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延迟退休与养老金替代率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06-20 23:16

  本文选题:养老金替代率 + 退休年龄 ; 参考:《人口与经济》2013年01期


【摘要】:养老金替代率作为反映养老保障制度慷慨程度的一个重要相对指标,其适度水平将有利于提高国民对制度实施和制度改革的信心。针对目前讨论最热的延迟退休、做实个人账户以及市场化投资的问题,本文将以养老金替代率为切入点,根据现有政策进一步细化养老金替代率模型,测算不同退休年龄和投资收益率下的养老金替代率,并以此为基础对制度参数的调整和有关改革措施进行分析和评价。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relative index to reflect the generosity of the old-age security system, the appropriate level of the replacement rate of pension will help to improve the confidence of the peop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ystem and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In view of the hot issues of deferred retirement, personal accounts and market-oriented investment, this paper will take the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urther refine the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 model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olicies. The pension replacement rates under different retirement ages and investment returns are calculated and analyzed and evaluated on the basis of the adjustment of system parameters and the relevant reform measures.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构建城乡统筹养老保障体系的目标定位、制度优化及其长效机制研究”(08CJY065)
【分类号】:F249.2;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福灵;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褚福灵;;论养老保险的缴费替代率与待遇替代率[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4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益率与替代率关系定量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4期

5 钱敏;;收益率波动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结构调整[J];人口与经济;2010年01期

6 米红,邱晓蕾;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兼论不同收入群体替代率的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7 郝勇;周敏;郭丽娜;;适度的养老保险保障水平:基于弹性的养老金替代率的确定[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8 王晓军;王燕;康博威;;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不同类型人群养老金替代率的测算[J];统计与决策;2009年20期

9 王晓军;对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收入替代率的定量模拟分析[J];统计研究;2002年03期

10 杨再贵;;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J];统计研究;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平;胡以涛;付小鹏;;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测算方法与预测研究——基于政策的仿真推进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2 薛惠元;王翠琴;;现收现付制与基金制的养老保险制度成本比较——基于养老保险收支平衡数理模型[J];保险研究;2009年11期

3 李珍;王海东;;英国养老金私有化改革的历程与评价[J];保险研究;2011年02期

4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2期

5 朱铭来;奎潮;;医疗保障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保险研究;2012年04期

6 张勇;陈耕云;;中国基础养老金的支付能力研究[J];财经论丛;2008年04期

7 张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再分配效应研究[J];财经论丛;2010年04期

8 张熠;;现收现付公共养老金计划收支平衡条件研究——非稳态条件下收入关联制与均等受益制的模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10年09期

9 刘蕾;;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均等化:水平测度与制度阻碍[J];财贸研究;2010年06期

10 高建伟,李春杰;随机利率下缴费预定型企业年金保险中生存年金精算现值模型[J];系统工程;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王晓军;张琴南;;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偿付能力的地区差异分析[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2 贾若;;中国房产反向抵押贷款保险——社会保障定位与风险[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刘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再分配效应研究——以山东省烟台市为例[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高建伟;李春杰;;条件自回归利率下缴费预定型企业年金保险的生存年金精算现值模型[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5 许春淑;;天津市养老保险制度的风险和对策探讨[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丽;中山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楠;基于转型风险的中国经济安全机制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4 张乃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曹文献;新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选择与可持续性[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杨健;中国城镇企业“老人”“中人”“新人”养老金水平协调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王成鑫;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负担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8 郭林;公共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嬗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祁新娥;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投资模式选择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金刚;国有资产提高中国养老保险支付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静;企业年金缴费水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季盼盼;企业社会保险费负担能力适度水平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成秀;中国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缺口精算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董正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5 范小东;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6 杨斌;全国统筹背景下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梁栋;城镇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与运营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8 方科翔;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适度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9 张萤雪;辽宁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缴费水平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李龙生;辽宁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财政负担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褚福灵;养老保险金替代率研究[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褚福灵;;论养老保险的缴费替代率与待遇替代率[J];北京市计划劳动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郑功成;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J];劳动保障通讯;2003年03期

