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需求视角下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研究——基于浙江省17个县市的调查

发布时间:2019-04-02 05:59
【摘要】:老年长期护理保险(LTCI)是转移老年长期护理(LTC)风险的有效措施,但LTCI的探索体现为一个体系的构建。浙江省老龄化、经济和城镇化水平在我国均处前列,故本文选择有代表性的17个县市调查民众对LTCI的认知和需求。以期以小见大,对我国LTCI进行探索性研究。文章以需求为视角,基于浙江省实际,分析实施LTCI的可行性和阻碍因素,得出了可单独设置社保型LTCI的基本结论,勾勒出包括具体险种安排、服务输送和质量控制及其他支撑为主体的老年LTCI体系。具体给出将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作为保障对象,采用基金积累(FF)的方式进行筹资,财源主要包括个人和各级财政,给付以实物为主;应积极完善需求评估、重视服务输送和质量管理,探索相关法律等建议。
[Abstract]:Long-term care insurance (LTCI) for the elderly is an effective measure to transfer the risk of long-term nursing (LTC) for the elderly, but the exploration of LTCI is embodi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system. Zhejiang Province is in the forefront of aging, economy and urbanization in China, so this paper chooses 17 representative counties and cities to investigate people's cognition and demand for LTCI. In order to see through a small part of the whole, the exploratory study of China's LTCI.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demand and based on the reality of Zhejiang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sibility and hindrance factors of implementing LTCI, draws the basic conclusion that social security type LTCI can be set up separately, and outlines the arrangement of specific types of insurance. Service delivery and quality control and other support for the elderly LTCI system. Specifically, the elderly over 60 years of age are taken as the guarantee object, and the fund accumulation (FF) is used to raise funds.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mainly include the individual and all levels of finance, and the payment is mainly in kind. Needs assessment should be improved, service delivery and quality management should be emphasized, and relevant laws should be explored.
【作者单位】: 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基金】:浙江省民政研究中心规划课题(ZRCA201110)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研究课题(2013N140) 温州市哲社规划课题(12WSK18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F84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关于德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J];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2 高菊兰;;上海:倾力打造老年人照料需求评估体系[J];社会福利;2006年07期

3 尹成远;田伶;李浩然;;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6年02期

4 王伟;日本人口结构的变化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J];日本学刊;2003年04期

5 孙正成;;台湾地区长期护理体系概述及启示[J];台湾研究集刊;2013年01期

6 孙正成;;老年长期护理现状调查与需求分析——以浙江省17个县市为样本[J];社会保障研究;2013年02期

7 朱婷婷;孙正成;;需求视角下温州养老机构服务优化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琛;;德日两国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比较及我国LTCI建立构想[J];法制与社会;2007年02期

2 王颖;倪超;;中国人口转变的经济效应——基于省级数据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3 黄方超;王玉环;;老年人长期护理模式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0年19期

4 彭荣;;国内外长期护理保险研究评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02期

5 冼青华;;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实施实物给付方式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6 张芳;;浅谈日本老龄化的现状、冲击及政策[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2期

7 余珊;;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8年12期

8 范连颖;;少子高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采取的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年24期

9 周海珍;;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浅析——对美日德长期护理保险产品的借鉴[J];兰州学刊;2012年10期

10 黄润龙;刘敏;;深度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就业的潜在影响[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祁峰;和谐社会视域下中国城市居家养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清芝;中国农村人口结构综合调整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年

4 仝利民;日本护理保险制度及其对上海的启示[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牟晓伟;日本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楚廷勇;中国医疗保障制度发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7 杨江权;现阶段我国人口结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瑞;关于中国开展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张珊珊;发展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的模式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黄永辉;日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星;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5 苏素琼;我国老年护理保险需求与供给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6 水志国;日本大学在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中的作用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7 李晓佳;日本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8 杨瑾;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日本终身教育政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9 马弋锝;论我国多层次老年护理保障机制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王伟;人口老龄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及日本政府的对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玉珠,,刘同奎;美国长期护理服务的发展现状[J];国外医学(医院管理分册);1996年04期

2 马艳;化前珍;范珊红;傅菊芳;;社会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及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7年07期

3 张玉芳;邹凌燕;;城市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0年01期

4 孙建娥;王慧;;中国老年长期护理产业发展路径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2年02期

