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个人养老金中默认基金的设立、运行及管理研究

发布时间:2019-05-23 12:24
【摘要】:近年来,加强个人责任和增强个人参与度逐渐成为养老金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之一,近30个国家将个人退休账户作为强制性养老金制度的一部分。在一些强制性个人账户资产占比大的国家,个人账户的投资和资产积累己逐渐成为未来养老水平的决定因素。同时,个人账户的投资选择权是养老制度的重要创新,享受投资选择权的参与者可以自主选择基金管理主体、金融资产种类或投资产品。然而投资选择权在制度实践中受到冷遇,作为补充部分的默认基金(又称默认账户)或默认投资策略广泛受到欢迎。 目前,有近20个国家设立了不同目的默认基金,不同的目的决定了默认基金的运行制度、投资策略和管理方式的不同。默认基金的设立有其内在动因,默认基金的运行方式符合个人倾向简单选择的决策习惯,采用默认基金后,各国的养老计划参与率都有所提升,默认基金对计划的缴费率及计划的投资策略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那么,默认基金为何能够吸引大量参与者,现行的默认基金有何经验教训,如何设计一个充分保障参与者的收益的默认基金?无论对于政策制定者还是计划参与者,这些问题都具有极强的实践意义。由于我国个人养老金发展起步晚,存在转制成本,个人账户空账实账并行,个人账户并未提供参与者个人选择的权利,因此学者对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研究不多,对默认基金的运行情况更是鲜有提及。但考虑到加强个人在养老金制度中的责任分担、提供差异化的养老投资选项的趋势,本文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学术界对于默认基金的研究起源于对DC计划中的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研究,并随着默认基金在实务中的发展而愈加具体细致。默认基金的研究起始于对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经验总结,学者们从心理学及行为金融学角度探讨投资选择中出现的非理性行为及其原因,以此来解释实践中默认基金受青睐,投资选择权受冷遇的原因。随后,学者们侧重于梳理不同国家的默认基金运行情况,其中基金的投资策略是研究的重点,学者们大量地采用实证方法,运用数据模型考察默认基金不同的投资策略对DC养老金收益及行为决策的影响。随着默认基金逐步发展,学术界的研究更注重默认基金运行机制的细节性问题,比如管理经验,投资监管等。 本文基于国际经验,重点研究国际养老基金中出现的新生事物——默认基金,分析默认基金的设立、表现和制度经验,探讨默认基金与我国现行养老基金结合的方式,提出个人账户创新的模式构想,为我国未来的养老基金投资管理提供参考。 本文的研究分为七大部分: 第一章概括叙述文章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框架、方法和创新点。 第二章对现有的文献进行综合概述,并按照默认基金的研究发展脉络将研究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默认基金的设立研究、默认基金制度归纳、投资策略研究和管理规则研究,重点总结与本文相关的默认基金的设立、投资和管理三方面的研究内容。 第三章从金融决策理论和实证经验两方面出发,对默认基金的设立、产生进行研究,从行为金融学角度探究个人面临养老金决策时的行为规律,重点研究默认基金设立的内在动因,即默认基金的机制符合参与者的金融决策的规律。本章首先从理论方面归纳心理学和行为金融理论中的“有限理性”假设、“启发式”的决策过程和倾向“简单选择”的决策习惯。随后从实证角度指出投资选择权在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非理性现象,以及默认基金如何纠正这些非理性现象。最后指出默认基金的设立顺应了决策者的习惯,符合参与者偏好上不确定,认知上短视的特点,同时,默认基金也是养老制度整体建设的重要部分,能够降低管理成本。 第四章梳理默认基金运行现状,按默认基金设立目的将默认基金分为五种类型,包括:智利以年龄为基础的生命周期基金,澳大利亚以降低管理成本为目标的基金,美国旨在提高计划参与率的养老金计划,瑞典期望体现一般人的投资水平的基金,中东欧国家提供过渡性的无风险基金。不同的目的决定了默认基金的运行制度、投资策略和管理方式的不同。 第五章归纳默认基金的成功经验,包括默认基金的设立目的、决策规律、资产配置和管理原则,重点分析不同默认基金的不同特色及相关的管理经验。通过共性和差异性的总结,文章提出(1)默认基金设计需要制定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目标和对象,重视雇员的需求特点,抑制雇主擅用权利为自己谋利;(2)制定符合参与者决策的制度,加强引导和金融教育;(3)善用投资策略,既要符合养老基金与通胀相关的投资目标,又要体现“谨慎人”的特点,并结合给付期限,给付方式,税收优惠等政策综合制定投资策略;(4)采用低成本,有效的管理方式,明晰管理主体和政府的责任,发挥公共产品的效用。 第六章结合我国养老制度建设的现实环境,探寻默认基金与我国养老基金的结合方式,重点对我国个人账户进行模式构想。微观上,借鉴默认基金的具体经验,我国的个人账户可以采用生命周期的投资策略,按年龄将缴费群体分为三组,根据账户所有人年龄不同选择个人账户的投资收益基准,无论个人账户实账还是空账,都按其组别计算名义收益率,并在退休给付时按名义收益率给付,通过购买特种债券的方式保证名义收益率及到期给付等问题。