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日本共济年金与厚生年金的“并轨”及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11-03 07:33
【摘要】:并轨前日本私营和公共雇员的公共年金计划分别为厚生年金和共济年金,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共济年金因待遇较厚生年金慷慨而不断遭受质疑,继而逐步向厚生年金"并轨"。"并轨"过程中,日本统一了公共年金缴费率,废除了公务员职域年金制度,建立了常态化的精算机制及自动平衡机制,基本保障了公共年金体系的财务可持续性。我国应借鉴日本的经验,尽快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并轨"时间表,增加制度可预期性,规范养老金待遇调整办法,构建精算平衡制度,建立社会养老金制度,减少城乡制度间差异。同时,我国还应吸取日本的教训,在为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建立强制型职业年金的同时,大力发展企业年金制度,减少制度差异,避免改革的反复。
[Abstract]:Prior to the merger, the public pension schemes of private and public employees in Japan were respectively a health pension and a mutual benefit annuity. Since the 1960s, the pension has been under constant questioning because of its generous treatment. Then step by step to the health annuity, "parallel track." In this process, Japan unified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public annuity, abolished the civil servant occupational pension system, established a regular actuarial mechanism and an automatic balance mechanism, and basically guaranteed th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of the public annuity system. Our country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the experience of Japan, draw up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parallel track" timetable for the old-age insurance of institutions and the basic old-age insurance for urban workers, increase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system, standardize the adjustment of pension treatment, and construct an actuarial balance system. Establish a social pension system to reduce difference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systems. At the same time, our country should also draw lessons from Japan, while establishing compulsory occupational annuity for the staff and workers of the government and institutions, vigorously develop the enterprise annuity system, reduce the system difference and avoid the repetition of the reform.
【作者单位】: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
【基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项目“公共养老金私有化改革驱动因素的比较政治经济学研究”(13YY018)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记者;;独立账户管理模式:年金基金投资决策六大关键[J];山东劳动保障;2009年10期

2 贺瑛;华蓉晖;;欧洲年金改革的“荷兰模式”[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10期

3 相彩虹;;关于对哈局实行年金制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01期

4 郑秉文;李亚军;;澳大利亚超级年金20年改革及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1期

5 王新华;赵士玉;张建刚;;11号令对我国中小企业集合年金的影响分析[J];特区经济;2012年02期

6 曾莉;;我国年金纳税的政策解析和方法探讨[J];财政监督;2011年26期

7 田帆;;美国定额缴费型年金30年发展变化及其启示[J];中国保险;2012年09期

8 ;四类人帮你管年金[J];金融博览(银行客户);2010年05期

9 李继培;;备战年金[J];新经济导刊;2003年Z1期

10 ;一季度平安养老领跑年金市场[J];上海国资;2008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邓云霞;;规范年金日常管理 确保年金基金安全[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2 赵青;;关于理事会加强年金投资监管的思考[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万敏;年金市场已进入发展新阶段[N];证券日报;2007年

2 王春霞;杨帆:年金管理着眼长期投资[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3 王婷;中国年金指数系列正式发布[N];中国证券报;2008年

4 王春霞;选年金管理人不能过分注重业绩[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5 王春霞;年金运作将步入规范化轨道[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6 陈娟 刘永波 江苏省连云港市人社局;建立农民年金 提高保障水平[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0年

7 记者 刘小微;年金破冰:“组合拳”构筑稳定预期[N];金融时报;2013年

8 李枢;集合模式是年金未来发展的方向[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刘艾琳;37只年金产品险企挑大梁 中小规模委托人趋势显升[N];21世纪经济报道;2014年

10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企业年金部 刘长江邋闫安;分担受托责任,提升年金托管人地位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四)[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耿永会;日本年金基金运营管理及启示研究[D];河北大学;2008年

2 李晓楠;具非泊松跳的集体年金模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刘萌;我国养老保险公司推动集合年金发展的策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307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307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f0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