5 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海彦;刘苹;韩广营;金婧;;城市社区老年人健康状况与长期护理需求调查研究[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周根强;崔秀朋;陈早挺;;台湾养老机构的管理及启示——以台北市至善老人赡养护中心为例[J];社会福利;2011年03期

8 戴卫东;;老年长期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苏皖两省调查的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11年04期

9 鲁毅;人口老龄化与养老保障[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0年05期

10 詹火生;林建成;;台湾人口高龄化的困境与政策挑战[J];社会保障研究(北京);2006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雯;基于心理需求的机构养老服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海旺;上海老年人享受医疗保障的现状与问题[J];中国社会保障;2000年06期

2 谈铁;老年人如何买保险[J];老年人;2002年03期

3 潇潇;;“以房养老”上台来亦是担忧亦喝彩[J];新天地;2007年11期

4 宣兆凯;;养老保险资源获取途径新探[J];人口与发展;2009年05期

5 本刊编辑部 ,廖倚群 ,徐云华 ,黄伟祥;人寿保险,请不要躲着老人走[J];老年人;2002年03期

6 彭奕华,许红雁,王雁,陈红,高凌俊;韶关市老年人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5年08期

7 彭奕华,许红雁,王雁,陈红,高凌俊;老年人医疗保险基金筹集与使用的公平性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年17期

8 陈洁君,张亮;老年医保所面临的挑战[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3年12期

9 彭奕华;许红雁;王雁;陈红;高凌俊;;韶关市老年人医疗保险基金筹集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6年04期

10 刘忠利;;浅谈建立“五险合一”的社会保险体系[J];陕西煤炭;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程洪厚;;老年人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对策[A];陕西省老年学会——试论老年知识分子的生命质量座谈会论文集[C];2002年

2 林姗姗;;养老保险基金会计核算体系的重构[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福建师范大学代表论文集[C];2006年

3 朱铭来;贾清显;;关于构建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思考[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4 孟晓苏;;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健全老年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建议[A];全国老龄产业理论与政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张钟汝;王舒婷;王文燕;;老年社会政策比较与启示[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选集[C];2008年

6 周建;;参加养老保险 确保老有所依[A];家庭、健康、和谐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缪汉杰;;关于推进行业与社区联手、双重关爱、共同助老的实践与探索[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0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0年

8 朱崇泽;;多管齐下 共筑农村老年医疗保障新机制[A];江苏农村养老工作探索——江苏农村养老研讨会论文选编[C];2004年

9 刘剑;;加拿大的社会保障制度[A];1994年政府法制研究报告[C];1994年

10 周浩礼;梁勋厂;曾尔亢;;21世纪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几种趋势[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夏倩;老年人不宜购买万能险[N];南方日报;2005年

2 郭宁;天津启动“助老健康御险”工程[N];中国老年报;2007年

3 龙莹 郭丹 整理;关心弱势群体 维护社会和谐[N];团结报;2007年

4 记者 马全祥邋通讯员 张蕊;申领人数已达22万余人[N];北京社会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江毓 采写;老人投保首选意外险[N];海峡财经导报;2006年

6 记者 夏祖军 于洁;北京市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N];中国财经报;2008年

7 石圭平;商业保险何时关照老年人?[N];中国老年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贾琳;保险为何望老却步[N];中国老年报;2005年

9 蔡小辉;为老年人投保不如买基金?[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10 鄞州记者站 陈波 章燕飞 通讯员 朱红燕;实现老年人社会养老保障全覆盖[N];宁波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汤文巍;上海市老年长期护理保险(LTCI)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黄瑞;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中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祝亚雄;奥地利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吴朝红;我国城镇养老保险体系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5 张海波;中国公共养老金制度的模式选择与完善[D];南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昶;长期护理保险的需求实证分析[D];北京大学;2007年

2 刘宇娇;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 范永霞;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年

4 韩丹;利用财税政策促进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贾欣;我国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6 夏秀梅;我国开展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研究[D];郑州大学;2006年

7 张斌;我国长期护理保险发展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邹小菲;长期护理保险的全球发展趋势及对中国的展望[D];青岛大学;2005年

9 何林广;长期护理保险定价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10 张晓峰;我国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5231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45231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e97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