宏观上,借鉴默认基金和投资选择权的制度思想,建设多层次,多模块的养老保险体制,优先发展默认基金并提供投资选择作为补充,寻找过渡时期的可接续的办法等。 第七章将对本文进行总结并指出研究不足及对策建议。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本文采用较为独特的角度,以默认基金为出发点探讨养老金制度建设。虽然对于以“保基础、广覆盖”为目的的中国养老金体系来说,默认基金的概念较为超前,但默认基金是根植于养老金实践的,它的受欢迎程度和运行经验对政策制定者具有重要意义,探索其背后隐藏的行为金融逻辑和社会群体金融决策习惯有助于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因此,本文采用这种独特的视角,挖掘默认基金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为我国的政策改革和制定探索可能性。 第二,本文采用较为宽广的视角,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聚焦默认基金但不限于默认基金,本文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关注默认基金,将其的发展历史和与个人投资选择权的比较、融合关系统一分析,避免孤立默认基金从而造成分析的疏漏。 第三,本文不仅关注默认基金的设立和投资方面,也关注其在实践中的出现的问题和管理。特别从默认基金的目的、决策机制、投资策略和管理主体、费用四个方面总结相关经验,内容较为新颖、全面。 第四,本文借鉴默认基金的机制,对我国个人账户基金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和构想。结合中国养老制度的现实、公民的金融认知水平和经济环境,本文提出我国的个人账户可以采用生命周期的投资策略,按年龄将缴费群体分组,通过购买特种债券的方式保证名义收益率及到期给付。这主要是因为生命周期策略投资效率高,便于与未来的制度衔接,又能够体现一定的个体差异,且适合我国人口、文化国情。通过这样的模式创新,实现养老制度多层次,多模块的构建,改变我国个人账户空账,空账资金无法投资,也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现状。同时,本文提出,我国应主要发展默认基金,辅助提供投资选择,这样的方式适应我国多人口、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国情,节省管理成本和时间,同时符合我国“大政府”的传统文化。 本文存在的不足和尚待讨论的问题有: 第一,默认基金的定义和概念尚未明晰,该概念所包含的外延也无明确规定。"Default"是一个计算机用语,在中文中翻译为“缺省”,即在用户不加指定时,由系统选定的属性、值或者选项。根据OECD的报告,默认基金不仅仅指具备实体资本的养老基金,还包括确定的投资策略以及401(K)计划中的自动申报制度(auto enrollment)。本文也参考OECD的文章,将这三种现象暂时视为“默认基金”统一讨论。那么是否所有为参与者提供选择、在参与者使用选择权前就己存在的、原始的制度设计均可视为默认的基金或策略,这是一个未知的问题。默认基金的内涵和外延如何确定也是尚待商榷的问题。 其次,随着默认基金规模不断增大,默认基金逐步成为个人养老缴费的主要工具,默认基金的后续发展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本文基于默认基金的起步、发展阶段论证默认基金的种种优势,然而实践经验表明,原本作为补充的默认基金一旦成为制度中的主要部分,必然会产生相应的管理和运营问题,从而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完善。这也是尚待研究的问题 最后,由于我国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发展水平和统计数据的局限,本文对个人账户的模式设计只能进行大致的估计。此外,默认基金是否能够促进自愿性的企业年金发展,激励中小企业真正建立起企业年金制度,也是未知数。因此,我国养老制度建设如何借鉴默认基金的机制或经验也是有待研究的重要问题。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42.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周志凯;;论国际养老金个人账户投资选择权[J];保险研究;2008年11期

2 胡秋明;迟超;;养老基金个人投资选择权的理论阐释与实践发展[J];保险研究;2011年02期

3 汪丁丁;;行为金融学基本问题[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7期

4 王今朝;;决策理论的发展及其与经济学主流的融合[J];国外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5 郑秉文;李亚军;;澳大利亚超级年金20年改革及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2年01期

6 郑秉文;;“养老钱”如何赚起来[J];人力资源;2011年10期



本文编号:24838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4838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2c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