4 杨燕绥;《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意义深远[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05期

5 邱东,李东阳,张向达;养老金替代率水平及其影响的研究[J];财经研究;1999年01期

6 李珍;王海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收益率与替代率关系定量分析[J];公共管理学报;2009年04期

7 郑婉仪,陈秉正;企业年金对我国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11期

8 宋世斌;冯羽;彭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调整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7期

9 邓大松;李琳;;新旧养老保险政策的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J];经济与管理;2008年07期

10 张 莉;论养老保险的替代率[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明辉;;走出退休年龄制度中的误区[J];中国社会保障;2010年03期

2 柳清瑞;金刚;;人口红利转变、老龄化与提高退休年龄[J];人口与发展;2011年04期

3 本刊编辑部;;女干部、女职工和女工人退休年龄如何确定[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06期

4 任美华;桓邱;;世界上最难的数学题[J];东北之窗;2010年14期

5 鸿钧;;退休前后如何安排手里的钱[J];金秋;2010年02期

6 徐庆凤;;我国实行退休年龄弹性制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初论[J];南方人口;1992年01期

7 侯静;;关于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年龄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8年33期

8 孙瑞先;苏佰辉;;我国延长退休年龄的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09年25期

9 赵参;;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男女同龄退休问题探析[J];职教论坛;2009年S1期

10 胡阳;;关于推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析[J];商业文化;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贾丽萍;;“新农保”下农民退休年龄的调整及其可适性研究[A];中国社会学会2010年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王君莉;唐莎莎;;基于和谐老龄化背景下的退休年龄问题探讨[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朱卫红;;论作为劳动合同“法定终止要件”的退休年龄[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4 吕长江;肖成民;;最终控制人利益侵占的条件分析——对LLSV模型的扩展[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5 姜玮;;收益率分析法在厂址选择中的应用[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6 王慧;;从企业年金供款额测算看企业年金的市场潜力[A];2004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暨上海市保险学会成立20周年和《上海保险》创刊20周年纪念[C];2004年

7 王倩;王元月;马驰骋;;养老保险影响退休行为的理论模型研究——西方文献评述与对中国的启示[A];第八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建英;谈娟;;企业在职培训投资收益与风险问题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葛立章;;新兴市场非寿险业发展模式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10 朱艳春;;投资收益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子公司高管人员的薪酬考核[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退休年龄怎么算[N];人民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滕继濮;“晚退”改革:几度夕阳红?[N];科技日报;2008年

3 记者 罗源源;“延迟退休”传言激起千层浪[N];昆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顾雯;推迟退休年龄,是利是弊?[N];南京日报;2010年

5 ;延长退休年龄能否应对老龄化[N];中国老年报;2010年

6 上海汇业律师事务所律师 周开畅;退休:是权利,还是义务?[N];上海金融报;2009年

7 李立新 李综;众说纷纭话“延休”[N];中国老年报;2004年

8 胡素杰;春风化雨促和谐[N];吉林日报;2009年

9 侯砚 史莺;天津城市职工实退年龄低于现行政策[N];中国改革报;2009年

10 吴学安;延迟退休不可操之过急[N];工人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苗红军;中国城镇职工推迟退休年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李亚敏;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陈飞飞;上海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人口老龄化、政策选择和数值模拟[D];同济大学;2007年

4 陈李;股权溢价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赵飞;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及其风险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弋雪峰;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南开大学;2008年

7 于团叶;我国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的财务模式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黄志勇;非传统寿险精算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张文宪;我国城镇养老保险融资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吴淑琨;1997—1999: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实证研究[D];南京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刚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成本收益分析——以教育投资为主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

2 赵媛;市盈率的增长内涵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3 贺薇;非寿险定价利润因子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4 韦伟;股票投资对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影响的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常晓媛;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高奂;中国寿险业偿付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高学凤;我国退休年龄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朱敏;职工法定退休年龄影响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于海艳;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10 张树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有关延长法定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46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046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4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