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中国地震灾害损失评估:超概率曲线方法与经验数据

发布时间:2018-08-16 16:16
【摘要】: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的国家,曾遭受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灾害损失曲线能够反映地震灾害损失分布情况,对于在事前评估中国地震灾害风险,更好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超概率曲线理论,提出一种在有限经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长时期大样本的模拟灾害事件,以此构建年度地震灾害损失超概率曲线的方法;并且运用1990年-2011年间中国大陆地区历次地震灾害事件的经验数据,分别建立单起地震灾害损失分布模型和年度成灾地震发生次数分布模型,并通过随机循环抽样模拟生成1000年的中国地震损失事件,构建出中国年度地震灾害损失超概率曲线。
[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with frequent earthquake disasters, which has suffered heavy casualties and property losses. The loss curve of earthquake disaster can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of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earthquake disaster in advance and to better carry out the work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China. Based on the theory of hyperprobability curve, this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of constructing the annual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hyperprobability curve by computer simulation of large sample disaster events on the basis of finite empirical data.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of each earthquake disaster event in China from 1990 to 2011, the loss distribution model of single earthquake disaster and the annual earthquak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model are established. By using random cyclic sampling to generate 1000 years of earthquake loss events in China, the superprobability curve of annual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 in China is constructed.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复旦大学985工程三期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国巨灾保险体系构建:制度安排、产品设计与金融创新”(项目批准号:2012SHKXQN006) 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201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动态度量与评估”(项目批准号:12YJC79021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42;F224;P3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欢;徐中春;吴绍洪;刘荣高;;基于GIS的中国地震灾害人口风险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3期

2 林均岐;钟江荣;;地震灾害产业关联损失评估[J];世界地震工程;2007年02期

3 郑通彦;李洋;侯建盛;米宏亮;;2008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灾害学;2010年02期

4 郑通彦;李洋;侯建盛;米宏亮;;2009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灾害学;2010年04期

5 陶正如,陶夏新;基于工程地震风险评估的地震保险费率厘定[J];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02期

6 王慧彦;黄敏;梁瑞莲;武守春;;地震灾害损失经济统计学评估方法初步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9年03期

7 郑通彦;赵萍;刘在涛;;2010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2011年04期

8 徐嵩龄;灾害经济损失概念及产业关联型间接经济损失计量[J];自然灾害学报;1998年04期

9 郑通彦;郑毅;;2011年中国大陆地震灾害损失述评[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华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现状与对策[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2 付飞;李异;张健;;高龄老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1期

3 张洪波;徐苏宁;;全球气候变化下低碳城市实现的规划途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6期

4 崔木花;;基于情景分析法的循环经济规划研究——以安徽能源循环经济规划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汪少波;略论非合理性政府行为与政府成本刚性[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黄晓霓;;当前我国分配领域的突出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王守敬;;对我国居民消费率过低的几点思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孟祥健;;新农村建设视域中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9 郑家欢;吴志祥;;安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浅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10 余明江;;我国农村反贫困机制的构建——基于“政府—市场”双导向视角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胡建一;;长三角循环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主要挑战[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常慧娟;;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合作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滕吉文;阮小敏;张永谦;闫雅芬;;节能高效、减排低碳与责任和快速工业化及经济腾飞[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4 李毅;;民营房地产业发展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1(2003)[C];2004年

5 王娜;邱琦;;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推广与普及[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6 唐海龙;徐玉新;蒋高明;刘沙沙;张Pr;钟世霞;;化肥减施及秸秆过腹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以弘毅生态农场为例[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7 郭雪松;邹娟;梁瀚文;刘俊新;;苕溪流域典型村落水污染特征调查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8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汪清蓉;;城市旅游业能耗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估算方法及深圳市实证分析[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怀;韩瑞;;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扣除额标准的法与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熙茹;珠江三角洲城市职业女性体育生活方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王俊杰;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胡雪梅;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汪慧玲;科技进步对劳动就业影响的实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董国强;我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定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8 刘林;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9 罗力;信任和关系承诺对第三方物流整合与绩效的影响[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耀鹏;中国粮食流通支持政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闫恒超;棉花纤维发育伸长期和次生壁加厚期数字表达谱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鹏;煤粉永磁强磁滤器的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谭啸;湘中南地区农村初中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史玉岩;开发节地型居住小区的技术措施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伟;比较优势理论与我国出口制造业发展及产业结构升级策略新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商鹏鹏;我国个人破产制度之配套制度探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吉夫;陈槞;史培军;陈晋;;中国大陆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2 刘吉夫;陈槞;史培军;陈晋;;中国大陆地震风险分析模型研究(Ⅱ):生命易损性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张秋文,张培震;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应用[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9年01期

4 周成虎,万庆,黄诗峰,陈德清;基于GIS的洪水灾害风险区划研究[J];地理学报;2000年01期

5 于贵华,邓起东,邬伦,,程承旗;利用GIS系统建立中国活动断裂信息咨询分析系统[J];地震地质;1996年02期

6 张业成;中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预测与分区减灾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8年01期

