicit debt is only high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crease in social welfare, and to maximize the return on investment in the operation of social pensions.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e-offs between the cost of raising yields and their reduced implicit debt should be weighed.
【作者单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1071009)
【分类号】:F842.6;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龙卓舟;;养老社会保险隐性债务不等同于转制成本[J];财经科学;2007年06期

2 东明,郭亚军,杨怀东;随机利率下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精算分析[J];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3 朱健;刘正忠;;关于我国养老保险“空帐”与隐性债务问题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8年Z1期

4 周光霞;沈政;;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空账”问题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2年01期

5 柏满迎;雷黎;;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未来规模的预测[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8年02期

6 赵欣茹;赵欣彤;;浅析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隐性债务及融资方案[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S1期

7 黄晓;;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精算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6年24期

8 李含伟;汪泓;;基于开放系统的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研究——以上海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丽君;基于精算模型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测算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洪;钟和卿;;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运行能力分析——来自三种模拟条件的测算[J];财经研究;2009年09期

2 贾康;张晓云;王敏;段学仲;;关于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的研究[J];财贸经济;2007年09期

3 王桂艳;;中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4 沈大庆;;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实用预测[J];会计之友(下旬刊);2008年09期

5 陈程;李正龙;陈曼曼;潘黎玫;;人口老龄化与养老负担:中日比较及其启示[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5期

6 黄健元;刘洋;徐春兰;;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规模精算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刘璐婵;;关于社会养老保险改革过程中“空账”问题的思考[J];老龄科学研究;2013年03期

8 翟文;;对我国养老保险金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J];求实;2009年S2期

9 陈心德;周晋;;养老基金的财政合理投入优化模型构建[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10 何文炯;黄佳莺;毛江萍;;基于参保时段配比的社会养老保险历史债务估算方法——以2005年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基础[J];社会保障研究;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黄晓;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均衡政府责任及其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黄瑞;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李丹;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偿付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4 陈佳;中国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于凌云;养老保险、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一个理论框架及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俞慧君;中国基本养老金资产负债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7 吴永求;中国养老保险扩面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8 刘猛;中国养老金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琦;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发展趋势预测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余鹰;关于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问题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丽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制成本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朱健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丹;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测算及其偿付措施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效秀;辽宁省国有企业养老保险适度缴费率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李丽君;基于精算模型下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测算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何欣;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水平的精算测定[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9 陈澄;隐性债务驱动下的投资:全国社保基金资产配置战略选择[D];苏州大学;2011年

10 许道军;随机利率下的年金及社会养老保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玉杰,沈愉;现收现付制度隐性债务的测算及利率的变化对其影响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3期

2 李丹;刘钻石;章娅玲;;中国养老金隐性债务规模估算[J];财经科学;2009年05期

3 林毓铭;中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实帐化”进程研究[J];财经研究;1997年10期

4 夏鹰,潘广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隐性债务问题及对策[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5 袁斌;;偿还养老金隐性债务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东明,郭亚军,杨怀东;随机利率下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精算分析[J];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7 袁缉辉;美国退休制度岌岌可危──美国白宫老年会议热门话题[J];国际观察;1996年03期

8 何文炯,张奕;“中人”历史债务的双随机模型[J];管理工程学报;2004年01期

9 张芙蓉;许存兴;;我国养老保险隐性债务形成原因及对策研究[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清;隐性养老金债务衍生的系列问题及解决思路[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诚;周婷婷;;基于世代交叠模型的养老保险制度与储蓄率关系研究[J];海南金融;2009年05期

2 张璐琴;景勤娟;;养老保险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新增长理论模型的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7年04期

3 万春;邱长溶;;基于福利经济学的最优自愿性储蓄率分析——从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角度[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2期

4 张勇;;基于消费行为的养老保险征税模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6年03期

5 于凌云;蒋玉石;;养老保险、人力资本的公共支出效应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2期

6 钟子亮;;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定价模型及其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6年11期

7 宋健敏;;遗产动机与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效应分析[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陈平路;;养老保险体系的世代交叠CGE模型:一个研究综述[J];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1期

9 东明;郭亚军;杨怀东;;社会养老保险中隐性债务的双随机模型[J];系统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10 东明,郭亚军,杨怀东;随机利率下社会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精算分析[J];系统工程;2005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楼淑鸣;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私人储蓄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2 许道军;随机利率下的年金及社会养老保险[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王广侠;吉林省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可持续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4 何改平;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模型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王甜;我国最佳法定退休年龄的趋势分析与数学建模[D];江西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0013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0013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b9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