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养老金红利:理论与来自中国的实证

发布时间:2018-11-05 10:25
【摘要】:"乡—城"人口迁移会对城镇现收现付制公共养老金制度内现存群体和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产生重要影响。论文运用迭代模型证明了农村迁移劳动力能够提高城镇现收现付制养老金制度内现存群体的养老金水平和生命周期内的消费总效用,从理论上界定了养老金红利和其存在的条件。基于对存在条件的判断和规模测度的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养老金红利存在于中国并有助于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度过财务不可持续性危机。
[Abstract]:The migration of "township-city" population will have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sustainability of the existing groups and institutions in the urban pay-as-you-go public pension system. The paper proves that the rural migrant labor force can improve the pension level of the existing groups in the urban pay-as-you-go pension system and the total utility of consumption in the life cycle by using the iterative model. In theory, the pension dividend and its existence conditions are defined.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condition of existence and the measurement of scale,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the pension dividend exists in China and helps the urban basic old-age insurance system to survive the financial unsustainable crisis.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中国养老金财政支出规模与影响因素分析”(项目编号:71273198) 教育部博士学术新人奖资助项目(5052012115001)联合资助
【分类号】:F842.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彦光;罗静;;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的关系探讨——中国城市化速度和城市化水平饱和值的初步推断[J];地理研究;2006年06期

2 袁志刚;;中国的乡—城劳动力流动与城镇失业:一个经验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8期

3 刘昌平;邓大松;殷宝明;;“乡-城”人口迁移对中国城乡人口老龄化及养老保障的影响分析[J];经济评论;2008年06期

4 程永宏;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J];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5 吴要武;;非正规就业者的未来[J];经济研究;2009年07期

6 何樟勇,袁志刚;基于经济动态效率考察的养老保险筹资模式研究[J];世界经济;2004年05期

7 彭浩然;申曙光;;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与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中国经验[J];世界经济;2007年10期

8 胡英;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向城镇转移人口数量分析[J];统计研究;2003年07期

9 蔡f ,王德文;作为市场化的人口流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5期

10 杨云彦;中国人口迁移的规模测算与强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韦吉飞;罗列;;中国人力资本结构与经济结构互动效应实证研究——1952-2004年[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金剑;;转轨时期的中国劳动力参与率问题[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3 周晋;;合理财政投入于养老基金的优化模型探讨[J];商业研究;2007年04期

4 刘昌平;;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保险研究;2008年10期

5 赵燕妮;;政府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的财政责任[J];保险研究;2012年03期

6 赵晓芳;;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新模式[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7 刘儒婷;;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与养老金支付能力相关性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8 黄子平;;对中国养老保险现状的思考与建议[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2期

9 田青;;基于第二代农民工转移的特点对托达罗模型的修正[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9期

10 胡安荣;企业拒绝女大学生的经济学分析——贝克尔歧视理论的拓展和运用[J];财经科学;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艳红;李海燕;;我国低层建筑中屋顶菜园的研究现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1年

2 肖永泼;;劳动合同法与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意愿[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高兴民;庚丽娜;李桐;;深圳改革三十年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艾伦条件”的验证[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4 毕英杰;;农村人口规模与土地流转预测方法浅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明华;杨郑鑫;张yN然;;服务于县域的县城中小学适宜性规划初探——以陕西韩城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吴克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下的教育与辞职:基于中国城镇居民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黄莹;;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经济学分析——基于储蓄和经济增长的研究视角[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杨玲莉;郑新奇;郭珍洁;;我国农村居民点极限规模的测算研究[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9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安慧;李增永;;经济发展对外来人口影响因素分析[A];北京市第十六次统计科学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社会医疗保险可携带性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梅;二元经济结构下最低工资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收入差距与犯罪率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升;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作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华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中政府财政支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邱楷;我国地方大学科技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张文武;劳动力流动与产业空间结构[D];南京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波;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轨的福利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桑小峰;江苏乡城迁移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李雪;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障碍与对策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5 赵新娜;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D];重庆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欣欣;流动人口就业与收入社会保护现状及其影响机制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骆永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东山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郝晓芳;女大学生就业倾向与原因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张敬源;劳动力流动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延安;济南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燕;居民储蓄与通货紧缩[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2 陈彦光;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有多高?——城市地理研究为什么要借助分形几何学?[J];城市规划;2003年07期

3 刘明慧,李业林;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金筹资模式的选择[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4 陈彦光;城市化:相变与自组织临界性[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5 李郇;中国城市化滞后的经济因素——基于面板数据的国际比较[J];地理研究;2005年03期

6 薛凤旋,蔡建明;研究中国城市化理论学派述评[J];地理研究;1998年02期

7 陈彦光;周一星;;城市化Logistic过程的阶段划分及其空间解释——对Northam曲线的修正与发展[J];经济地理;2005年06期

8 蔡f ;王美艳;;“未富先老”对经济增长可持续性的挑战[J];宏观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9 袁志刚;中国养老保险体系选择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10 孙祁祥;“空账”与转轨成本——中国养老保险体制改革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季晓东;职业养老金计划及相关会计问题探讨[J];四川会计;2001年08期

2 李永飞,吴长凤;美国养老金计划及投资于共同基金市场的状况[J];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77期

3 杨燕绥;英国养老金入市监管的经验和借鉴[J];上海金融;2003年08期

4 李应臣;发债未必能救养老金[J];数字财富;2003年08期

5 毕晓方;美国养老金计划的会计处理及其影响[J];中国工会财会;2004年04期

6 高建伟;中国隐性养老金债务精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经济数学;2004年02期

7 张波,代金;随机固定给付下的养老金模型[J];统计与决策;2005年10期

8 姜永宏;隐性养老金债务处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特区经济;2005年06期

9 辛景贤;美国私人养老金计划现状与会计问题[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5年18期

10 沈炳伟;织好“安全网” 造福老百姓——美国养老金严重“赤字”引发的思考[J];江南论坛;2005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刘子兰;;养老金计划私有化问题研究[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2 诸艳霞;黄斌;;私营养老金计划发展与金融结构的演变[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3 穆怀中;;养老金调整指数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年

4 刘子兰;;养老金计划私有化问题研究[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蒋岳祥;;国外未来养老金形式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三辑)[C];2003年

6 周成;刘子兰;;养老金计划、人力资本及经济增长:理论和实证研究[A];民生保障与和谐社会: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改革的视角——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7[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龙云;美养老金“救生公司”落水难自保[N];经济参考报;2003年

2 杨继勇;异彩纷呈的私人养老金计划[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3 杨继勇;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法律架构和监管框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4 杨继勇;职业养老金计划的法律架构和监管框架[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杨继勇;英国养老金的投资风险与收益概况[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6 杨继勇;英国养老金的投资风险与收益状况[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7 王峰;养老金“缩水”冲击华尔街[N];中国经营报;2003年

8 王丽娟;设立养老金管理公司:服务“三农”的创新之举[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7年

9 胡继晔;美国的私营养老金及其保障体系[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10 高志强邋张梦琳;加拿大养老金姓“公”还是姓“私”[N];中国保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初兵;连续时间下养老基金的最优化管理[D];天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雪梅;英国的职业养老金计划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吴寿建;养老金相关会计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3 彭拥兵;我国转型期养老金基金监管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4 吴菲;中国养老金资产配置策略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5 白学良;中国个人养老金计划的发展探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李盛恺;养老金资产耗尽风险的识别与控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7 郑哲;四川省养老金收支不平衡影响因素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周雪姣;我国养老金入市法律规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9 李欣玲;养老金计划、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献刚;养老金入市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117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3117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e1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