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基于排序选择模型的保险排除程度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19-02-16 04:18
【摘要】:保险排除作为金融排除的一个子集,不仅将个人和家庭从保险服务体系中排除出去,更深远的影响是将他们从所处社会中排除。保险排除不仅会对微观个体抵御风险的能力上产生影响,同时作为社会排除的一个方面,会加剧社会阶层的两极分化,也会对社会经济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从实证研究结果出发,因地制宜地找寻缓解保险排除的措施是非常有必要的。
[Abstract]:As a subset of financial exclusion, insurance exclusion not only excludes individuals and families from the insurance service system, but also excludes them from their societies. Insurance exclusion will not only affect the ability of micro individuals to resist risks, but also, as an aspect of social exclusion, will aggravate the polarization of social strata and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social econom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ind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exclusion of insurance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作者单位】: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
【分类号】:F840;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2 王伟;田杰;李鹏;;我国金融排除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杰;陶建平;;社会经济特征、信息技术与农村金融排除——来自我国1765个县(市)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1期

2 李春霄;贾金荣;;我国金融排斥程度研究——基于金融排斥指数的构建与测算[J];当代经济科学;2012年02期

3 沈良辉;陈澍;;农村金融排斥与区域信用环境建设问题研究[J];福建金融;2012年01期

4 田霖;;我国金融排斥的城乡二元性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1年02期

5 王修华;曹琛;程锦;胡冠学;;中部地区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祝英丽;刘贯华;李小建;;中部地区金融排斥的衡量及原因探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年02期

7 许圣道;田霖;;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8 王伟;田杰;李鹏;;我国金融排除度的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1年03期

9 艾丽娜;刘洋;;我国金融排除现状及其空间差异[J];经营与管理;2012年03期

10 李洋;宫琛;谢荣辉;郑丽萍;;农村小额信贷中借贷双方的“互斥现象”分析[J];农村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黄明;苏晓凤;胡舒予;;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莫媛;县域农村金融市场分割与金融发展[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田杰;我国农村金融排除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莉芬;武汉城市圈金融排除问题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范从兵;新疆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号栋;新疆中小企业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1年

4 沈颖妮;江苏省农村地区金融排斥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黄明;我国农村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6 魏晃;我国金融排斥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高湛;金融排斥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联结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8 徐磊;金融排除视角下的农村金融服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9 杜伟;湖北省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10 李雅洁;我国政府治理金融排斥的角色定位及相关法律制度探究[D];广西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霖;企业家甄别、民间金融与金融共生[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田霖;;我国金融排除空间差异的影响要素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4期

3 武巍,刘卫东,刘毅;西方金融地理学研究进展及其启示[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4期

4 李小建;周雄飞;卫春江;孔云峰;;发展中地区银行业空间系统变化——以河南省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志军;;金融排斥:英国的经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2期

6 金雪军,田霖;金融地理学:国外地理学科研究新动向[J];经济地理;2004年06期

7 伍海华;金融区域二元结构及发展对策[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08期

8 徐少君;金雪军;;国外金融排除研究新进展[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年09期

9 许圣道;田霖;;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排斥研究[J];金融研究;2008年07期

10 王修华;;新农村建设中的金融排斥与破解思路[J];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文君;增量改革与东西部制度创新[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朱勇;陶雪飞;;技术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性差异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年04期

3 严兵;;FDI与中国出口竞争力——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年08期

4 史丹;;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与节能潜力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0期

5 刘铮;;不同地区间小城镇成长的路径选择[J];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05期

6 宋瑛;杜跃平;;民间投资和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2006年05期

7 李洁;张天顶;;贸易开放度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的地区差异研究[J];南方经济;2006年12期

8 梁明;;中国城市化水平地区差异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理论界;2007年04期

9 沈丹云;;FDI、地区差异与长三角经济增长[J];商场现代化;2007年25期

10 杨重光;;中国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阶段特点和地区差异[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东辉;崔伟宏;李红旮;陆锋;张显峰;;黄淮海平原市县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及地区差异分类[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2 焉君;杨宝玲;;大中型拖拉机地区差异性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3 何媛媛;郭为;;中国人力资本和旅游就业的地区差异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徐建军;熊德平;;中国农村资金配置效率的时序变化和地区差异[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5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6 米健;罗其友;;城郊型马铃薯生产函数、全要素生产率与地区差异[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7 周晨;;FDI地区差异对中国四直辖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王岚;;基于Panel Data的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研究[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中)[C];2011年

9 周春山;罗彦;;用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看广东省住房水平的地区差异[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韩燕;曾令波;;FDI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的地区差异性——基于面板数据的研究[A];全球化与中国经济 创新·发展·安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晓赫;顾云昌:二套房标准要兼顾地区差异[N];中国房地产报;2010年

2 记者 李禾;绿色发展地区差异明显[N];科技日报;2011年

3 本报记者  阴雪;房价上涨过快就是泡沫[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4 肖青;薪酬设计中如何解决地区的差异问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5 华中师大管理学院 徐增阳;“民工荒”引发的思考[N];浙江日报;2010年

6 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徐增阳;由“民工荒”引发的思考[N];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林妍;调控楼市:供给需求都要抓[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8 中共安徽省濉溪县委书记 杨武;区域城市化:又一种思路[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1年

9 刘关;美国写字楼租金上季度升幅10%[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10 ;借一双慧眼 看清楚起落[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江明;转型期我国社会保障与居民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藕香;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和地区差异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3 刘智勇;人力资本、要素边际生产率与地区差异[D];湖南大学;2008年

4 陈邦强;中国金融市场化进程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石慧;中国省际间农业生产率差异及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袁鹏;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地区差异的演变趋势与成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7 刘汉霞;我国权力寻租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韩菡;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9 杨锐;产业链竞争力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10 王伟同;公共服务绩效优化与民生改善机制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家敏;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地区差异分析[D];重庆大学;2007年

2 李美丹;中国房地产价格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刘源远;中国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及收敛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4 李鑫;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地区差异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5 曾昭俊;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希航;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D];山东大学;2007年

7 华娇;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地区差异的实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8 汪华斌;地区人力资本差异与中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相关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7年

9 徐华亮;中国居民服务消费的地区差异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李中海;中国企业资本结构研究[D];北京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2403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42403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d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