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保险论文 >

监管模式选择对企业年金投资效益的影响--来自国际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19-06-05 02:58
【摘要】:企业年金监管模式的选择与实施对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效益存在显著影响,并将进一步影响整个企业年金制度运行的成败。本文以企业年金监管机构模式与基金投资监管模式为研究对象,运用世界多国经验数据,基于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企业年金投资收益率与监管模式选择行为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与集合型相比,专业型机构监管模式对年金投资效益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审慎人规则与投资收益率亦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关系;年金资产规模对投资收益有显著的正向激励作用。政策建议:我国企业年金应构建并完善混合型企业年金监管机构模式,即构建专业型基础上的集合监管模式。同时,在完善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方面,实施递进式改革,现阶段可构建混合型投资监管模式,即在审慎人规则
[Abstract]:The choi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enterprise annuit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investment benefit of enterprise annuity fund, and will further affect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whole enterprise annuity system. This paper takes the enterprise annuity regulatory organization model and the fund investment supervision model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es the experience data of many countries in the world, and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nterprise annuity investment return rate and the supervision mode choice behavior based on the econometric model.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collective type, the supervision model of the professional organization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ng effect on the investment benefit of the annuity, and there is also a significant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udent person rule and the rate of return on investment. The scale of annuity assets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ncentive effect on investment income. Policy suggestion: our country enterprise annuity should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mixed enterprise annuity supervision organization model, that is, constructs the collection supervision mode on the professional basis. At the same time, in perfecting the supervision mode of enterprise annuity investment, implementing the progressive reform, we can construct the mixed investment supervision mode at this stage, that is, in the prudent person rule.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关于退休年龄问题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3CRK001)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F842.6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陈星;魏枫;;美国企业年金监管模式与方法借鉴[J];财会月刊;2014年14期

2 吴超鹏;吴世农;程静雅;王璐;;风险投资对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1期

3 李宏瑾;钟正生;李晓嘉;;利率期限结构、通货膨胀预测与实际利率[J];世界经济;2010年10期

4 丛春霞;;中国企业年金监管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5 黄溪;;信托型企业年金风险与协调监管机制[J];财政研究;2010年10期

6 蒲晓红;;论我国企业年金建立模式的选择[J];经济管理;2009年12期

7 王乔;周渭兵;;通货膨胀、通货紧缩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基金的影响及对策[J];财贸经济;2007年01期

8 巴曙松,华中炜;企业年金投资监管模式比较及我国的路径选择[J];中国金融;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光明;李玉臻;;基于WSR-CIM模型的水电项目融资风险评估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08期

2 宋雪梅;;融资约束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16期

3 周元媛;周碧瑜;;风险投资对企业的投资行为影响分析——医药、生物制品为例[J];中国商论;2017年21期

4 顾铭;牛华伟;苗苗;;国内外天使投资研究:文献回顾与研究趋势展望[J];金融教育研究;2017年04期

5 徐虹;林钟高;彭圆圆;;内部控制、风险投资与上市公司IPO业绩变脸[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郭曦;;医疗产品价格、医疗保健支出与城镇职工养老金购买力——以江西省为例[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7 王广凯;张涛;洪敏;;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成长性的促进作用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7年07期

8 于瑶;;风险投资与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研究——基于超额控制权视角[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2期

9 盛明泉;汪顺;;年金与企业竞争力提升[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6期

10 陈闯;张岩;吴晓晖;;风险投资、创始人与高管薪酬——多边代理视角[J];管理科学学报;2017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学勇;廖理;;风险投资背景与公司IPO:市场表现与内在机理[J];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2 陈工孟;俞欣;寇祥河;;风险投资参与对中资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折价的影响——不同证券市场的比较[J];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3 张敏;吴联生;王亚平;;国有股权、公司业绩与投资行为[J];金融研究;2010年12期

4 肖珉;;现金股利、内部现金流与投资效率[J];金融研究;2010年10期

5 俞红海;徐龙炳;陈百助;;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自由现金流过度投资[J];经济研究;2010年08期