7 陈棋福,陈凌;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数据进行地震灾害损失预测评估[J];地震学报;1997年06期

8 刘明广;郭章林;;基于GA-ANN的震灾风险预测模型研究[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03期

9 张晓东,张国民;2004年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概况[J];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03期

10 任志林;白立新;杨建思;刘爱文;姜旭东;徐志强;;河北文安地震与云南盐津地震震害比较分析[J];国际地震动态;2006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山;张景发;陈文凯;张磊;戴娅琼;;利用遥感资料绘制汶川地震烈度图方法研究[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9年01期

2 王跃杰,赵晋泉,阎正萃,范雪芳,兰青龙;2003年11月25日山西洪洞甘亭M_L5.0地震灾害损失评估[J];山西地震;2004年01期

3 《灾后重建思路与政策》课题组;张玉台;刘世锦;余斌;李建伟;陈昌盛;戴慧;;汶川地震灾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评估[J];决策咨询通讯;2008年S1期

4 谷莘;常相全;韩静轩;;基于神经网络的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9年10期

5 张晓东,朱丽霞;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理论估计及初步讨论[J];西北地震学报;1998年02期

6 周光全;非明伦;施伟华;;1992~2005年云南地震灾害损失与主要经济指标研究[J];地震研究;2006年02期

7 马凤霞;范强;温超;;实施地震保险的探索[J];山西地震;2009年01期

8 李闽峰;马宗晋;;烈度当量—预测地震灾害的一种新途径[J];灾害学;1990年04期

9 刘俊雍;;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谈山西大同县的防震减灾工作[J];山西地震;2007年02期

10 韩刚;金舒平;王发良;周治武;;汶川抗震救灾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地理信息世界;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保廷;;社会发展与地震灾害[A];山西省地震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刊[C];2005年

2 罗伟;陈尚平;周克昌;董亭;张琳;;各国地震概况数据库的建立[A];中国地震学会第五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4年

3 张月梅;缪升;;工程抗震与施工质量浅谈[A];防震减灾工程研究与进展——全国首届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D.Giardini;;全球地震灾害评估计划(GSHAP)[A];联合国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论文精选本论文集[C];2004年

5 于仁宝;王梅德;;关注房屋抗震 构建地震安全[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6 邱晨;赵伟;邹圣强;;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心理干预探讨[A];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滕吉文;;中国东南大陆边缘及近海地带岩石圈结构、形成、演化及对资源、能源和地震灾害的控制与作用[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6)[C];1989年

8 贺钦;赵勇;崔秋文;;美国国家地震灾害减轻计划——(2009~2013年度战略计划)简介[A];中国地震学会成立三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张骏;杜东菊;彭建兵;苏生瑞;米丰收;;区域地震灾害环境系统多级模糊综合评价[A];中国地震学会第四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2年

10 张冠鑫;韩林;李白翎;王崇;徐志云;;从汶川地震救援实战论地震条件下胸外伤救治的特点[A];第十六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暨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骨伤科疾病新进展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 周民良;汶川大地震对经济可能的影响[N];中国民族报;2008年

2 程亮亮;地震总体影响不大[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刘明中;忠实履职 全力救灾[N];中国财经报;2008年

4 记者 宋志明邋实习生 王金萌;景俊海会见朱民[N];陕西日报;2008年

5 记者 左丽琼 周萱;我市因地震灾害死亡4711人[N];广元日报;2008年

6 记者 徐菡研;我市因地震灾害死亡4521人[N];广元日报;2008年

7 记者 刘怀英 白洪文 任小昌;我市因地震灾害死亡人数达4755人 经济损失达1209亿元[N];广元日报;2008年

8 记者 储叶来;劣质棉种坑农 厂家赔偿廿万[N];人民日报;2005年

9 胡成林;留坝县公安局依法为四户农民挽回经济损失1520元[N];汉中日报;2007年

10 本报驻温州记者 徐怜恤;未发生重大旅游经济损失和旅游安全事故[N];江南游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林霞;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物资配置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蔡鉴明;地震灾害应急物流时变性及可靠性相关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3 宁宝坤;地震灾害时空分布与紧急救援响应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0年

4 肖东升;基于GIS和CA的地震灾害压埋人员情景分析与评估理论[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5 孙峥;城市自然灾害定量评估方法及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杨挺;城市局部地震灾害危害性指数(ULEDRI)及其在上海市的应用[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0年

7 汪鹏;大气扩散模型与环境经济损失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8 张风春;沙质荒漠化损失的价值核算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9 董惠娟;地震灾害与心理伤害的相关性及其心理救助措施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

10 赵越;大气污染对城市居民的健康效应及经济损失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萍;城市群震后交通系统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5年

2 童蕾;地震灾害及决策的灰色模型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3 卢秀梅;城市防灾公园规划问题的研究[D];河北理工大学;2005年

4 王康;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5 王红印;中小学校在地震中的安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6 卢茜;地震灾害应急物流系统中公路运输路径选择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7 辛良杰;南四湖湖泊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初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渠涛;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王健;地震灾害管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赵晖;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186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186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2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