6 孙开;金华;;企业年金激励机制探讨[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7 于鑫;;宏观经济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J];南方经济;2009年06期

8 张军;;中国企业年金投资风险治理机制的建构:一个新的视角[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9 姜付秀;张敏;陆正飞;陈才东;;管理者过度自信、企业扩张与财务困境[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10 张晓慧;;走向间接调控的中国货币政策[J];中国金融;2008年2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检查企业年金经办情况的通知[J];中国劳动;2002年06期

2 ;加快建立我省企业年金制度——全省企业年金工作座谈会在邵武召开[J];福建劳动和社会保障;2002年08期

3 牟达泉;李宇;;企业年金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03期

4 凌波;促进企业年金市场的发展——“中国企业年金财税政策与运行”课题简评[J];中国金融;2003年22期

5 金雁;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制度环境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6 张峻源 ,孙清岩;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突破口[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3年11期

7 赵建华;关于加快发展我国企业年金的对策建议[J];北方经贸;2003年06期

8 刘燕生;企业年金的定位[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15期

9 姚林元,张洪菊;企业年金呼之欲出——建立石油企业年金制度展望[J];中国石油企业;2003年08期

10 蔡文武;郭济莺;王国强;;企业年金从基础起步[J];中国社会保障;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薛梅;;企业年金的企业契约性质及制度供给研究[A];改革开放三十年:保险、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挑战——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8[C];2008年

2 岳文瑞;;科学管理与决策是理事会建设的核心内容[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3 郑琼;;浅谈规范铁路企业年金日常管理[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4 茹静;;关于企业年金档案管理的思考[A];铁路企业年金管理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5 庹国柱;朱俊生;;关于企业年金几个问题的探讨[A];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角色——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4[C];2004年

6 陈华良;贾蓓;;现行企业年金模式的受益人权益保护框架初探[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7 钱振伟;丁江萍;;创新我国企业年金监管制度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警示[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薛仲;;企业年金集合计划——国际经验与我国改革实践[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一飞;;企业年金客服渠道建设与优化[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10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资金营运部课题组;曹琦;徐圣钧;;企业年金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金融学会第八届优秀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苗燕;企业年金“三冷”“三热”现状堪忧[N];北京现代商报;2005年

2 全国总工会保障工作部副部长 刘海华;推行企业年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N];中国工业报;2005年

3 北京首放;企业年金三大投资偏好[N];证券日报;2004年

4 深圳证券信息公司 赵 迪;由401K条款想到企业年金[N];证券日报;2005年

5 马玉荣;企业年金的快乐童年[N];证券日报;2005年

6 本报记者 齐心;相关标准仍未出笼 企业年金合规入市尚待明年[N];财经时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崔帆;千亿企业年金投资如何取向[N];财经时报;2005年

8 记者 董凤斌;企业年金操作稳健[N];中国证券报;2005年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秉文;企业年金治理的标尺[N];中国证券报;2005年

10 记者  董凤斌;企业年金大幅减仓A股 平稳过渡或已开始[N];中国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梁维全;中国企业年金绩效评估体系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祁新娥;我国企业年金筹资、投资模式选择及其会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孟宁;我国银行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4 陈静;企业年金会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5 洪娟;企业年金受益人理论、模型及应用[D];东华大学;2012年

6 林晓红;中国企业年金运营协同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4年

7 彭雪梅;企业年金的税收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4年

8 高战胜;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郭磊;中国企业年金投资战略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10 姜蕾;中国企业年金发展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陶似玉;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动力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2 张军;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及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3 芮秋会;信托型企业年金监管制度探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4 刘洁;我国企业年金运作模式的优化选择[D];复旦大学;2008年

5 程冰冰;新会计准则下企业年金会计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介晋芳;我国中小企业年金设计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09年

7 李彦彬;我国企业年金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8 李萍萍;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企业年金业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8年

9 田萍;我国企业年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陈翔宇;我国企业年金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4932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24932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7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